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S及DTI分析评价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秀丽 李文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分析评价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患者54例,根据MRI信号表现不...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分析评价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患者54例,根据MRI信号表现不同分为慢性梗死灶组15例、慢性缺血组39例,均行MRS及DTI检查,测量病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DiffusionCoefficient,DCavg)以及肌醇(Myoinositol,MI)、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c,NAA)代谢值。结果:慢性缺血组FA、DCavg以及Cr、NAA、MI、Cho值与慢性期梗死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正常脑白质组FA、Cr、NAA、Cho值均高于病灶组,DCavg低于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中FA、Cr、NAA、Cho、DCavg等指标的改变能反映神经髓鞘功能的损伤和结构的微观改变,联合MRS、DTI检测利于对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诊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 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和脑白质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奥通沙·热合买提 杨丽娟 +1 位作者 阿不都热合满·买买提 李红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和脑白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98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和脑白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98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121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477例)。采用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ARWMC)评分评估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ARWMC评分,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水平和ARWMC评分均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ET-1、MDA水平及ARWMC评分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rs>0,P<0.05),CGRP、NO及SOD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呈负相关(rs<0,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和脑白质改变相关。临床上可以从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方面预防该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可对其进行脑白质改变评估,帮助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头晕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艳艳 郭雨 +1 位作者 黄旭 张晓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眼科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眼底病变情况、双侧黄斑区视网膜参数及视盘区视网膜参数。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棉絮斑、眼底出血斑、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硬性渗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周围环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盘血流密度和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发生风险较高,且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眼底病变发生风险升高,黄斑区和视盘区视网膜参数异常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卒中 视网膜微血管 视网膜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筛查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MRI血管成像的价值对比
4
作者 彭金花 曾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筛查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超声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于都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MRI检测,以... 目的:探讨脑卒中筛查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超声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于都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MRI检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及其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和kappa一致性。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76.19%和76.92%,MRI血管成像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90.48%和73.8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别为0.457和0.518,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95.24%和76.92%,kappa一致性分别为0.589,均具有较好一致性。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4%、51.61%和90.91%,MRI结果分别为77.91%、52.78%和96.00%,联合诊断结果分别为81.40%、57.14%和98.04%(P>0.05)。62例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结果显示:共有86处狭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分别为36例、29例、17例和4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MRI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中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分别为31例、37例、15例、3例和34例、32例、16例和4例。结论:超声和MRI血管成像及其联合检测对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部血管狭窄性病 超声 MRI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光任 卢斐翠 +4 位作者 沈礼利 涂昌灼 余琦 陈伟琼 劳彩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410-24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与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也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的MR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EPVS检查率高于对照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VS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小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具有相关性;明确EPVS的MRI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2型糖尿病 小血管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超楠 黄世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30-33,共4页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脑白质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许多原因均可引发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及早发现本病,明确其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近十年来中老年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发病...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脑白质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许多原因均可引发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及早发现本病,明确其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近十年来中老年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白质 老年人 危险因素 认知障碍 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胎儿颅脑缺血和出血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容蓉 陈倩 +1 位作者 王霄英 叶锦棠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05-210,共6页
