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大鼠脑室给药的操作方法及其改进
1
作者 孙和勇 张刚利 +3 位作者 吴济良 曹培立 李硕 孙浩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4,共6页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脑室正上方一点,在该点用高速颅钻钻1个小孔。先将泵体埋置于颈部皮下,然后将针头插入小孔中,并用牙科水泥固定,凝固后剪去针头基座,逐层缝合皮下软组织和头皮,将动物放回笼内单独饲养。结果缓释泵泵体成功植入大鼠颈部皮下,针头牢固固定于颅骨,导管接口未断开。取出完整脑组织检查,可见穿刺点及针道周围无明显血肿,脑室内及周围组织可见蓝色染料,表明本方法能够成功将药物送达脑室。结论通过引入脑立体定位仪辅助定位,并对此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植入操作更加精准、安全,具有较高的脑室给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缓释泵 脑室给药 脑立体定位仪 实验方法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脑室短期重复应用重组链激酶预防家猪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冰 陈衔城 +3 位作者 季耀东 张彪 夏鹰 吴劲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经侧脑室给药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均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经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SAH动物模型 ;第 2次注备后 2 4h ,治...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经侧脑室给药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均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经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SAH动物模型 ;第 2次注备后 2 4h ,治疗组经侧脑室在 2 4h内 ,连续 3次注入r SK ,5mg/次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两组均经腰穿留置管行脑脊液 (CSF)引流 ,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 (OxyHb)含量 ;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 (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 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 (ICA)和BA明显痉挛(P <0 .0 1) ;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 ;Oxy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均正常 ;Oxy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 经侧脑室短期重复给予r SK并CSF引流 ,有较好的预防SAH后DC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重组链激酶 经侧脑室给药 脑脊液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璐 刘芬 +4 位作者 黄民 韩丹丹 陈燕萍 马兴元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外周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组(LLT,31.25mg.kg-1)及OMT35...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外周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组(LLT,31.25mg.kg-1)及OMT35、70和105mg.kg-1腹腔注射给药组;脑室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LT0.15mg.kg-1组及OMT0.35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面积为指标观察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检测OMT脑室注射给药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腹腔注射OMT105mg.kg-1组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OMT70和105mg.kg-1组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OMT0.35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大鼠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室注射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枢作用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学评分 脑梗塞面积 脑室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