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四逆散调控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NR1表达及促进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严灿 刘银伟 +2 位作者 吴丽丽 祝鹏辉 潘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NR1表达的调控及促进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性抑郁症模型。采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DG区NeuN、BrdU、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NR1表达的调控及促进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性抑郁症模型。采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DG区NeuN、BrdU、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R1)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DG区BDNF表达水平。结果慢性应激能抑制海马DG前体细胞的增殖(P<0.01);抑郁症大鼠海马DG区BDNF表达明显下降(P<0.01),N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JWSNS和氟西汀能明显增加抑郁症大鼠海马DG单位面积中神经元数目和新增殖细胞量(P<0.01),增强海马DG区BDNF的表达(P<0.01)和降低NR1的表达(P<0.01)。结论 JWSNS能够促进抑郁症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增强BDNF的表达和降低NR1的表达,促进海马DG区的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齿状回 神经再生 加味四逆散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雌鼠行为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2
作者 尹会荣 刘霄 +2 位作者 李继涛 张朝辉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交、焦虑以及认知等行为学改变,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应激组雌鼠社会接触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下降[(106.2±9.31)s vs.(156.5±14.81)s,P<0.05],应激组雌鼠在新奇环境中的摄食量低于对照组[(0.10±0.01)g vs(.0.16±0.02)g,P<0.05]。在认知测试中,应激组雌鼠的新奇物体辨别能力[(52.17%±2.67%)vs.(65.91%±5.23%)]以及空间记忆能力[(61.84%±3.14%)vs.(74.13%±1.94%)]低于对照组(P<0.05)。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检测显示,应激组雌鼠海马脑区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亚基[(0.66±0.05)vs.(0.89±0.0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0.81±0.05)vs.(1.14±0.06)]表达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使雌性小鼠出现社交行为退缩、焦虑样行为及认知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脑区的NR2A和BDNF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社交 认知 焦虑 海马 n-甲基-d-受体 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二羟基黄酮对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3
作者 朱敬 黄珂珂 郭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6只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照组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接受玻璃体腔注射5μl 0.1 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 mmol/L NMDA、10 mmol/L NMDA+100 mmol/L DHF、10 mmol/L NMDA+100 mmol/L BDNF。于造模后12 h、1 d、3 d、7 d、14 d、28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并计数RGCs,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于给药后12 h、3 d、14 d、28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e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GCs数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HF治疗组与BDNF对照组各时间点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3 d和14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DNF对照组给药后3、14和28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 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给药后14 d 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HF玻璃体腔注射有效减轻了大鼠模型中NMDA诱导的RGCs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rkB表达和抑制相关凋亡因子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 7 8-二羟基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菲 耿鑫 +1 位作者 陶华英 程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1)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痴呆模型组10只、低频刺激组8只和高频刺激组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低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磁刺激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大鼠均有好转。痴呆模型组大鼠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减低(P<0.05),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均比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低频刺激组与高频刺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有恢复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rTMS能增加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和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痴呆重 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营养因子 n-甲基-d-受体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速抗抑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姚亚民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1,共4页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一类常见且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进展后期常伴随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明显疗效,这一类抑郁症又称为耐药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一类常见且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进展后期常伴随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明显疗效,这一类抑郁症又称为耐药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有研究报道了氯胺酮的快速及长效的抗抑郁作用,对TRD亦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Δ~9-四氢大麻酚也可通过作用于脑内大麻素受体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这2种中枢神经兴奋剂都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属于严格管控的精神活性物质。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就氯胺酮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快速抗抑郁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大麻素系统 抑郁症 Δ^9- 四氢大麻酚 神经生长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n- 甲基-d-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GRIN1基因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敏 凌四海 +3 位作者 李文标 王传跃 陈大方 王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探讨GRIN1和BDNF基因的遗传变异在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从GRIN1、BDNF基因上各取2个SNP位点,采用TaqMan法对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并使用软件SHEsis进行... 为了探讨GRIN1和BDNF基因的遗传变异在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从GRIN1、BDNF基因上各取2个SNP位点,采用TaqMan法对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并使用软件SHEsis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发现GRIN1基因上的rs2301363和hcv1840191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形成的单倍型T/G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NF基因上的rs7103411和rs6265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表明GRIN1基因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n-甲基-d- 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 衍生神经营养因子 单核 多态 单体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邢梦娅 张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从行为学、形态学、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面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VaD组6只,rTMS组8只。治疗后进行Morris水... 目的从行为学、形态学、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面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VaD组6只,rTMS组8只。治疗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记录各组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蛋白的表达。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细胞形态。结果 VaD组和rTMS组水迷宫检测均显示全时程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rTMS组较VaD组明显缩短(P<0.05);VaD组和rTMS组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和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5.50±0.83)s、(9.76±1.56)s vs(13.53±3.70)s,(19.78±3.54)%、(30.33±3.82)%vs(46.73±14.08)%,P<0.05],rTMS组较VaD组明显延长(P<0.05)。rTMS组LTP,海马BDNF、NMDAR表达较VaD组显著升高。光镜下可见,rTMS组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排列、层次数量、细胞受损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rTMS可上调大鼠海马BDNF、NMDAR的表达,从而促使LTP形成,增强突触可塑性,改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痴呆 血管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n-甲基-d-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海马BDNF和NMD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永华 胡玉红 +6 位作者 顾向明 黄玉政 王玠 董敏 石芳 许永良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w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7/mL;B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w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7/mL;B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5/mL和C组正常对照腹腔感染2 mL灭菌生理盐水。4w大鼠感染弓形虫速殖子9w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海马BDNF,CA1、CA3和齿回状NR2A和NR2B的表达。结果BDNF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免疫组化海马BDNF阳性染色颗粒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7±23.18)、(50.39±19.34)和(44.68±22.74)mm2(P<0.05);原位杂交显示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 mR-NA表达均增加,海马阳性杂交信号高于对照组,为(0.13±0.02)、(0.12±0.02)和(0.09±0.01)(P<0.05);NR2A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较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R2B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1和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海马组织BDNF和BDNF mRNA表达增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其海马NMDA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神经营养因子 n-甲基D-受体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