胎儿期可发生颅脑缺血或出血等脑血管病变。母体、胎儿、胎盘任一方面出现病理状态,都可能导致胎儿颅脑缺血或出血([1])。胎龄或病变持续时间不同,疾病的表现形式也不同([2])。在胎儿期,单纯的颅脑实质缺血比出血更为常见([3])。... 胎儿期可发生颅脑缺血或出血等脑血管病变。母体、胎儿、胎盘任一方面出现病理状态,都可能导致胎儿颅脑缺血或出血([1])。胎龄或病变持续时间不同,疾病的表现形式也不同([2])。在胎儿期,单纯的颅脑实质缺血比出血更为常见([3])。但因为毛细血管在缺血病变的再灌注过程中可能会破裂,从而导致出血,故缺血和出血也可能混合出现。胎儿颅脑缺血或出血的大部分病例预后欠佳,在产前诊断中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期 缺血 出血性病 产前诊断 胎儿头颅 产前超声 缺血 血管 双胎输血综合征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消化道出血和缺血性病变的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明高 王兴清 吴菊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8期1052-105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消化道出血 缺血性病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 常规X线检查 缺血部位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晓晓 孙萍 伍国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脑小血管病的概念被提出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能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脑小血管病的概念被提出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能够更好评估脑小血管病对大脑整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国内外已对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预后方面进行着各种层面的相关研究,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进展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以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本文着重对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 急性缺血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白质高信号 血管周围间隙 微出血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海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93-94,共2页
脑白质几乎占成人大脑半球体积的一半,主要起连接作用。从解剖学特点来看脑白质尤其是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主要是穿支动脉供血,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而灰质动脉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这种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该区白质易受到缺血的影响而最... 脑白质几乎占成人大脑半球体积的一半,主要起连接作用。从解剖学特点来看脑白质尤其是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主要是穿支动脉供血,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而灰质动脉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这种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该区白质易受到缺血的影响而最终导致缺血缺氧性脱髓鞘改变。受年龄增长等因素影响这些小动脉透明变性,扭曲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 缺血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段作伟 李华 +3 位作者 孙文 蔡乾坤 肖露露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333例.采用Fazekas分级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程度分级:0级或1级为无或轻度LA,... 目的 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333例.采用Fazekas分级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程度分级:0级或1级为无或轻度LA,2级或3级为中重度LA.基于侧脑室旁LA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LA组206例,中重度LA组127例;基于半卵圆中心LA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LA组270例,中重度LA组63例.分别探讨侧脑室旁LA及半卵圆中心LA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侧脑室旁LA:与无或轻度LA组比较,中重度LA组年龄、高血压、脑卒中、颅外动脉狭窄及前循环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卵圆中心LA:与无或轻度LA组比较,中重度LA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颅外动脉狭窄、前循环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非血管性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LA与颅外动脉狭窄(OR=1.653,95%CI:1.017~2.686,P=0.042)独立相关,半卵圆中心LA与颅外动脉狭窄无相关性(OR=1.594,95%CI:0.882~2.879,P=0.123).结论 颅外动脉狭窄对侧脑室旁白质是否发生LA改变有独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症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梗死 血管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芝兰 齐乃新 +2 位作者 任百超 张秋娟 薛冠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 6 0例皮层下多发脑梗死痴呆者和 6 8例皮层下多发梗死无痴呆者CT表现。结果 痴呆组中额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 目的 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 6 0例皮层下多发脑梗死痴呆者和 6 8例皮层下多发梗死无痴呆者CT表现。结果 痴呆组中额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及丘脑梗死发生率、平均梗死灶数目及平均梗死体积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3级、4级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萎缩指数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额叶皮层下及丘脑梗死灶数目、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梗死灶体积、脑白质疏松以及脑皮层萎缩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皮层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梗死灶的部位、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缺血血管 CT 血管性痴呆 白质疏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秦伟 胡红梅 +2 位作者 李譞婷 杨淑娜 胡文立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年龄18~4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均经颅脑MRI确诊,根据MRI观察CSVD两种主要影像学表现无症状脑梗死(SBI)和脑白质高信号(WMH)...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年龄18~4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均经颅脑MRI确诊,根据MRI观察CSVD两种主要影像学表现无症状脑梗死(SBI)和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发生率,并用Fazekas量表评估WMH严重程度。收集并比较有无CSVD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意义的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BI和WMH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WMH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08例(36.0%)存在SBI,66例(22.0%)表现为室旁WMH和(或)深部WMH,44例(14.7%)同时存在SBI和WMH;室旁WMHFazekas评分0分6例、1分189例、2分87例、3分18例,深部WMHFazekas评分0分143例、1分91例、2分46例、3分20例。