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芷萍 刘新通 +1 位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为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血管激活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名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的SPECT显像 ,并进行断层图像的视觉及半定量分... 为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血管激活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名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的SPECT显像 ,并进行断层图像的视觉及半定量分析。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正常ACZ激活试验后 ,99mTc ECD在大脑两侧对应部位呈对称性分布 ,脑血流量普遍增加 ,TIA组ACZ血管激活试验后 ,血pH值降低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增高。发作期TIA患者SPECT显像呈现局部低灌注的患者由 5例 (5 6 )增加至 6例 (6 6 ) ,静止期患者的SPECT阳性率由 6 0 %提高至 92 % ,ACZ激活试验后总阳性率为 93%。结论 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方法简单可靠 ,对TIA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暂时性 单体层摄影扫描 x线计算机 乙酰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2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的影响
5
作者 刘志辉 耿建红 +2 位作者 刘美萍 周茂义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9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i bI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组大部分患者溶栓后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O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值显著增加(P<0.01),rMTT值减小(P<0.01)。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明显减低,rMTT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溶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MTT值明显减少(P<0.01)。溶栓组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rMTT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测量脑出血量 被引量:10
8
作者 赖建东 王宁 +4 位作者 罗坤 潘宁 朱亚男 周和平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测量脑出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各50例脑出血患者脑部平扫CT资料,分别采用DL-CAD、多田公式法和CT定量法测量脑出血量,记录测量时间,并计算绝对百...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测量脑出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各50例脑出血患者脑部平扫CT资料,分别采用DL-CAD、多田公式法和CT定量法测量脑出血量,记录测量时间,并计算绝对百分误差率(APE)。比较3种方法测量结果、测量时间及APE差异。结果应用DL-CAD测量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出血量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急性期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田公式法测量脑出血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采用DL-CAD测量不同时期脑出血量,测量时间均显著低于CT定量法及多田公式法(P均<0.01),且APE均低于多田公式法(P均<0.01)。结论与传统多田公式法相比,DL-CAD测量各期脑出血量准确性更高,且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及CT平扫特征列线图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蓓蓓 俞咏梅 +2 位作者 陈鹏飞 丁俊 邵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评价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HE的发展,将患者分为HE组(n=131)和非HE组(n=160),按7∶3比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将... 目的:评价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HE的发展,将患者分为HE组(n=131)和非HE组(n=160),按7∶3比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204)和验证集(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空腹血糖、黑洞征、漩涡征、混杂征是H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AUC分别为0.787(95%CI:0.723~0.851)、0.716(95%CI:0.594~0.83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07,P=0.342,R 2=0.32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CIC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肿扩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鹏展 张超 +4 位作者 徐楚楚 洪薇 方兴根 叶明全 周运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生DCI划分亚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诊断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SAH后DCI的独立因素,建立传统列线图,生成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动态列线图预测aSAH后DCI的效能。结果 高血压×平均流入时间(mTTS)、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mFS)及平均流量提取乘积(mFEP)均为aSAH后DCI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动态列线图预测训练集aSAH后DC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0.00%、89.50%及0.890,在验证集分别为76.20%、83.33%及0.870。结论 基于一站式全脑CTP动态列线图可有效预测aSAH后D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预测经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的价值
12
