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
18
1
作者
孟强
董曼丽
+10 位作者
陈文利
钟静玫
刘江
翟明
张金章
蒲传强
刘军
黄旭升
于生元
吴卫平
郎森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VST患者的头颅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结果:分别有61、49及59例患者行头颅CT、MRI及DSA检查。6例(6?7)急性患者,CT存在...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VST患者的头颅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结果:分别有61、49及59例患者行头颅CT、MRI及DSA检查。6例(6?7)急性患者,CT存在直接和间接征象,而11例(11?13)亚急性与33例(33?41)慢性患者CT无异常。急性与慢性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T1低信号、T2高信号,亚急性期主要是T1、T2高信号。随着病程延长,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率下降(3?6,5?11,6?32),但空蝶鞍的机率增加(0,1?11,10?32)。8例行MRV检查的患者,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MRI结合MRV技术可对行MRI检查的49例患者中的35例进行确诊,但11例慢性与3例亚急性患者,CT、MRI(V)均未发现异常,行DSA检查才得以确诊。结论:对急性CVST而言,头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而对亚急性与慢性患者,MRI具有更高敏感度与特异性;MRV可快速、无创地诊断CVST。如果头颅CT、MRI、MRV仍不能明确诊断,应尽快行DSA检查,尤其是皮层静脉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血管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马玉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窦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侧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经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其中9例溶栓效果欠佳者采用静脉窦内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
目的观察静脉窦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侧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经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其中9例溶栓效果欠佳者采用静脉窦内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成形术。结果经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及窦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21例中静脉窦完全再通者11例,部分再通9例,1例未通。其中8例静脉侧支循环明显改善,建立以海绵窦代偿性引流、椎静脉丛引流以及头皮静脉代偿引流等3种方式。手术后所有患者颅内压均降至≤200mmH2O(2kPa),8例于手术后7d内再次出现不同程度颅内压水平升高,经持续肝素钠抗凝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值水平。随访3个月~6年,20例患者症状持续缓解,未复发。结论静脉窦内持续尿激酶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促进静脉窦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安全可靠,手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物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
血栓
形成
血栓
溶解疗法
尿激酶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
18
1
作者
孟强
董曼丽
陈文利
钟静玫
刘江
翟明
张金章
蒲传强
刘军
黄旭升
于生元
吴卫平
郎森阳
机构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5-24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VST患者的头颅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结果:分别有61、49及59例患者行头颅CT、MRI及DSA检查。6例(6?7)急性患者,CT存在直接和间接征象,而11例(11?13)亚急性与33例(33?41)慢性患者CT无异常。急性与慢性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T1低信号、T2高信号,亚急性期主要是T1、T2高信号。随着病程延长,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率下降(3?6,5?11,6?32),但空蝶鞍的机率增加(0,1?11,10?32)。8例行MRV检查的患者,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MRI结合MRV技术可对行MRI检查的49例患者中的35例进行确诊,但11例慢性与3例亚急性患者,CT、MRI(V)均未发现异常,行DSA检查才得以确诊。结论:对急性CVST而言,头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而对亚急性与慢性患者,MRI具有更高敏感度与特异性;MRV可快速、无创地诊断CVST。如果头颅CT、MRI、MRV仍不能明确诊断,应尽快行DSA检查,尤其是皮层静脉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关键词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cerebr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 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43.3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血管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马玉栋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9-44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370496)
文摘
目的观察静脉窦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侧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经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其中9例溶栓效果欠佳者采用静脉窦内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成形术。结果经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及窦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21例中静脉窦完全再通者11例,部分再通9例,1例未通。其中8例静脉侧支循环明显改善,建立以海绵窦代偿性引流、椎静脉丛引流以及头皮静脉代偿引流等3种方式。手术后所有患者颅内压均降至≤200mmH2O(2kPa),8例于手术后7d内再次出现不同程度颅内压水平升高,经持续肝素钠抗凝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值水平。随访3个月~6年,20例患者症状持续缓解,未复发。结论静脉窦内持续尿激酶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促进静脉窦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安全可靠,手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物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关键词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
血栓
形成
血栓
溶解疗法
尿激酶
血管成形术
支架
Keywords
Cerebr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Sinus thrombosis Thrombolytic therapy Urokinase Angioplasty Stent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
孟强
董曼丽
陈文利
钟静玫
刘江
翟明
张金章
蒲传强
刘军
黄旭升
于生元
吴卫平
郎森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血管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
王君
李宝民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马玉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