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3-硝基丙酸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红灿 孙圣刚 +1 位作者 李红戈 高晓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 ,揭示 3 NPA预处理的机制。方法 :雄性沙土鼠 4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 )和 3 NPA预处理组 (n =36 )。 3 NP...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 ,揭示 3 NPA预处理的机制。方法 :雄性沙土鼠 4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 )和 3 NPA预处理组 (n =36 )。 3 NPA预处理组腹腔一次性注射 3 NPA 5mg/kg后 1d、3d、5d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 3 NPA后 1d、3d ,海马区可检测到脑源性Epo的表达 ,腹腔注射 3 NPA后 5d ,海马区Epo的表达极低 ,正常对照组无Epo表达。结论 :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和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时间相一致 ,提示Epo的表达与小剂量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3-硝基丙酸 预处理 海马 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宝 张育才 崔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μL;Ibo+EPO组注射Ibo 1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红细胞生成素 鹅膏蕈氨酸 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mRNA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燕 姜红 王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mRNA及EPO受体(EPOR)mRNA水平的变化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只孕15dWistar大鼠,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300μg/kg)制作宫内炎症致脑白质病变的新生鼠动物模型,另5只腹腔注...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mRNA及EPO受体(EPOR)mRNA水平的变化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只孕15dWistar大鼠,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300μg/kg)制作宫内炎症致脑白质病变的新生鼠动物模型,另5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孕鼠分娩后各选取18只新生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价脑白质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室周围白质CD68、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CD68、GFAP及MBP与EPOmRNA及EPOR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鼠脑白质结构稀疏,呈网状改变,脑白质损伤明显;实验组CD68、GFAP及胼胝体EPOmRNA、EPOR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8、GFAP与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0.95,P均〈0.01)。结论宫内炎症致脑白质损伤新生鼠内源性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EPO对感染所致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 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林碧云 顾秋芳 +4 位作者 张鹏 程国强 邵肖梅 王来栓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知情同意下的中、重度足月儿HIE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1 000 U·kg-1,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和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治疗期间放弃治疗事件,记录亚低温治疗前、亚低温治疗结束时、EPO疗程结束后的血生化指标,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大静脉血栓、不可纠正的低血压、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等一般不良事件。比较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4例足月儿HIE进入本文安全性观察,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19例。3例重度HIE足月儿(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亚低温治疗期间主动放弃治疗。两组在EPO相关不良事件血生化指标Hb、RBC、Hct和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HIE并发症及其治疗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HIE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新生儿 亚低温 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修晶 赵芳萍 +3 位作者 刘东海 石静云 谈笑 王陆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满足亚低温标准的中重度HIE患儿92例进行随机对...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满足亚低温标准的中重度HIE患儿9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静滴(隔天1次,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及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比两组疗效、新生儿行为量表(NBNA)、智能发育(CDCC)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等预后情况。结果(1)疗效及预后:实验组出生后7、14、28 d NBNA评分呈升高趋势,且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的MDI、PD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后遗症发生率(8.70%)与对照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生化指标:EPO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RBC、HcT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安全性: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放弃治疗事件、死亡事件发生,两组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亚低温治疗HIE能进一步减轻患儿智力、神经损伤,提高预后,且不增加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 不良事件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志 周卓妍 +3 位作者 宋燕燕 刘青 吕俊健 蔡岳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EPO治疗组、缺氧缺血组(各组n=15),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予缺氧缺血,EPO治疗组在造缺氧缺血性...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EPO治疗组、缺氧缺血组(各组n=15),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予缺氧缺血,EPO治疗组在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后立即按质量分数5 000 IU/kg腹腔注射EPO1次,缺氧缺血组仅予生理盐水。通过组织学切片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判断各组脑功能差异,观察EPO的疗效。结果:相比假手术对照组大鼠,HIBD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缺氧缺血侧大脑半球出现明显萎缩,神经元变性坏死,大量空泡形成。EPO治疗组则改变轻微。BAEP检查发现,EPO治疗组各日龄绝大部分的波峰潜伏期(PL)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除28、35日龄的Ⅴ波,21日龄的Ⅲ波外);从21日龄起EPO治疗组绝大部分的PL与HIBD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除21d的Ⅰ、Ⅴ波外);21日龄起,HIBD组大鼠各波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长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而EPO治疗组大鼠的大部分IPL相比HIBD组明显缩短(P<0.05,21、35日龄的Ⅱ-Ⅳ除外)。