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脑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浩 凌锋 +4 位作者 吉训明 赵喜庆 苏万东 田欣 祝自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3h再灌注48h。持续监测缺血后1h和再灌注后1h大鼠... 目的探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3h再灌注48h。持续监测缺血后1h和再灌注后1h大鼠纹状体和脑皮质的温度变化,同时监测肛温。保持室温在22~25℃,湿度在60%。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早期,纹状体温度下降1.3℃,脑皮质温度下降1.5℃,肛温变化不明显;再灌注后,纹状体和脑皮质温度反跳性升高0.5~0.8℃,其中脑皮质温度快速升至(36.3±0.6)℃,纹状体温度升至(36.8±0.8)℃。肛温变化仍不明显。假手术组脑温度相对稳定。结论缺血期脑温度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灌注时脑温度反跳式升高后稍有下降,随后缓慢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温度变化规律 损伤期 脑缺血一再灌注 动脉闭塞模型 皮质 纹状体 温度 sD大鼠 持续监测 同时监测 下降 升高 对照组 线栓法 缺血 肛温 反跳性 缺血 手术 lh 不明 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尹彦玲 王政伟 潘宁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2-682,共1页
丙泊酚能够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但作为神经保护药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争议。本文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分组 Wistar大鼠45只,200~250g(白求恩医科... 丙泊酚能够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但作为神经保护药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争议。本文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分组 Wistar大鼠45只,200~250g(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每组成15只。三组均采用20g/L戊巴比妥钠按 1:20量腹腔麻醉,右侧股动脉、股静脉置管,股动脉与动脉传感器连接,股静脉与微量控制泵连接输入生理盐水或药物。实验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丙泊酚保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一再灌注 C-FOS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