校正混杂因素后,年龄(OR=1.054,95%CI 1.001~1.110,P=0.046)、高血压(OR=2.356,95%CI 1.380~4.021,P=0.002)是SB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40,95%CI 1.058~1.228,P=0.001)、冠心病(OR=3.628,95%CI 1.470~8.953,P=0.005)是WM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58,95%CI 1.094~1.227,P=0.000)、高血压(OR=2.764,95%CI 1.559~4.900,P=0.00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013,95%CI 1.001~1.026,P=0.040)与室旁WMH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年龄(OR=1.107,95%CI 1.054~1.162,P=0.000)、冠心病(OR=2.273,95%CI 1.008~5.125,P=0.048)、血清肌酐(OR=1.011,95%CI 1.001~1.020,P=0.0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012,95%CI 1.001~1.024,P=0.038)与深部WMH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CSVD,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是CS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青年 小血管 无症状梗死 白质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晓红 李月春 +3 位作者 张京芬 刘国荣 王宝军 贾艳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37,共2页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因此,正确检测和评价CVR,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对LA患者进行CVR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血管储备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 患者 白质 缺血血管 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血管单元病理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娟 张微微 +3 位作者 魏微 李莹 赵秀欣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损害。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缺血组25只。缺血组大鼠分别在缺血3、7、14 d、1、3个月时间段,各取5只灌注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观察慢性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损害。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缺血组25只。缺血组大鼠分别在缺血3、7、14 d、1、3个月时间段,各取5只灌注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的含量,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缺血早期神经元皱缩、肿胀,后期嗜酸性变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早期肿胀、断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胶质细胞开始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同时伴有血管新生。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5个时间段GFAP表达进行性增加;缺血3 d VEGF表达开始增加,7、14 d增加明显(P<0.05),1、3个月VEGF表达虽有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3 d Laminin明显减少,7 d减少更明显,14 d、1、3个月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在不同时间段,神经元、GFAP、VEGF、Laminin呈规律变化。脑部缺血后不仅是神经元的变化,还有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神经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层黏连蛋白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敏 苗维 +3 位作者 王敏 李敏芝 冯虹 姚小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缺血 再灌注 海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双反转恢复序列在脑内多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宪会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715-719,726,共6页
目的探讨MR双反转恢复(DIR)序列在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多发性硬化及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20例、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20例、经随访证实的MS 20例的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了颅脑常规MRI及... 目的探讨MR双反转恢复(DIR)序列在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多发性硬化及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20例、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20例、经随访证实的MS 20例的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了颅脑常规MRI及矢状位3D DIR扫描,肺癌脑转移患者平扫后继续行对比增强T_1WI(T_1WI+C)扫描。针对肺癌脑转移病人,以T_1WI+C上的病灶数目为参考,统计T_2FLAIR与DIR序列上的脑转移瘤数目;对于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及MS患者,计算病灶在DIR及FLAIR上的平均CNR、CR。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序列上病变数目、CNR及CR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脑转移瘤在DIR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周围常伴有片状长T_1长T_2信号,瘤体与周围水肿带分界清晰。T_1WI+C上的转移瘤数目为120个,T_2FLAIR序列上为61个,DIR上为94个,T_2FLAIR和DIR在病变数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在DIR图像上可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同时表现为高信号的病灶在DIR及T_2FLAIR图像上的平均CNR分别为33.98±12.31、24.88±9.54,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R分别为1.32±0.52、0.4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病灶在DIR上常表现为白质内的斑点、片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病变在DIR及T_2FLAIR上的平均CNR分别为36.17±11.89、29.16±8.5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R分别为2.37±0.86、0.6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3D DIR成像技术较常规T_2FLAIR序列可以清晰的显示病灶,病灶的CNR及CR较高,同时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脑转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序列 多发性硬化 转移瘤 缺血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嘉琪 朱蔚文 王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脑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年龄≥60岁SIVD患者570例,根据全脑萎缩程度分为无萎缩组27例、轻度脑萎缩组20...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脑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年龄≥60岁SIVD患者570例,根据全脑萎缩程度分为无萎缩组27例、轻度脑萎缩组207例、重度脑萎缩组336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重度脑萎缩组年龄明显高于无萎缩组和轻度脑萎缩组(P<0.05)。重度脑萎缩组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明显低于轻度脑萎缩组,定向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MMSE总分明显低于无萎缩组和轻度脑萎缩组(P<0.05)。高龄(95%CI:1.004~1.059,P=0.022)、重度脑萎缩(95%CI:1.943~39.234,P=0.005)是SIV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SIVD患者脑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有关,脑萎缩程度高会增加SIVD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缺血性卒中 白质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微微 李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及恢复期具有可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现从PNS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方面,对其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 三七 纤维蛋白溶解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细胞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小群 孙中武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第二种常见类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最常见的亚型,是中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常见原因。SIVD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腔隙状态)和血... 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第二种常见类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最常见的亚型,是中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常见原因。SIVD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和低灌注所致的脑白质不完全性梗塞(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血管性痴呆 腔隙状态 白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