结论:外源性EPO的治疗可明显改善HIBD大鼠的脑功能及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EPO)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 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外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志安 张红 +1 位作者 李祖晟 楚胜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5-1326,1330,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脑外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hEPO对脑外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采用改良Lowry氏法分别测定治疗后4、12、24... 目的观察体外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脑外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hEPO对脑外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采用改良Lowry氏法分别测定治疗后4、12、24和48 h及各自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及Mg2+-ATP酶活性。结果脑外伤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及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rhEPO治疗后12、24和48 h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rhEPO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脑外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创伤损伤 线粒体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及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式威 刘政华解放军65426部队医院 +3 位作者 吕霞 杨桂蓉 刘志刚 尹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2-804,共3页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降低过氧化反应水平、减少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再生、缓解血管痉挛、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1]。内皮屏障抗原(EBA)是一种膜蛋白,在血脑屏障...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降低过氧化反应水平、减少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再生、缓解血管痉挛、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1]。内皮屏障抗原(EBA)是一种膜蛋白,在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淼 曹云涛 王旭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脑保护作用和新生大鼠HIE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 目的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脑保护作用和新生大鼠HIE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SD大鼠制作HIE模型,随机分为HIE模型组、EPO实验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变化,同时取各组大鼠粪便,用16s rRNA测序的方法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同一时间点nestin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最低,EPO实验组最高,HIE模型组其次。HIE模型组的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外源性给予EPO可以促进HIE新生大鼠模型的神经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大鼠 红细胞生成素 巢蛋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维元 文芳 +1 位作者 姚汉云 孙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和脑瘫组(P<0.01),脑瘫组血清EPO水平与脑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新生儿病例组(P<0.05),但两者间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破坏作用在与EPO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抗衡中占据优势,促进或导致脑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 细胞介素(IL)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殷杰 陈蓉 肖东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48只;各组大鼠分别在6 h、24 h、3 d、...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48只;各组大鼠分别在6 h、24 h、3 d、7 d时各处死12只。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MMP-2蛋白及MMP-2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MMP-2蛋白低水平表达,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及EPO组的MMP-2蛋白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且均在7 d时达高峰,每组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6 h外,三组间相同时间点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7 d时EPO组与HIBD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假手术组MMP-2 mRNA呈增高趋势,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在24 h及7 d呈现双峰,且7 d峰值较24 h峰值高,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则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时间点,HIBD组及EPO组MMP-2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时EPO组低于HIBD组,而7 d时则高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HIBD恢复期上调MM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对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缺氧缺血损伤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红灿 常文广 +4 位作者 王晓东 王艳红 滕军放 许予明 张博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海马及额叶皮质EpoR表达的变化。结果:2个月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跨过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脑缺血组海马和额叶皮质中EpoR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皮质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海马 皮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木林 余倩 +1 位作者 陈炳达 李经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97-32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法建立DEACMP模型,AC组在腹腔内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作任何处理。将3个组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EPO的表达。结果 DEACMP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BC组和A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凋亡指数(AI)在染毒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第7天达峰值,并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到第28天,各时间点均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EPO蛋白的表达从染毒后的第1天开始有较明显的升高,在染毒后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后开始逐渐降低,各时间点EPO表达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后期表达降低、抗凋亡作用减弱可能是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 MORRIS水迷宫 细胞凋亡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鼻腔给药对大鼠慢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夷露 张琦 +4 位作者 季华 张建亭 黄春燕 俞月萍 饶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997-1001,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鼻腔给药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栓塞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手术当日术前30 min和术后2 h各给药一次,第2天起隔天一次,持续到术后14 d。