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磊 师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诊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剂量5~10 mg/d口服;观察组采用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诊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剂量5~10 mg/d口服;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简易精神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CS)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脉动指数(PI),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33/41),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3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MMSE、SIS升高,CC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MMSE、SIS升高,C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m及PI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m及P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联合化痰活血方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确切,提高认知和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百会、四神聪 化痰活血方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Hcy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兴波 鞠洁旸 +3 位作者 段磊 涂烨玲 孙高慧 吴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血清Hcy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灌注指标(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BF及C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MT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300潜伏期及波幅、(δ+θ)/(α+β)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300潜伏期及(δ+θ)/(α+β)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电生理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艾地苯醌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灌注 神经电生理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大力 何晓娟 +4 位作者 安雅臣 张江 赵晓晶 常莉莎 彭延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后VCI患者(VCI组)84例及脑梗死后认知正常者(对照组)41例;又根据Cys-C水平分为<607.21μg/L患者31例,607.21~651.93μg/L患者32例,651.94~7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后VCI患者(VCI组)84例及脑梗死后认知正常者(对照组)41例;又根据Cys-C水平分为<607.21μg/L患者31例,607.21~651.93μg/L患者32例,651.94~713.29μg/L患者32例,≥713.30μg/L患者3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Cys-C与脑梗死后V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607.21μg/L比较,607.21~651.93μg/L、651.94~713.29μg/L、≥713.30μg/L患者VCI的校正后OR值及95%CI分别为3.334(0.999~11.128)、9.125(2.411~34.537)和16.191(3.193~58.114)。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后V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认知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永姣 郭艳平 +1 位作者 杨清成 张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治疗28 d后比较观察两组MoC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28 d时的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主要在命名、注意、定向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8 d时的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主要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定向、延迟记忆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8 d时MoCA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显著,主要在注意、命名、语言、延迟记忆、定向等方面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均对认知改善的效果明显;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联合使用常规药物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是最佳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IL-18、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晋娜 许丽娜 +3 位作者 李敏 宋怡 张静 贾龙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VCI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 NCI,5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56例)和血管性痴呆组(vascular dementia, VaD,4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测评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ullicino梗死灶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0~7 d)、恢复期(15~30 d)和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BDNF、IL-18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和不同梗死面积对血清BDNF、IL-18、hs-CRP的影响,比较NCI、VCIND和VaD三组患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VCI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小面积梗死组血清BDNF的水平和MoCA评分分别显著高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其血清IL-18、hs-CRP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CI组、VCIND组、VaD组的BDNF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减趋势,急性期和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8、hs-CRP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BDNF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IL-18、hs-CR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DNF、IL-18和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V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BDNF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IL-18和hs-CRP对认知功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血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18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6
作者 倪厚杰 朱瑞 +1 位作者 覃双来 李新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组),研究组依据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66例和重度组39例。另选取同期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5例(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2水平对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的评估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研究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8±5.19)mg/L vs(14.66±4.49)mg/L,P<0.05]。重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0,r=0.52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AUC为0.796(95%CI:0.743~0.842),临界值为19.0 mg/L,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84.00%;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AUC为0.747(95%CI:0.655~0.824),临界值为17.2 mg/L,敏感性为75.76%,特异性为71.1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数据相关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9
7
