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轻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
作者 邢怡文 巴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入组21例非LA患者和31例轻度LA患者,使用串联质谱法采集患者23种血液氨基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液氨基酸水平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酪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32,95%CI:1.068~1.420)和缬氨酸水平(OR=1.059,95%CI:1.009~1.111)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发生轻度L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缬氨酸筛查轻度L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8.5岁和96.305μmol/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95%CI:0.565~0.856,P<0.05)和0.674(95%CI:0.509~0.840,P<0.05)。结论血液中常见氨基酸水平变化与早期轻度LA具有相关性,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筛查轻度LA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氨基酸 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影像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秦绍森 玛依努尔 盛爱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在疾呆、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既往住院的40例疾呆患者,24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通过查体对60例正常老人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在疾呆、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既往住院的40例疾呆患者,24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通过查体对60例正常老人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尽管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常见于疾呆及脑血管病患者,而且发生频率与年龄及脑血管病类型有关。结论 脑白质疏松是衰老过程的一部分,其发生机制与脑血流低灌注有关,它可能导致和加重智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血管病 痴呆 智能障碍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戴书华 廖翠薇 +2 位作者 杨柳 戚跃勇 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1-873,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及磁共振(MRI)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诊断价值及其CT、MRI表现。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12月神经科诊治的患者120例,分别进行颅脑CT及MRI检查,对其CT、MR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下... 目的评价螺旋CT及磁共振(MRI)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诊断价值及其CT、MRI表现。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12月神经科诊治的患者120例,分别进行颅脑CT及MRI检查,对其CT、MR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下脑白质区域、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或/和深部脑白质。CT表现为两侧基本对称的密度减低改变,而MRI则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及点片状异常信号影,SE序列呈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T2flair(水抑制序列)呈略高或高信号改变。LA常伴有多灶性脑梗死、脑萎缩等脑血管病变。LA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结论LA有比较特征性的CT及MRI表现。螺旋CT对L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其经济性、易操作性。但在有条件时,采用MRI检查更容易显示病灶。T2flair显示脑白质疏松特别敏感,MRI可作为诊断LA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建功 王伟 +1 位作者 刘尖尖 黄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MoCA量表分别测定66例程度不同LA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对比程度不同L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统计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 目的探讨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MoCA量表分别测定66例程度不同LA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对比程度不同L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统计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而加重,Ⅳ型LA患者的语言、记忆、视空间结构与执行功能均低于Ⅰ型LA患者和对照组(P<0.05);各型LA患者的命名、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未受影响(P>0.05)。结论LA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损伤程度有关,轻度LA不影响认知功能,脑白质疏松的面积越大,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主要引起语言、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 语言 记忆 视空间 执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新国 李娜 +2 位作者 程玲 吴卫平 管维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26,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高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探讨高龄患者Hcy与缺血性LA发生、发展的程度、损害部位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经MRI证实的高龄男性(年龄≥80岁)患者99例,经LA影像学分级后,分为轻度脑白质... 目的通过测定高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探讨高龄患者Hcy与缺血性LA发生、发展的程度、损害部位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经MRI证实的高龄男性(年龄≥80岁)患者99例,经LA影像学分级后,分为轻度脑白质损害组(轻度组,27例)、中度脑白质损害组(中度组,41例)、重度脑白质损害组(重度组,31例)。测定空腹血浆总Hcy,并进行比较,并对血浆Hcy与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重度组比较,轻、中度组患者吸烟、腔隙性脑梗死、高Hcy比例明显降低(P<0.05),轻度组患者高血压比例明显降低(P<0.05);Hcy与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呈负相关;各脑区损害程度以深部白质损害最为严重。结论高龄患者血浆Hcy升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降低与缺血性LA程度及部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高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步态障碍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宏 吴有丽 +3 位作者 沈春子 游孟哲 周霞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步态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认知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LA患者作为LA组,另选择13例无LA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依据头颅MRI扫描结果,LA组按照Wahlund分级方法分为轻度(LA1)、中度(LA2)和重度(LA3)3组。对所...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步态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认知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LA患者作为LA组,另选择13例无LA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依据头颅MRI扫描结果,LA组按照Wahlund分级方法分为轻度(LA1)、中度(LA2)和重度(LA3)3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步态测定。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剑桥老年认知检查表-中国修订版(CAMCOG-C)。步态测定包括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和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精确测量步长、步幅、步宽、步频、步速、单支撑相、双支撑相、步行周期等。比较LA组和NC组、LA各亚组与NC组间认知功能和步态参数,选取显著性差异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A组患者MMSE评分及CAMCOG-C评分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1,P=0.016;t=2.510,P=0.015);LA组患者较NC组TUG时间延长、步长、步幅缩短、步速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69、-2.239、-2.219、-3.686,P=0.001、0.025、0.027、P<0.001)。LA各亚组与NC组比较:随LA程度增加,患者MMSE及CAMCOG-C评分降低,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1、4.870,P=0.011、0.005);各步态参数中,随LA程度增加,患者TUG时间延长、步长、步幅缩短、步速降低、步宽增加与步频增快以LA3组较为明显,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43、8.588、8.992、21.486、13.044、3.095,P<0.001、0.035、0.029、<0.001、0.005、0.035)。对LA患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TUG与MMSE、CAMCOG-C评分呈负相关性(r=-0.399、-0.404,P=0.003、0.002),并与CAMCOG-C子项中记忆和执行呈负相关(r=-0.321、-0.433,P=0.021、0.001)。步速与MMSE、CAMCOG-C评分呈正相关性(r=0.409、0.308,P=0.002),并与CAMCOG-C中执行功能呈正相关性(r=0.535,P<0.001)。校正LA等级分级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步态参数与执行功能无相关性。结论 LA患者存在步态障碍,以步速降低最为显著;LA患者步态障碍与LA程度、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步态障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段立晖 何月 +4 位作者 彭巧玲 严斌 周国庆 赵文新 任苏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不同严重程度的LA患者其认知功能具体受何种损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分析不同严重程度LA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期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防治依据。