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减AKR1A1基因对H_2O_2及4-羟基壬烯醛诱导的1321N1脑星形细胞瘤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丹 张岐山 +1 位作者 周立娜 刘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中的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抗氧化应激和有毒醛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 RNAiMax以siRNA转染1321N1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1321N1细胞中AKR1A1基因抑制水平。siRNA转染后的... 目的初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中的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抗氧化应激和有毒醛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 RNAiMax以siRNA转染1321N1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1321N1细胞中AKR1A1基因抑制水平。siRNA转染后的细胞经H2O2和4-羟基壬烯醛处理后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标记法检测敲减AKR1A1基因对H2O2诱导的1321N1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法和qRT-PCR结果显示1321N1细胞经特异性siRNA转染后,AKR1A1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70%)。MTT法检测结果显示,siRNA-AKR1A1转染后的1321N1细胞在H2O2或4-羟基壬烯醛压力下的细胞成活率显著降低,而且敲减AKR1A1的1321细胞内H2O2诱导的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细胞。结论使用的特异性siRNA能有效抑制AKR1A1基因在1321N1星形细胞瘤细胞中表达,AKR1A1参与1321N1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中的4-羟基壬烯醛代谢,并且很可能参与调节脑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醛酮还原酶 脑星形细胞瘤细胞 4-羟基壬烯醛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东波 杨立庄 +3 位作者 李永利 郑永日 康军 叶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程度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3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7例正常脑组织VEGF和Flt-1的表达情况进...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程度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3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7例正常脑组织VEGF和Flt-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VEGF在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脑星形细胞瘤之中阳性率分别为11%、50%、75%和75%,而正常成人脑组织无VEGF表达.脑星形细胞瘤与正常成人脑组织V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正常成人脑组织未见Flt-1表达,脑星形细胞瘤Flt-1表达率分别为0、17%、50%和100%,限于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肿瘤细胞VEGF表达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r:0.7376,p<0.001),无论VEGF还是Flt-1在坏死区周围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受体 FLT-1 脑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旺盛 周晓平 +2 位作者 王建军 高莉 姜秀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CAM)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 NCAM m RNA及其蛋白 (CD5 6 )的表达。 结果 :星形细胞瘤 1,2级中 NCAM m RNA及其蛋白的表...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CAM)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 NCAM m RNA及其蛋白 (CD5 6 )的表达。 结果 :星形细胞瘤 1,2级中 NCAM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 3,4级 ,核酸与蛋白水平的检测结论一致。结论 :NCAM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NCAM的高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侵袭转移有关 ,并有可能成为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的判别指标 ,为术后继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脑星形细胞瘤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与P53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林 徐国本 +1 位作者 宋来君 张建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及P53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脑星形细胞瘤(Ⅰ级18例,Ⅱ级20例,Ⅲ~Ⅳ级27例)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的表达并分析2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及脑星...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及P53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脑星形细胞瘤(Ⅰ级18例,Ⅱ级20例,Ⅲ~Ⅳ级27例)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的表达并分析2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及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0%和49.2%(32/65)(P〈0.01)。星形细胞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2/18)、40.0%(8/20)、81.5%(22/27)(P:0.000)。正常和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0%和41.5%(27/65)(P〈0.05)。星形细胞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0%、45.0%(9/20)、66.7%(18/27)(P:0.000)。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s=0.48l,P〈0.01)。结论:survivin的激活与p53的突变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SURVIVIN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冬 张哉根 +4 位作者 卞修武 徐维帮 邹利光 王文献 王亚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染色 ,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染色 ,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学级别间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理级别越高 ,MVD越大 ;瘤周水肿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之间 ,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复发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MVD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瘤周组织水肿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漆剑频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 (AG)的MRI表现 ,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 12 3例 ,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 ,Ⅰ级 3 4例 ,Ⅱ级 3 6例 ,Ⅲ级 3 5例 ,Ⅳ级 18例。对其MRI表现的 10个特征 (信...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 (AG)的MRI表现 ,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 12 3例 ,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 ,Ⅰ级 3 4例 ,Ⅱ级 3 6例 ,Ⅲ级 3 5例 ,Ⅳ级 18例。对其MRI表现的 10个特征 (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占位、肿瘤血管、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 )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法。