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分为吞咽障碍组51例(GUSS评分≤19分)及无吞咽障碍组137例(GUSS评分20分)。比较2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差异。结果吞咽障碍组年龄、构音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病灶直径、脑桥梗死、侧脑室旁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构音障碍、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脑桥梗死是RSSI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203,95%CI:1.070~1.352;OR=34.464,95%CI:5.013~236.942;OR=4.579,95%CI:2.180~9.617;OR=0.623,95%CI:0.463~0.838;OR=0.020,95%CI:0.002~0.191,P<0.01)。结论对年龄大、病灶直径大、伴有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脑桥梗死的RSSI患者,应警惕吞咽障碍发生,避免严重并发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MR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的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非颈...目的探究高分辨率MR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的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非颈动脉狭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3.0 T MRI的诊断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与非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糖尿病(χ^(2)=7.102,P=0.007)、高血压(χ^(2)=5.902,P=0.015)以及高脂血症(χ^(2)=4.532,P=0.033)患者的比例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组;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t=4.992,P<0.00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t=15.210,P<0.001)低于非颈动脉狭窄组,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t=16.835,P<0.001)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颈动脉PSV(F=4.968,P<0.001)、IMT(F=16.468,P<0.001)、EDV(F=14.791,P<0.001)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患者的PSV以及EDV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IMT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颈动脉超声与MRI检查诊断一致性较强,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t=4.532,P<0.001)、BMI(t=2.324,P=0.023)、糖尿病(χ^(2)=10.602,P=0.001)、高血压(χ^(2)=7.502,P=0.006)、高血脂(χ^(2)=7.202,P=0.007)、PSV(t=20.013,P<0.001)、IMT(t=4.708,P<0.001)、EDV(t=22.01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年龄、BMI、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PSV、IMT、EDV均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联合3.0T MRI检查,对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时年龄较大、体质量过高、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均是造成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分为吞咽障碍组51例(GUSS评分≤19分)及无吞咽障碍组137例(GUSS评分20分)。比较2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差异。结果吞咽障碍组年龄、构音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病灶直径、脑桥梗死、侧脑室旁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构音障碍、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脑桥梗死是RSSI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203,95%CI:1.070~1.352;OR=34.464,95%CI:5.013~236.942;OR=4.579,95%CI:2.180~9.617;OR=0.623,95%CI:0.463~0.838;OR=0.020,95%CI:0.002~0.191,P<0.01)。结论对年龄大、病灶直径大、伴有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脑桥梗死的RSSI患者,应警惕吞咽障碍发生,避免严重并发症。
文摘目的探究高分辨率MR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人群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的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非颈动脉狭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3.0 T MRI的诊断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与非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糖尿病(χ^(2)=7.102,P=0.007)、高血压(χ^(2)=5.902,P=0.015)以及高脂血症(χ^(2)=4.532,P=0.033)患者的比例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组;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t=4.992,P<0.00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t=15.210,P<0.001)低于非颈动脉狭窄组,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t=16.835,P<0.001)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颈动脉PSV(F=4.968,P<0.001)、IMT(F=16.468,P<0.001)、EDV(F=14.791,P<0.001)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患者的PSV以及EDV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IMT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颈动脉超声与MRI检查诊断一致性较强,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t=4.532,P<0.001)、BMI(t=2.324,P=0.023)、糖尿病(χ^(2)=10.602,P=0.001)、高血压(χ^(2)=7.502,P=0.006)、高血脂(χ^(2)=7.202,P=0.007)、PSV(t=20.013,P<0.001)、IMT(t=4.708,P<0.001)、EDV(t=22.01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年龄、BMI、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PSV、IMT、EDV均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联合3.0T MRI检查,对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时年龄较大、体质量过高、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均是造成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