作者 袁丹 李冬华 +1 位作者 王海鹏 王英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70-1773,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212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混合型痴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212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混合型痴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及认知、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212例患者中,认知正常患者61例(28.77%)、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4例(34.91%)、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26.42%)、混合性痴呆患者21例(9.9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额叶梗死增加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及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1.72和48.49);小脑梗死增加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70和12.38);颞叶梗死则使得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值56.98)。结论:本组脑梗死急性期内患者中约有71.3%的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其中额叶、颞叶及小脑梗死将增加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关注并进行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犀翎 黄小波 +2 位作者 王宁群 陈玉静 陈文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34,共5页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自动退出者2例,最终9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茴拉西坦基础上加用脑康Ⅱ号(制首乌、熟地黄、三七、菖蒲、远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及认知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8±5)分和(15±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6±5)分和(1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2、14.73,均P<0.05);治疗后组间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36/48)]高于对照组[45.5%(20/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0.008)。观察组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善率[29.2%(14/48)、27.1%(13/48)、31.2%(15/48)]高于对照组[11.4%(5/44)、9.1%(4/44)、13.6%(6/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康Ⅱ号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永姣 杨清成 +2 位作者 郭艳平 李振华 李庆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分別记录梗死部位(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丘脑、侧脑...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分別记录梗死部位(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脑干、小脑、丘脑、侧脑室、基底核区、胼胝体等),并采用MoCA量表评价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引起认知障碍的特点。结果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是64.7%、73.3%,61.0%、58.3%、71.4%,而认知功能正常的发生率为32.6%、26.7%、10.0%、41.7%、28.6%。梗死部位为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命名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忆/回忆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注意/计算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抽象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定向功能受损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区、胼胝体处发生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MOCA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关系
10
作者 郭艳平 杨清成 +2 位作者 王永姣 李振华 李庆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不同部位和数量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数量的脑梗死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不同部位和数量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结果大脑皮质梗死、大脑皮质下关键部位梗死患者VCI发生率均高于皮质下非关键部位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梗死灶患者VCI发生率高于单发梗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VCI发生率可能与脑梗死部位和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机制
11
作者 尹晴 杨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2-1699,共8页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且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受多因素影响并相互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周细胞变性、活性氧生成过量、谷氨酸生成过...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且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受多因素影响并相互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周细胞变性、活性氧生成过量、谷氨酸生成过量和自噬过度激活等方面。脑梗死发生后,周细胞生理功能异常,激活神经炎症并促进炎性介质入脑;周细胞脱离血管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被破坏;虽能通过血管生成和胶质瘢痕形成缓解损伤,但胶质瘢痕过度形成会抑制神经再生。过量活性氧引发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铁死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抑制,损伤神经元。谷氨酸释放激增且清除不足导致细胞间隙谷氨酸过量堆积,引发兴奋性毒性;钙离子内流激活蛋白酶及凋亡途径,导致神经元死亡。自噬被过度激活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及溶酶体腔内酶的外渗;少突胶质细胞坏死引起严重脱髓鞘,加重脑损伤;促进受损线粒体自噬可改善线粒体损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炎症 突触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顾克金 李相元 +2 位作者 杨燕 田文静 孙祖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不同病变部位对各认知域的影响。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84例非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腔梗组轻度认知功能障...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不同病变部位对各认知域的影响。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84例非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腔梗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为26.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功能、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额叶深部、基底节区、颞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各认知域功能均有影响,但对空间及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影响更明显,执行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认知损害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那丽莎 陈毅超 +1 位作者 张凯 栗昭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ADU-S100)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构建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不做插入线栓处理。建模成功后立即给药,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和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 mg/kg、20 mg/kg异钩藤碱,且均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尼莫地平组大鼠需灌胃30 mg/kg尼莫地平,且还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大鼠需灌胃20 mg/kg异钩藤碱且腹腔注射20 mg/kg ADU-S100;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大鼠均需灌胃10 ml/kg与腹腔注射10 ml/kg的等渗盐水。给药1次/d,持续2周。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采用Zela-Longa法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伊文思蓝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TING、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96±0.32)分比0分]、脑组织含水量[(86.9±3.2)%比(71.8±3.1)%]、血清TNF-α[(86.7±3.5)ng/L比(35.6±1.7)ng/L]、IL-6[(167.8±6.1)ng/L比(50.2±2.2)ng/L]、脑梗死体积[(28.6±1.3)mm 3比0 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57±0.13)g/L比(0.96±0.08)g/L]及STING[(1.83±0.16)比(0.86±0.08)]、p-TBK1[(0.89±0.07)比(0.41±0.03)]、p-IRF3[(0.67±0.05)比(0.13±0.01)]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45±0.04)比(1.00±0.00)]、occludin mRNA[(0.23±0.02)比(1.00±0.00)]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33.6±1.6)s比(12.3±0.5)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5.9±0.2)次比(15.7±0.4)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37±0.21)、(1.14±0.17)、(1.18±0.13)分比(2.96±0.32)分]、脑组织含水量[(81.8±3.0)%、(74.9±3.0)%、(74.3±2.9)%比(86.9±3.2)%]、血清TNF-α[(71.1±1.4)、(43.4±2.0)、(41.5±1.9)ng/L比(86.7±3.5)ng/L]、IL-6[(129.8±5.4)、(81.2±3.8)、(80.0±3.6)ng/L比(167.8±6.1)ng/L]、脑梗死体积[(21.7±1.0)、(10.5±0.5)、(10.7±0.5)mm 3比(28.6±1.3)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9±0.12)、(1.16±0.10)、(1.18±0.19)g/L比(1.57±0.13)g/L]及STING[(1.50±0.14)、(1.02±0.11)、(1.01±0.09)比(1.83±0.16)]、p-TBK1[(0.75±0.05)、(0.54±0.04)、(0.52±0.05)比(0.89±0.07)]、p-IRF3[(0.51±0.05)、(0.25±0.02)、(0.27±0.02)比(0.67±0.05)]蛋白表达均降低,脑组织中ZO-1 mRNA[(0.58±0.05)、(0.87±0.07)、(0.89±0.09)比(0.45±0.04)]、occludin mRNA[(0.36±0.03)、(0.71±0.06)、(0.69±0.05)比(0.23±0.02)]表达均升高,逃避潜伏期缩短[(28.6±1.0)、(16.5±0.7)、(16.4±0.7)s比(33.6±1.6)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增加[(8.2±0.3)、(12.8±0.5)、(12.9±0.5)次比(5.9±0.2)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比较,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12±0.14)分比(1.14±0.17)分]、脑组织含水量[(78.7±3.2)%比(74.9±3.0)%]、血清TNF-α[(59.7±2.1)ng/L比(43.4±2.0)ng/L]、IL-6[(118.9±4.6)ng/L比(81.2±3.8)ng/L]、脑梗死体积[(16.6±0.4)mm 3比(10.5±0.5)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6±0.10)g/L比(1.16±0.10)g/L]及STING[(1.37±0.12)比(1.02±0.11)]、p-TBK1[(0.67±0.05)比(0.54±0.04)]、p-IRF3[(0.39±0.03)比(0.25±0.02)]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63±0.05)比(0.87±0.07)]、occludin mRNA[(0.46±0.05)比(0.71±0.06)]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23.4±1.0)s比(16.5±0.7)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9.6±0.3)次比(12.8±0.5)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钩藤碱可抑制急性脑梗死大鼠炎症、减少血-脑屏障损伤、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ING/TBK1/IRF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钩藤碱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信号通路 急性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何丹 杜磊 +2 位作者 马建华 张小宁 郝晨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参照认知相关神经量表进行评分,分为VCIN...