结果 :除“越过中线”外 ,其余 9个MRI征象均对AG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信号不均匀性、出血及强化程度在各级AG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MRI 病理 统计学 分级 磁共振成像 方差分析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甄云 严静玲 廉晓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3,179,共2页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脑星形细胞瘤 分级 相关性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P53蛋白积聚及bcl-2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元 周晓平 +2 位作者 许涛 刘建民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3,206,共2页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P53蛋白 BCL-2基因 凋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述清 王宏伟 +2 位作者 董宇明 王运杰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检测Survivin、COX-2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分析其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COX-2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Ⅰ级、Ⅱ... 目的:检测Survivin、COX-2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分析其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COX-2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增高趋势。在高分化组中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而在低分化组中表达明显增强,与高分化组有显著差异(χ2=11.20,P<0.01);COX-2在星形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增高趋势。在高分化组中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而在低分化组中表达明显增强,与高分化组有显著差异(χ2=6.67,P<0.01);根据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urvivin与COX-2具有相关性(rs=0.481,P<0.01)。结论:Survivin与COX-2的阳性表达率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呈明显增高的趋势,在脑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COX-2的表达不是两个孤立的事件,二者可能在某个环节上有一定联系,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和失分化,从而使肿瘤呈现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SURVIVIN COX-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利 王文献 +4 位作者 张冬 张哉根 孙清荣 邹利光 戴书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VEGF,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MRI表现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与其病理...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VEGF,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MRI表现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与其病理分级、患者复发密切相关。星形细胞瘤MRI信号的不均匀性、边界清楚与否、瘤周水肿范围、占位效应及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明显相关,但星形细胞瘤的大小、部位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术前分析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与VEGF表达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星形细胞瘤 MRI表现 VEGF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MRI征象 MRI信号 病理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及Ki67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大彪 赵继宗 戴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为探讨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及Ki67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表达的临床意义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3 8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标本PCNA及Ki67的表达。发现PCNA标记指数 (LI)除在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级... 为探讨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及Ki67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表达的临床意义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3 8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标本PCNA及Ki67的表达。发现PCNA标记指数 (LI)除在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级别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Ki67的表达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Ⅰ与Ⅱ级别组间、Ⅲ与Ⅳ级别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CNALI与肿瘤体积成正比 (r =0 .97,P <0 .0 5 )。提示蛋白水平半定量检测脑星形细胞瘤PCNA的表达情况 ,结合病理学分级 ,可以客观地反映肿瘤的增生潜能、生长方式和组织学性质等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增生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12
作者 张冬 徐维邦 +5 位作者 邹利光 王文献 张哉根 戴书华 孙清荣 程相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扫描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动态CT扫描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 3 8例 ,并根据动态CT扫描产生的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瘤组织的TBRp、TBRL、Sa(曲线升段斜率 )、AR(动态曲线下面...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扫描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动态CT扫描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 3 8例 ,并根据动态CT扫描产生的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瘤组织的TBRp、TBRL、Sa(曲线升段斜率 )、AR(动态曲线下面积 )。同时对切除的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微血管 ,测定微血管密度 ,并将其与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相对照。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MVD与其病理级别、患者复发密切相关。TBRp、TBRL、Sa、AR在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与Ⅰ、Ⅱ级之间相差显著(P <0 0 5 ,P <0 0 1) ,而且均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活体动态CT反映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活性是可行的。认真分析星形细胞瘤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血管生成 动态CT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基因
13
作者 胡滨 黄勤 +2 位作者 郭海波 吴晓蔓 舒江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发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88 9% ,比初发病人 (48 3 % )高 ,Ⅰ级星形细胞瘤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2 2 2 % ,Ⅱ级病人为 66 7% ,Ⅲ级病人为 71 4%。结论 星形细胞瘤中MDR1基因的阳性率较高 ,且有原发耐药现象。荧光定量实时检测MDR1基因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耐药性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失禁症伴汗管角化症、脑星形细胞瘤1例
14