方法测定65例LA患者...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不同严重程度的LA患者其认知功能具体受何种损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分析不同严重程度LA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期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防治依据。方法测定65例LA患者与37例正常对照人员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水平,分析不同程度LA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L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Ⅳ型LA患者计算力、即刻回忆能力、延迟回忆能力、书写能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Ⅰ型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随着LA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下降明显,主要导致记忆、计算、书写、视空间及执行功能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晖 王勇 +5 位作者 耿左军 杨海庆 宋鹏 柳青 张璟 苗江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纯老年LA患者68例,应用超高场强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分别于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测量脑...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纯老年LA患者68例,应用超高场强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分别于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测量脑白质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老年中,PVH 1型42例,2型18例,3型6例,4型2例。随着PVH分型级别越高,ADC值越高,FA值越低(P<0.05,P<0.01),PVH与ADC值呈正相关(r=0.7328,P<0.01),与FA值呈负相关(r=-0.5816,P<0.01)。LA病灶在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和半卵圆中心区的ADC值逐渐升高,FA值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高场强DTI技术,可在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辅助临床对老年LA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白质疏松症 记忆障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彭超英 解恒革 李金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50-651,共2页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480例曾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LA严重程度与年龄及高血压病史做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5%,LA组中患...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480例曾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LA严重程度与年龄及高血压病史做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5%,LA组中患者年龄(t=3.243,P=0.0013)、高血压患者比例(χ^2=9.8941,P=0.0017)均大于非LA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小于非LA组(χ^2=4.4193,P=0.03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27-1.103,P=0.0006)、高血压(OR=1.15,95%CI:1.065-1.236,P=0.0003)、糖尿病病史(OR=0.85,95%CI:0.726-0.994,P=0.0421)与LA的发生有相关性。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严重程度增加与年龄增长(r=0.1553,χ^2=4.9701,P=0.5477)及高血压病程增加(r=-0.0758,χ^2=1.9076,P=0.7527)均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和高血压病史是LA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但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大小及高血压病史长短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LA) 危险因素 年龄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勇华 王国强 +4 位作者 林琅 张微微 魏微 郭文华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的患者206例,其中确诊LA118例。根据头颅核磁共振(MRI)所见,将其按...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的患者206例,其中确诊LA118例。根据头颅核磁共振(MRI)所见,将其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分为无/轻度组(0~1分)和中/重度组(2~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hs-CRP的差异。结果无/轻度组55例,中/重度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65.8±12.4、74.5±10.8岁,P=0.000),冠心病史(15、37例,P=0.001)、收缩压(127.93±17.54、147.28±20.90mmHg,P=0.000)和舒张压(77.00±12.99、84.89±12.54mmHg,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均为LA的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患者hs-CRP(分别为8.47±1.79mg/L和9.77±2.12mg/L)的差异显著(P=0.001);进一步剔除年龄、冠心病史、总胆固醇、血压等因素,发现两组的hs-CRP仍有统计学差异(OR=1.295,95%CI:1.008~1.665;P=0.043)。结论hs-CRP可能参与LA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C反应蛋白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兰 赵欣春 +1 位作者 黄岚 王世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关键词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 脑白质疏松症 CT表现 白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越秀 王金芳 +2 位作者 沈慧聪 毕延超 张玉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64-270,共7页
目的采用f MRI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伴或不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功能连接,探讨静息态f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49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评分分为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损害组(LA-MCI组,34例)... 目的采用f MRI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伴或不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功能连接,探讨静息态f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49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评分分为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损害组(LA-MCI组,34例)和脑白质疏松症不伴轻度认知损害组(LA-NMCI组,15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价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症状,静息态f MRI研究脑网络功能连接。结果LA-MCI组患者年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3),MMSE(P=0.001,0.000)和Mo CA(P=0.001,0.000)评分高于LA-NMCI组和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MCI组患者突显网络内部核团功能连接减弱,突显网络对脑默认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增强趋势、对中央执行网络的功能连接呈减弱趋势;LA-NMCI组患者突显网络内部核团功能连接减弱,突显网络对脑默认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增强趋势、对中央执行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减弱趋势。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伴或不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激活脑区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脑白质疏松症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与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会超 权力 +1 位作者 李卓 张仲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评价脑白质疏松症(LA)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病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21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56例和LA 162例,LA患者又根据Fazekas等级分类标准,分为轻度LA 52例,中度LA 53例及重度LA 57... 目的评价脑白质疏松症(LA)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病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21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56例和LA 162例,LA患者又根据Fazekas等级分类标准,分为轻度LA 52例,中度LA 53例及重度LA 57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疾病、血脂等)分别进行逐个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高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轻度LA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吸烟、高T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LDL -C、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重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同型半胱氨酸、高TC、高LDL-C、吸烟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LA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中度LA和重度LA与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缺血 脱髓鞘疾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伟 于逢春 +1 位作者 朱慧萍 冯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研究中的144例患者,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LA组(80例)和非LA组(64例)。