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志东 周爱武 +4 位作者 魏伟 陈敏珠 徐叔云 余素贞 王家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用3H-可乐定分析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征,研究槲皮素对3H-可乐定结合的影响。3H-可乐定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的结合是快速(K1:0.027L·nmol-1·min-1)、可逆(K2:0... 用3H-可乐定分析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征,研究槲皮素对3H-可乐定结合的影响。3H-可乐定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的结合是快速(K1:0.027L·nmol-1·min-1)、可逆(K2:0.104min-1)的,有高度亲和力(KD:5.87±1.13nmol·L-1)和可饱和性(Bmax:160±10pmol·g-1,pr)。l-可乐定、l-肾上腺素、l-去甲肾上腺素和l-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抑制3H-可乐定结合的效能顺序表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上3H-可乐定结合点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1nmol·L-1~1mmol·L-1槲皮素竞争抑制3H-可乐定与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Ki值为5.73±1.5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肾上腺素能受体 脑皮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血清IGF-1和IGFBP-3的改变以及脑皮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2
作者 汪清 姚裕家 +1 位作者 李炜如 陈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血清 IGF- 1和 IGFBP- 3的变化趋势和脑皮质细胞凋亡的程度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将 3日龄新生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HIBD组 ,在HIBD后 1,2 4 ,4 8和 72 h采集静脉血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血清 IGF- 1和 IGFBP- 3的变化趋势和脑皮质细胞凋亡的程度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将 3日龄新生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HIBD组 ,在HIBD后 1,2 4 ,4 8和 72 h采集静脉血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IGF- 1和 IGFBP- 3血清水平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新生猪 HIBD脑皮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 .HIBD后 72 h血清 IGF- 1和 IGFBP- 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HIBD后 72 h血清 IGF- 1值显著低于 HIBD后 1,2 4和 4 8h组 .HIBD后 72 h血清 IGFBP- 3水平明显低于 HIBD后 4 8h组 .而脑皮质细胞凋亡百分率在 HIBD后 72 h明显高于对照组、HIBD后 1,2 4和 4 8h组 ,应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 HIBD脑损伤后 IGF- 1和 IGFBP-3与脑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 .HIBD后 72 h IGF- 1和 IGFBP- 3明显下降 ,这可能与组织对 IGF- 1的需求增加、IGF- 1的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损伤 新生猪 血清学改变 IGF-1 IGFBP-3 脑皮质细胞 细胞凋亡 血清学改变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大脑胚胎脑皮质神经细胞Dlx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娜 沙哑哈提.别尔克哈之 +4 位作者 李艳 李卉 罗燕 杨新玲 李惠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KCl刺激培养的大鼠E17脑皮质神经细胞后不同时间点Dlx2、Arx、Rbl基因的表达,探讨Dlx2、Arx、Rbl的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细胞培养获取胎龄E17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 目的:观察KCl刺激培养的大鼠E17脑皮质神经细胞后不同时间点Dlx2、Arx、Rbl基因的表达,探讨Dlx2、Arx、Rbl的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细胞培养获取胎龄E17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Dlx2、Arx、Rbl在经KCl刺激0.5~24h后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KCl诱导组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中RblmRNA表达在0.5~6h时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在12hmRNA表达明显大幅度降低,24h又出现上升;Dlx2随着KCl的诱导表现出表达的一个长时程增强的过程,其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并在24h达到表达的高峰;ArxmRNA的表达则出现增强趋势,持续24h,但此时略有下降。结论:经KCl刺激后Dlx2mRNA表达升高对胚胎期神经细胞的存活功能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x2 ARX RB1 KCL 皮质神经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坏死与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斌飞 安吉洋 +5 位作者 宋锦宁 张明 罗显华 黄廷钦 翟海程 白立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0-743,753,共5页
目的研究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自噬与坏死调节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赋形剂组、necrostatin-1组。赋形剂组经侧脑室给予二甲基亚砜2μL,necr... 目的研究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自噬与坏死调节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赋形剂组、necrostatin-1组。赋形剂组经侧脑室给予二甲基亚砜2μL,necrostatin-1组给予necrostatin-1 5.2μg溶于2μL二甲基亚砜。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每组9只观察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变化,检测坏死状凋亡与自噬;9只腹腔注射碘化丙啶观察细胞坏死。对所有大鼠进行6、12、24hLoeffler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Necrostatin-1下调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P<0.05),减少皮层碘化丙啶阳性细胞数目(P<0.05),提高12、24h的Loeffler神经功能评分(P<0.05),有改善SAH预后的作用。结论 Necrostatin-1可能在抑制SAH后脑细胞坏死状凋亡时也下调了自噬与坏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rostatin-1 蛛网膜下腔出血 坏死状凋亡 坏死 自噬 脑皮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