作者 范羡 王天乐 +3 位作者 朱丽 李小龙 邹俊珺 汪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行颅脑CT灌注(CTP)扫描,基于CTP扫描源数据重建彩色血流图(FVM)并进行评分。基于DSA检查行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基于复查CT患者脑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3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水肿组;2~3分定义为中重度水肿组。统计两组间在心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ASPECT评分、FVM评分、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谟图(Nomogram)风险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轻度水肿组44人,中重度水肿组19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水肿组年龄、核心梗死区体积小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FVM评分高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体积(OR=1.038,95%CI=1.006~1.072,P=0.021)、FVM评分(OR=0.268,95%CI=0.116~0.623,P=0.002)是中重度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谟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17~0.969,P<0.01)。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符合度(P=0.723)良好。结论:低FVM评分、高核心梗死区体积是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AIS患者发生中重度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血流图 缺血性卒中 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代谢评估在淋巴瘤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梓延 冯成涛 +3 位作者 张海波 邓赟 郑皓 朱高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ppa检验比较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RECIST)1.1和PERCIST 1.0标准评估淋巴瘤治疗疗效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治疗有效率(RR)。结果PERCIST 1.0与RECIST 1.1标准评估93例淋巴瘤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72,P<0.05);对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53、0.316,P<0.05)。93例淋巴瘤患者,RECIST 1.1标准的RR低于PERCIST 1.0标准(RR=46%、64%,P=0.003)。在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中,RECIST 1.1标准的RR均低于PERCIST 1.0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RR=50%、66%;霍奇金淋巴瘤:RR=32%、56%,P=0.043、0.031)。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RCIST 1.0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有效率高于传统使用的基于解剖变化评估的RECIST 1.1标准,PERCIST 1.0标准对淋巴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参考标准 实体瘤疗效价标准(REC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用于“双低”脑CT灌注成像
14
作者 张梦圆 王落桐 +7 位作者 原典 张怡存 齐珂 张炜珽 张炯 岳松伟 高剑波 刘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用于70 kVp、40 ml对比剂用量方案(“双低”)全脑CT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5例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接受常规标准剂量80 kVp、150 mA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水平重建(CN组,n=35),低剂量(LD)70 kVp、100 mA扫描联合DLIR最高档(DLIR-H)重建(LD组,n=35),以及超低剂量(ULD)70 kVp、70 mA扫描联合DLIR-H重建(ULD组,n=35),比较各组辐射剂量。测量额叶、顶叶、颞叶灰质和白质ROI内的CT值及CT值标准差(SD CT),计算信噪比(SNR)及灰质与白质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残余组织达峰时间(T_(max))伪彩图并进行主观评分,以Kappa检验分析其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CN组,LD组与UL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降低(校正P均<0.05)。ULD组额叶、顶叶及颞叶白质SD CT均高于CN组,顶叶白质SD CT高于LD组(校正P均<0.05),组间灰质SD 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D组及ULD组顶叶及颞叶白质SNR均低于CN组(P均<0.05),组间额叶白质及额叶、顶叶及颞叶灰质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额叶、顶叶、颞叶灰质与白质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者间对于CBV图、CBF图及T_(max)图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较高(Kappa分别为0.623、0.644、0.638),而对MTT图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60)。针对不同CTP伪彩图的观察者内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伪彩图额叶、顶叶、颞叶灰质、白质的CBV、CBF、MTT及T_(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LIR算法用于“双低”CTP扫描可保证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5
作者 王敏可 王甜甜 +2 位作者 黄金标 林优优 谢继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 观察全脑CT灌注(CTP)动脉期图像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50例AIS行全脑CTP与CT血管造影(CTA),之后分别行AIIR(CTP-AIIR组)及混合迭代重建(HIR,CTP-HIR组)并提取CTP动... 目的 观察全脑CT灌注(CTP)动脉期图像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50例AIS行全脑CTP与CT血管造影(CTA),之后分别行AIIR(CTP-AIIR组)及混合迭代重建(HIR,CTP-HIR组)并提取CTP动脉期CTA图像;对常规CTA行HIR(CTA-HIR组)。以5分法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基底动脉干、颈内动脉海绵状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脑实质噪声,计算3支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考标准,评估CTP及CTA定位责任血管的准确性。结果 CTP-AIIR组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小血管可见性和整体可诊断性4项主观评分均显著高于,3支动脉及脑实质噪声均低于,而SNR、CNR均高于CTP-HIR和CTA-HIR组(P均<0.017)。基于CTP-AIIR组与CTA-HIR组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均为96.00%(48/50),与基于CTP-HIR组(44/50,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 全脑CTP动脉期图像结合AIIR评估AIS可获得与常规CTA相当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学标志物对脑叶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宋慧珍 程忻 苏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0,共6页
脑叶出血是脑出血的重要亚型,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疾病早期通过CT评估其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发现,CT显示的脑出血形态学特征(边缘不规则、岛征、斑点征、指状出血)、血肿体积、合并蛛网... 脑叶出血是脑出血的重要亚型,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疾病早期通过CT评估其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发现,CT显示的脑出血形态学特征(边缘不规则、岛征、斑点征、指状出血)、血肿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CT脑小血管病标志物评分及CT影像组学,对脑叶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和长期预后不良、脑出血复发等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基于上述影像学特征对脑叶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以为脑叶出血的精准预后预测及个性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17