采用美国DP500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昼夜收缩压(24 h... 目的探讨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研究中的144例患者,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LA组(80例)和非LA组(64例)。采用美国DP500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昼夜收缩压(24 hSBP)、昼夜舒张压(24 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晚收缩压(NSBP)、夜晚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BPV)参数包括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晚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BP-SD)。根据DSBP和NSBP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同时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参数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分型的差异。结果①LA组昼夜SBP、DSBP、DDBP、NSBP、DSBP-SD高于非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杓型和超杓型患者的LA发生率高于杓型患者(63.0%和68.4%比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OR=1.070;95%CI:1.024~1.117)和DSBP-SD(OR=1.324;95%CI:1.129~1.552)增高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是LA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DSBP、DSBP-SD增高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血压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对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晖 刘怀军 王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鉴别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或(和)体征的LA患者(或可能有LA的患者)82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DCa...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鉴别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或(和)体征的LA患者(或可能有LA的患者)82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和各向异性系数(FA)图,并测量LA病灶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DCavg值,将测量的数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病例中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均表现为等或稍低T1WI和稍高T2WI信号,应用DTI技术,发现两种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有显著不同,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为0.32±0.11,而LA病灶的FA值为0.26±0.10,经统计学分析,此两种病灶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01)。FA图中可见到梗死区有白质纤维束的破裂,梗死灶周围有白质纤维束的扭曲。DCavg图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为低信号,而LA为稍高信号;LA病灶的DCavg值是(1.36±0.21)×10-3mm2/s;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DCavg值为(0.35±0.05)×10-3mm2/s。此两种病灶的DCav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001)。结论应用3.0T磁共振的DTI技术,能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鉴别老年人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有助于在脱髓鞘病灶中及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以期早期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疏松症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晓红 李月春 +3 位作者 张京芬 刘国荣 王宝军 贾艳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37,共2页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因此,正确检测和评价CVR,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对LA患者进行CVR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血管储备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 患者 白质病变 缺血性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轴向弥散和放射弥散在脑白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鄢雄 郭大静 +2 位作者 余聪 钟维佳 赵建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DTI轴向弥散(DA)和放射弥散(DR)在脑白质疏松症(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LA患者行DTI,测量LA病灶以及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白质区(NAWM)弥散特征向量值,计算DA值和DR值。结果 LA病灶在特征向量图上表现为较NAWM稍高信号,LA病灶D... 目的探讨DTI轴向弥散(DA)和放射弥散(DR)在脑白质疏松症(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LA患者行DTI,测量LA病灶以及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白质区(NAWM)弥散特征向量值,计算DA值和DR值。结果 LA病灶在特征向量图上表现为较NAWM稍高信号,LA病灶DA值和DR值高于灶周NAW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脑室前角LA病灶DR值高于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白质半卵圆中心LA病灶DR值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的DA和DR可以初步揭示LA的微结构变化,是无创性检测LA病理改变的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扩散磁共振成像 轴向弥散 放射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华 谭华 李小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386-138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eukoaraiosis ,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 0 0改变的特点及其对L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LA患者及 40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P3 0 0检查 ,并与 4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结果 :伴轻...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eukoaraiosis ,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 0 0改变的特点及其对L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LA患者及 40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P3 0 0检查 ,并与 4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结果 :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3 0 0各波N1、P2、N2、P3潜伏期延长 ,N2、P3波幅降低 ,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3 0 0的异常率为 5 5 0 % ,其中以P3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明显。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仅P3波波幅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3 0 0的异常率为 2 5 %。P3 0 0的异常和LA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相关。结论 :P3 0 0检查可作为LA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P300 脑白质疏松症 波幅 异常率 对照组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结论 年龄组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险峰 张国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其与缺血性L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T或(和)MRI证实的缺血性LA患者10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总Hcy、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 目的通过测定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其与缺血性L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T或(和)MRI证实的缺血性LA患者10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总Hcy、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缺血性LA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52,r=-0.46,P<0.001)。结论血浆Hcy的升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降低与缺血性LA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国栋 莫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2030-2031,共2页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2例脑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81例脑CT或MRI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2例脑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81例脑CT或MRI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Crouse积分。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7%,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23.9%,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6.3%,Crouse积分410.1;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2.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12.3%,Crouse积分210.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动脉硬化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