作者 王宗山 赵爱昌 苏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色素失禁症 汗管角化症 脑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娟 罗天友 +3 位作者 吕发金 欧阳羽 方维东 吴景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多体素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1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手术前、26例病毒性脑炎和25例脑梗死病例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接受了常规MRI和2D1H-MRS检查。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均经手术... 目的探讨多体素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1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手术前、26例病毒性脑炎和25例脑梗死病例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接受了常规MRI和2D1H-MRS检查。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病例均经临床治疗及随访证实。统计分析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胆碱(rCho)比值。结果Cho/Cr、NAA/Cho及Cho/Cr-n比值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但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病毒性脑炎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rCho在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之间以及脑低级星形细胞瘤与病毒性脑炎之间的差别都有高度显著性。病毒性脑炎与脑梗死比较,除大多数脑梗死见高大的Lac峰可以鉴别两者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鉴别诊断价值。结论多体素2D1H-MRS对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病毒性 梗死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与DI、5cER及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卫 徐如祥 +2 位作者 张建 徐昆 张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3-866,共4页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肿瘤的DI、5cER及MRI表现与其恶性程度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上判断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些新的依据。方法:40例星形细胞肿瘤石蜡标本经Feulgen染色后,用图像分析仪检测其DNA指数(DI)及超5倍体率(5cER);复习患...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肿瘤的DI、5cER及MRI表现与其恶性程度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上判断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些新的依据。方法:40例星形细胞肿瘤石蜡标本经Feulgen染色后,用图像分析仪检测其DNA指数(DI)及超5倍体率(5cER);复习患者MRI表现,包括:瘤周水肿程度、边界是否清楚、信号是否均匀、病灶是否明显强化、病灶是否过中线、有无囊变坏死6项指标,与肿瘤病理分级诊断及生存率相比较。结果:DI、5cER、MRI表现与病理分级诊断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存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DI、5cER及MRI表现对星形细胞肿瘤恶性度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cER平均值超过20时,应考虑为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DNA含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32)P内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富林 李照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562-563,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 32 P内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观察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 45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脑星形细胞瘤进行治疗及对照观察 ,6例行手术切除脑星形细胞胶质瘤送病理检查。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 ,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 2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 32 P内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观察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 45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脑星形细胞瘤进行治疗及对照观察 ,6例行手术切除脑星形细胞胶质瘤送病理检查。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 ,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 2 4例 ,占 5 3 3 % ;症状改善及肿瘤缩小、稳定 15例 ,占 33 3% ;死亡 6例 ,占 13 4% ;有效治疗率 86 6 % (39/ 45 )。病理检查 :肿瘤组织 90 %坏死。结论 :32 P内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 ,简便 ,经济 ,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32P内放疗 放射疗法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脑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华 周正荣 +3 位作者 沈天真 俞炬明 张玉珍 周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 1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星形母细胞瘤中 ,5例起于右侧额叶 ,3例起于左侧额叶 ,2例起于左侧额顶叶区 ,2例起于右侧脑室三角区... 目的 探讨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 1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星形母细胞瘤中 ,5例起于右侧额叶 ,3例起于左侧额叶 ,2例起于左侧额顶叶区 ,2例起于右侧脑室三角区旁。 1例位于右侧颞叶。CT平扫肿瘤呈较大的表浅肿块 ,肿瘤密度高于正常脑实质 ,内可见小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MRI扫描肿块于T1和T2加权成像与正常脑实质呈等信号 ,肿瘤内见有小的囊变或坏死区 ,肿瘤周围无明显水肿 ;增强后肿块呈非均匀性明显强化。结论 星形母细胞瘤多起源于脑的表浅部位 ,肿瘤内常发生钙化和存在坏死区 ,瘤周水肿轻是其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 星形细胞 CT MRI 表现特征 组织病理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秀峰 周晓平 +1 位作者 王建军 王文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石蜡切片标本中mn23-H1编码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免疫...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石蜡切片标本中mn23-H1编码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中nm23-HI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Ⅲ、Ⅳ级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但PCNA蛋白表达与nm23-H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在34例随访病人中,发现nm23-H1蛋白高表达组及PCNA低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较长。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及PCNA高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高病理学分级有关。nm23-H1蛋白高表达和PCNA低表达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NM23-H1蛋白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和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向周 梁长虹 +1 位作者 黄飚 曾辉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和MRI影象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资料 ,综合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占位效应较轻 ,无瘤内...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和MRI影象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资料 ,综合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占位效应较轻 ,无瘤内血管及出血 ,增强程度较轻、也较均匀 ( 77.7% )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 ,瘤内血管 ( 5 6.67% )及出血 ( 3 3 .3 3 % )多见 ,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MRI显示瘤内血管对定性有帮助 ;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 ,术前有可能作出推测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