作者 樊敏 马雷 史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为良性病变(非复发组)。比较组间^(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病灶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SUV_(max)-ratio);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NSCLC术后线缘良、恶性结节状增厚的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灶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均高于非复发组(P均<0.05);组间病灶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评估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的AUC分别为0.854、0.805及0.8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鉴别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头颅CT平扫图像中脑梗死区域的自动检测
18
作者 潘康轶 洪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深度学习残差网络(ResNet)模型,用于自动识别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梗死灶,以期辅助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连续招募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确诊的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9...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深度学习残差网络(ResNet)模型,用于自动识别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梗死灶,以期辅助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连续招募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确诊的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9 h)以及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CT平扫和MR-DWI检查,两次检查的扫描范围、层厚(4 mm)和层间距(4 mm)均保持一致(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 h)。以MR-DWI作为判定梗死核心金标准,构建一个基于ResNet的模型(准确度89.71%,敏感度88.17%,特异度91.25%),用以自动检测头颅CT平扫图像中的脑梗死区域。结果: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150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位健康对照者。其中100位患者被随机选入训练组,其余50位患者和50位健康对照者则被纳入测试组。残差网络模型在测试组中成功识别出了42位患者(放射科医师成功识别33位,P=0.0377)及45位健康对照者(放射科医师成功识别48位,P=0.2397)。结论:深度学习残差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在头颅CT平扫图像中检测到早期梗死灶,并有望辅助临床医生提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梗死 急性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自发性脑出血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艾孜买提江·艾尼瓦尔 帕热哈提江·依孜木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6,共7页
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更趋向微创、精准及安全,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及围手术期监测愈发重要。3D Slicer作为医学影像学后处理软件,已经逐渐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诊疗中,可实现血肿相关病理改变精准量化、协助术前手术路径规划、辅助术... 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更趋向微创、精准及安全,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及围手术期监测愈发重要。3D Slicer作为医学影像学后处理软件,已经逐渐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诊疗中,可实现血肿相关病理改变精准量化、协助术前手术路径规划、辅助术中精准定位等,极大地丰富自发性脑出血的评估、监测和治疗手段。本文就3D Slicer软件在自发性脑出血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术前手术路径规划与模拟手术、术中定位与穿刺引导、术后脑保护装置设计与使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3D Slicer软件(非MeSH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打印 三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指导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成本效益
20
作者 杨寓玲 陈国娟 +1 位作者 钱庆强 张志月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1-876,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指导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成本效益。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365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TP指导分析不...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指导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成本效益。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365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TP指导分析不同治疗策略的治疗成本及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及12个月神经功能情况。利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用概率敏感性分析(PSA)评估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CTP指导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需投入1526.87元,按疾病及后遗症负担的计算方式,可带来直接负担1089.23元,直接+间接负担3204.85元,直接+间接+无形负担5083.07元的净收益;每1元可分别获得0.1788、0.2318、0.2634的收益。CTP指导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成本为26689.13元,产生了2.065个QALY,而与非CTP指导相关的成本和QALY分别为33299.07元、1.776;PAS分析的ICER和iNMB分别为22592.82和7846.43;CTP指导在¥50000/QALY的成本效益阈值下具有成本效益的概率为90.0%。单向灵敏度分析的龙卷风图分析显示,CTP指导的初始mRS分布对iNMB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术后前3个月的成本输入。结论CTP指导在延迟时间窗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成本效益及效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血管闭塞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延迟时间窗 血管内治疗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