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超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00Hz,以MEG Processor软件分析脑磁图数据。结果两两比较,针刺太冲穴1、3、5min后脑波平均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min vs 1min:F=0.27,P<0.001;5min vs 3min:F=0.41,P<0.001);激活脑区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对侧丘脑、双侧小脑、脑干,能量较高部位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结论针灸太冲穴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发生能量变化,并由此达到治疗功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超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00Hz,以MEG Processor软件分析脑磁图数据。结果两两比较,针刺太冲穴1、3、5min后脑波平均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min vs 1min:F=0.27,P<0.001;5min vs 3min:F=0.41,P<0.001);激活脑区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对侧丘脑、双侧小脑、脑干,能量较高部位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结论针灸太冲穴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发生能量变化,并由此达到治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