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参照认知相关神经量表进行评分,分为VCIND组(76例)和对照组(NC组,44例)。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史、饮酒史、头颈动脉狭窄程度、脑白质病变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上述因素与LI后VCIND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患者的头颈动脉狭窄程度、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均优于VCIND组(P<0.05)。头颈动脉狭窄程度为3、4级,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为3分是LI后VCIN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LI后VCIN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存在损害,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为3、4级和严重的深部脑白质病变与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血管性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训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秀霞 卢双顺 +7 位作者 安雅臣 王大力 张江 李秀芝 张瑞凤 李晓军 刘畅 张文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注意力训练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规范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注意力训练,包括10组训练... 目的探讨综合注意力训练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规范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注意力训练,包括10组训练操、家属助练、每天记录成绩等,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认知评分及认知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综合注意力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注意力训练 认知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阙彬福 曾小连 +5 位作者 马观福生 翁晓婷 陈银娟 邱蕊 吕子禄 吴文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考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目的考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MoCA评分、ADAS-cog评分、TNF-α、GSH-Px、AOPP、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Hcy、BDNF、NPAS4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ADAS-cog评分、TNF-α、AOPP、Hcy、NPAS4降低(P<0.05),MoCA评分、GSH-Px、BDNF升高(P<0.05),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可减少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流,缓解神经元损伤,促进认知功能和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针刺 常规治疗 后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尿酸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奕涛 马可夫 +4 位作者 唐冰杉 蔡智立 曾思琳 陈思言 郭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评估血尿酸(uric acid,UA)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年龄、... 目的前瞻性研究评估血尿酸(uric acid,UA)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酗酒、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教育程度、关键部位梗死、心房纤颤、血UA、血同型半胱氨酸等认知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Mo C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血UA水平、性别、年龄、TOAST分型等分层进行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比较。结果血UA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高UA血症患者相比无高UA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7),相对危险度是1.350,95%CI(1.098,1.660),尤其对其中的男性、中青年或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其风险进一步增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3,95%CI(1.092,2.096)及1.412,95%CI(1.125,1.771)及1.464,95%CI(1.128,1.900)。结论血UA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患者、中青年患者或、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认知障碍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士文 王贺波 +3 位作者 刘若卓 靳玮 齐亚超 于生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组;记录患者LI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析两者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VCI组LI病灶总数和脑白质病变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额区和基底核区LI病灶数量均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病灶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后,LI部位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的37.6%(P<0.001),明显高于LI病灶总数的作用,其中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LI的数量和部位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关,LI部位在SIV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比LI数量更大。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 痴呆 血管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脑益智汤结合认知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琰萍 储水鑫 +3 位作者 张晓玲 朱敏初 黄俊军 官俏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47-2549,共3页
目的:研究健脑益智汤结合认知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汤药+认知训练组、认知训练组、对照组3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研究健脑益智汤结合认知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汤药+认知训练组、认知训练组、对照组3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改变。结果:汤药+认知训练组总有效率87.5%,认知训练组为84.4%,对照组为58.1%,汤药+认知训练组、认知训练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汤药+认知训练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训练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改变与MMSE评分负相关(r=-0.893,P=0.000<0.001),波幅改变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232,P=0.316>0.1)。结论:健脑益智汤结合认知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汤 认知训练 急性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丹 黄影柳 +1 位作者 赵仲艳 吕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经医院诊疗9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 目的:探讨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经医院诊疗9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认知功能障碍评分、血清IL-6、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MoCA(26.62±3.58)分、MESS(25.23±3.87)分、NIHSS(11.56±3.33)分、MBI(52.23±8.22)分、IL-6(8.24±2.15)ng/L、hs-CRP(5.24±1.23)mg/L、 ACA(43.87±4.19)cm/s、PCA(26.34±4.29)cm/s、MCA(37.21±2.47)cm/s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MoCA(21.26±3.47)分、MESS(20.17±3.15)分、NIHSS(16.72±3.28)分、MBI(45.18±8.94)分、IL-6(11.45±2.27)ng/L、hs-CRP(7.62±2.04)mg/L、ACA(48.21±4.67)cm/s、PCA(30.21±4.17)cm/s、MCA(21.44±2.9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侧支循环血流速度,降低疾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步长心通胶囊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