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区线粒体氧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楼敏 王季华 +2 位作者 钱琼秋 闻树群 丁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脑缺血区线粒体氧自由基及抗自由基酶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的Koizumi方法,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脑血流的条件下,建立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缺血后3h高压氧治疗(3个标准大气压...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脑缺血区线粒体氧自由基及抗自由基酶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的Koizumi方法,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脑血流的条件下,建立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缺血后3h高压氧治疗(3个标准大气压,1h),缺血后24h分别取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区脑组织,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线粒体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缺血半暗区和核心区线粒体的H2O2、O2.、MDA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SOD、GSH-PX活性以及GSH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经HBO治疗后,缺血半暗区线粒体O2.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提高(P<0.05),而MDA含量减少(P<0.05);缺血核心区线粒体O2.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提高(P<0.05),但MDA含量不变。HBO治疗对脑缺血区的H2O2、GSH-PX和GSH作用无影响。结论:在脑缺血时间窗内,HBO治疗能增加脑缺血区线粒体自由基生成,提高线粒体抗自由基酶活性;能抑制脑缺血半暗区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对核心区作用不明显。提示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在HBO治疗后的自由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血/治疗 脑缺血/病理学 线粒体 活性氧/代谢 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治疗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琦 叶夷露 +4 位作者 颜吟雪 张纬萍 储利胜 魏尔清 俞月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min诱导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从术前7d开始,用药组灌服黄连解毒汤2g/kg和4g/kg,实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21d,一日一次...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min诱导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从术前7d开始,用药组灌服黄连解毒汤2g/kg和4g/kg,实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21d,一日一次。缺血后35d(5周)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斜板试验,并记录小鼠的最终生存率。实验结束后,测定脑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结果:黄连解毒汤4g/kg能显著提高小鼠MCAO术后35d的最终生存率,2g/kg和4g/kg均明显改善术后的神经症状,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萎缩。黄连解毒汤4g/kg可明显增加缺血侧海马CA1区、纹状体和皮层的神经元密度,2g/kg明显增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密度。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小鼠的最终生存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药理学 缺血/中药疗法 脑缺血/病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神经元/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后脑内肥大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胡薇薇 陈忠 +3 位作者 徐莉莎 杜先锋 徐承富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肥大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 4血管结扎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在手术不同时间后予以心脏灌流、取脑、冰冻切片、甲苯胺兰染色 ,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并记数。结果 :肥大细胞主要位...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肥大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 4血管结扎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在手术不同时间后予以心脏灌流、取脑、冰冻切片、甲苯胺兰染色 ,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并记数。结果 :肥大细胞主要位于丘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h、7d,丘脑内肥大细胞数量出现 2次明显的下降 ,而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比例出现 2次明显增加。结论 :脑内肥大细胞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明显的脱颗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鼻腔给药对小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琦 叶夷露 +4 位作者 李青 张纬萍 姜莉莉 魏尔清 俞月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鼻腔给药对小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分别于术后1、4、7 h给予西洛他唑(鼻腔给药或腹腔注射给药),从第2天起,每天2次,持续到缺血后14 d。缺血后1、3、7、14、2...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鼻腔给药对小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分别于术后1、4、7 h给予西洛他唑(鼻腔给药或腹腔注射给药),从第2天起,每天2次,持续到缺血后14 d。缺血后1、3、7、14、21、28、35 d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斜板试验,并记录小鼠的生存率。实验结束后,测定脑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结果:西洛他唑鼻腔给药0.3 mg/kg能显著提高小鼠MCAO术后35 d的生存率。西洛他唑鼻腔给药(0.3、1mg/kg)和西洛他唑腹腔给药(10 mg/kg)能改善缺血后神经症状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萎缩,并不同程度地增加缺血侧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密度。结论:西洛他唑鼻腔给药对小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脑缺血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药物疗法 脑缺血/病理学 四唑类/治疗应用 疾病模型 动物 西洛他唑 鼻腔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组胺在小鼠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5
作者 何萍 范彦英 +2 位作者 章露易 胡薇薇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分小鼠取脑、冰冻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比较BCCAO预处理10 min对WT和HDC-KO小鼠永久性前脑缺血耐受时间的影响。测定WT小鼠再灌30 min、5 h、48 h脑内组胺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各时间点均可延长WT小鼠在永久性前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其中预处理10 min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引起海马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但预处理10 min不能诱导HDC-KO小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WT小鼠预处理10 min再灌30min、48 h时脑内组胺含量升高,但再灌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组胺可能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防和控制 脑缺血/病理学 缺血预处理 组胺/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缺血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