缺血后1、3、7、14、21、28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鼻腔给药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栓塞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手术当日术前30 min和术后2 h各给药一次,第2天起隔天一次,持续到术后14 d。缺血后1、3、7、14、21、283、5 d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斜板试验,缺血后35 d计算脑梗死体积和缺血周边区神经元密度。结果:rhEPO鼻腔给药(24、48 U)、依达拉奉和rhEPO腹腔给药(5000 U/kg)能改善缺血后神经症状评分,提高斜板角度,降低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侧周边区存活神经元密度。结论:rhEPO鼻腔给药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有效剂量范围较腹腔给药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鼻腔给药 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兆华 霍钢 +6 位作者 孙晓川 刘自力 廖正步 陈飞兰 王文涛 郑履平 杨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EPO组。创伤组: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EPO组:伤后给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EPO组。创伤组: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EPO组:伤后给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 IU/kg)。伤后24 h,72 h和120 h,使用平衡木法评定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伤后72 h时,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脑组织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磷酸化水平、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伤后各时间点,EPO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行为学评分也较创伤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由假手术组的78.76%±0.65%上升至创伤组的81.26%±0.40%(P<0.01),EPO组脑含水量则降低至79.71%±0.59%(与创伤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组ERK磷酸化的水平在伤后72 h明显上升(P<0.01),EPO组伤后ERK磷酸化水平则明显低于创伤组(0.369±0.046 vs.0.815±0.127,P<0.01);AQP4 mRNA和蛋白在伤后的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P<0.01),EPO组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创伤组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EPO可抑制大鼠脑创伤后ER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及下游AQP4的过表达,减轻大鼠的创伤性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水通道蛋白4 水肿 创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前脑缺血沙土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红灿 李红戈 孙圣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短暂缺血 沙土鼠 红细胞生成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亚琨 罗艳 邹蓓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3,共8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rh EPO干预组(治疗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rh EPO干预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改良过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头部来建立创伤性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不撞击脑部。造模结束后,治疗组每日定时以5000 IU/kg剂量rh EPO进行腹腔注射,sham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大鼠。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 123)染色检测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中线粒体动力学有关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Drp-1)、分裂蛋白1(Fis-1)、融合蛋白2(Mfn 2)、视神经萎缩蛋白1 (Opa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Rh123荧光强度明显减弱,IL-1β、IL-6、TNF-α、Drp-1、Fis-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Mfn 2、Opa 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脑组织Rh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IL-1β、IL-6、TNF-α、Drp-1、Fis-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Mfn 2、Opa 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及线粒体损伤,从而起到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创伤损伤 反应 线粒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苏胶囊对慢性缺血VD大鼠行为学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宫洪涛 牛磊 +3 位作者 孙秀丽 马云枝 张运克 刘方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PappasBA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用Moriss水迷宫筛选,选择回避反应箱跳台实验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促...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PappasBA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用Moriss水迷宫筛选,选择回避反应箱跳台实验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阳性细胞表达。结果:脑力苏高剂量灌胃治疗后大鼠学习记忆明显改善(P<0.01),增强海马EPO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苏胶囊 缺血 行为学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观察
20
作者 张祥 李琴英 肖保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29,334,共6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备EAE小鼠模型,对EPO干预组和EAE对照组小鼠进行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评估;提取制备外周及中枢浸润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D4+T亚群...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备EAE小鼠模型,对EPO干预组和EAE对照组小鼠进行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评估;提取制备外周及中枢浸润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D4+T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细胞死亡情况;应用LDH测定评估不同浓度EPO对外周淋巴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EPO可改善EAE小鼠临床症状和病灶局部淋巴细胞浸润(P〈0.05);EPO干预组小鼠中枢浸润细胞以及外周淋巴细胞CD4+T细胞比例下降,IL-17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0.05),而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L-10、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EAE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1 000 U/ml浓度范围内EPO对外周单核淋巴细胞LDH的释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EPO可以通过减少病灶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抑制IL-17和(或)IFN-γ水平等途径,对EAE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实验变态反应脊髓炎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