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性单核细胞在脑急性小RNA病毒感染中破坏海马组织
1
作者 李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2-822,共1页
脑急性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进展相关,因而确认其中损伤脑组织的免疫效应子(immune effectors)对减轻神经病理学改变、维持对病毒的免疫控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炎症性单核细胞 脑急性小rna病毒感染 海马组织 神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莉 李先志 +3 位作者 闫莉婷 李怡 王晓麒 杨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报告1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坏死性脑病(COVID-19-associated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C)病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12 d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MRI上显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为主的信号改变,与... 报告1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坏死性脑病(COVID-19-associated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C)病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12 d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MRI上显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为主的信号改变,与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itis,ANE)特征性影像表现一致。早期给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但患者一直处于持续昏迷状态并最终死亡。ANEC往往起病急,进展快,以意识障碍、癫痫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丘脑及幕下对称性、多灶性病灶对诊断具有特异性,但治疗及预后仍面临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坏死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 意识障碍 癫痫 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改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 被引量:2
3
作者 呼延梅华 陈蕾 +5 位作者 袁绘 杨洁 姜一 吴涛 邓本强 张永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与非COVID-1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探讨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于我院接受...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与非COVID-1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探讨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于我院接受治疗且完善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其中COVID-19患者75例(COVID-19组)、未发生COVID-19患者112例(非COVID-19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炎症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OVID-19组的NLR[3.62(2.31,6.71)vs 2.64(1.87,5.04),P=0.014]、D-二聚体[0.70(0.32,2.27)mg/L vs 0.37(0.27,0.76)mg/L,P=0.001]、FIB[4.21(3.26,5.17)g/L vs 3.25(2.77,3.87)g/L,P<0.001]高于非COVID-19组,淋巴细胞计数[1.40(1.03,1.71)×10^(9)/L vs 1.61(1.09,2.21)×10^(9)/L,P<0.05]低于非COVID-19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既往脑卒中史(OR=5.430,95%CI 1.538~19.175,P=0.009)、D-二聚体(OR=1.425,95%CI 1.104~1.840,P=0.007)及FIB(OR=2.405,95%CI 1.683~3.437,P<0.001)是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炎症和凝血功能的血清生物标志物NLR、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COVID-19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高凝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lncRNA TALNEC2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岳勇 蒙兰青 +2 位作者 黄清 李东 邱绍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3,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TALNEC2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和缺氧-葡萄糖剥夺(OGD)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MCAO小鼠模型和OGD细胞模型。采用qRT-PCR检测TALNEC2、miR-19a-3p和c-Jun氨基...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TALNEC2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和缺氧-葡萄糖剥夺(OGD)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MCAO小鼠模型和OGD细胞模型。采用qRT-PCR检测TALNEC2、miR-19a-3p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TTC染色观察动物体内神经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和ELISA试验检测细胞凋亡和炎症损伤。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析miR-19a-3p与TALNEC2或JNK的相互作用。结果在MCAO模型和OGD模型中观察到TALNEC2上调。TALNEC2基因敲低可减轻小鼠MCAO模型的脑梗死、神经损伤、细胞凋亡和炎症损伤。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miR-19a-3p与TALNEC2结合。miR-19a-3p过表达抑制了OGD处理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凋亡和炎症反应,TALNEC2的加入减弱了其抑制作用。JNK是miR-19a-3p的靶点,其上调减弱了miR-19a-3p对OGD处理的BMEC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TALNEC2通过竞争性地吸附miR-19a-3p促进JNK的表达。结论TALNEC2的敲低通过调节miR-19a-3p/JNK减轻MCAO或OGD诱导的急性脑缺血损伤,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TALNEC2 中动脉阻塞模型 缺氧-葡萄糖剥夺模型 小鼠 急性梗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巍 蔡定芳 +1 位作者 戴豪良 陈依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58,F003,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 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 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 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 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 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 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 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 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损伤 中枢神经 急性出血 大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na PA 变化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伪狂犬混合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琦 胡波 +1 位作者 张凯 李鑫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6期88-88,共1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其病原是一种RNA病毒。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其病原是一种RNA病毒。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素毒。母猪感染猪瘟病毒或者伪狂犬病毒后都会引起流产,产下弱胎、死胎,并且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猪瘟病毒 混合感染 急性传染病 诊断 rna病毒 伪狂犬病毒 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