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引流管在成人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27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伟 武玉东 +2 位作者 高建光 刘洋 梁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5-327,共3页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1]主张学龄前行矫正手术,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的心理发育。若患儿延误诊治,成人后由于不能站立排尿并疼痛性勃起、勃起后阴茎下弯影响性生活,仍然必须手术治疗。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引流 脑室引流管 膀胱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换应用脑室引流管治疗严重脑脊液漏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振华 顾洁夫 王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脑室引流管 治疗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引流管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庄京文 朱颖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9-89,共1页
神经外科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脑室引流管,引流高度应为平卧时引流装置距双耳孔水平连线上10~20cm(平均15cm),如抬高床头,则相应抬高引流装置的高度。现临床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绳子将脑室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旁的栏杆上,... 神经外科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脑室引流管,引流高度应为平卧时引流装置距双耳孔水平连线上10~20cm(平均15cm),如抬高床头,则相应抬高引流装置的高度。现临床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绳子将脑室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旁的栏杆上,或者采用胶布粘贴固定,若捆绑不当或粘贴不牢容易松动,且难以确定脑室引流的高度。为此,我科自行设计脑室引流管支架,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管支架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脑室引流管在脑室出血应用中的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罗丽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66-1367,137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脑室引流管对脑室出血引流术治疗效果的影响,以达到降低颅内感染,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方法:148例脑室出血采用韩式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脑室出血以10号导尿管行脑室外引流术(导尿管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脑室引流管对脑室出血引流术治疗效果的影响,以达到降低颅内感染,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方法:148例脑室出血采用韩式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脑室出血以10号导尿管行脑室外引流术(导尿管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内感染率。结果:治疗组颅内感染6例(4.05%),对照组颅内感染13例(10.83%),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韩式脑室外引流管,可明显降低颅内感染率,且引流时间可延长至14d,而颅内感染未见增加,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管 脑室引流 脑室出血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引流管在膀胱癌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0期2599-2599,共1页
关键词 脑室引流管 灌注化疗 膀胱癌 应用 膀胱灌注治疗 2009年 治疗方法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定向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治疗35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凤强 江国华 +3 位作者 芮奕峰 张定锐 陆锦琪 吴厚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定向微创脑室穿刺引流 治疗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循环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秉玉 陈若平 +2 位作者 侍行文 樊宝华 丁美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24-525,532,共3页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优于传统脑室外引流,其优势在于方便无菌取样及护理和观察,外引流管不易脱落、折叠,同时规范整个处理程序,明显减少脑室系统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方法 感染 颅压监护 脑室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启富 张圣坤 +5 位作者 廖广生 唐忠 詹森林 邓国防 张培泽 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ong tunnel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ong tunnel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EVD)治疗(传统EVD组),17例采用LTEVD治疗(LTEV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LTEVD组患者引流时间为16~67 d,平均(28.12±13.86)d;其中,5例(29.4%)拔管后脑积水加重,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传统EVD组患者单次引流时间均未超过14 d;其中,16例(61.5%)拔管后脑积水复发,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LTEVD组患者住院时间[30.00(24.00,33.50)d]与传统EVD组[30.50(26.00,39.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7,P=0.397),但引流期间LTEVD组患者脱管频率和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为0.0%(0/17)]、置管频率和二次分流手术的实施率[分别为100.0%(17/17)和29.4%(5/17)]均低于传统EVD组[分别为30.8%(8/26)、30.8%(8/26)、26.9%(7/26)、180.8%(47/26)和61.5%(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6,P=0.014;χ^(2)=6.426,P=0.014;χ^(2)=5.467,P=0.031;χ^(2)=5.932,P=0.000;χ^(2)=4.246,P=0.039)。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2年,其中LTEVD组总有效率为82.4%(14/17),与传统EVD组(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结论:LTEVD治疗结核性脑积水较传统EVD引流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积水 脑室引流 治疗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凌海平 张鑫 +5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文立利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通过探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脑室外引流(EVD)的安全性,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 目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通过探讨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脑室外引流(EVD)的安全性,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所有血管内治疗后行EVD的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置入支架分为支架辅助组(n=14)和单纯栓塞组(n=13),比较2组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支架辅助组与单纯栓塞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室外引流距介入手术结束时间、术前合并脑室积血及脑积水以及EVD后合并穿刺道出血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围手术期合并其他部位出血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在支架辅助组和单纯栓塞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破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行EVD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辅助 脑室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津平 昂梅鲜 +1 位作者 李岚 朱凤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 3 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 ,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 3个月生活能力 (ADL)恢复等指...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 3 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 ,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 3个月生活能力 (ADL)恢复等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疗效明显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重点是注重更换体位时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 ,保证引流通畅 ,缩短引流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自发性脑室出血 疗效观察 护理 颅内血肿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附9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之明 杨春盛 +2 位作者 徐桂兴 廖创新 夏之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37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钠量和治疗后血钠水平变化来推测是否存在肾脏异常排钠和计算每天肾脏异常排钠量的方法。结果患者均在发生脑室炎后1~2 d出现脑性耗盐综合征。经过治疗,6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极易引起脑性耗盐综合征,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补钠治疗应以每天肾脏排钠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室 脑性耗盐综合征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引流 补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脑疝(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志光 谭平国 +1 位作者 陈由芝 林吉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33-133,132,共2页
近几年,我们采用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3例颅内压增高并脑疝的垂危患者,配合其他抢救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随后通过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再行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灶而治愈,现报道如下: 例1,女,27岁。因头痛伴呕吐3周,阵发... 近几年,我们采用前额锥孔脑室外引流术抢救3例颅内压增高并脑疝的垂危患者,配合其他抢救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随后通过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再行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灶而治愈,现报道如下: 例1,女,27岁。因头痛伴呕吐3周,阵发性抽搐3天于1985年10月5日晚急诊入院。入院前在某医院腰穿检查提示颅内压增高。检查:神志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疝 脑室引流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脑室引流术患者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薇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患者的体位变化对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60例接受过脑室穿刺术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监测其抬高床头0°、15°、30°、45°时的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再计算出脑灌注压(C...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患者的体位变化对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60例接受过脑室穿刺术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监测其抬高床头0°、15°、30°、45°时的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再计算出脑灌注压(CPP),比较不同体位状态下患者的MAPI、CP和CPP。结果 ICP随着床头的抬高而显著降低(均P<0.01);CPP在0°与30°、45°体位,以及15°与45°体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室引流患者床头抬高30°既能有效降低ICP,也可有效保证C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体位 颅内压 平均动脉压 脑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围手术期侧脑室引流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志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7-400,共4页
1976年以来,我科收住15岁以下儿童颅内肿瘤118例,其中后颅窝肿瘤63例,占53.4%。50例做了肿瘤切除,其中46例在围手术期做了脑脊液(CSF)外引流。本文着重讨论围手术期CSF引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儿童 后颅窝肿瘤 脑室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肿瘤患儿围手术期脑室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卓泉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颅脑肿瘤 儿童 围手术期 脑室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间断引流法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桂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3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间断脑室外引流法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间断脑室外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持续引流,对引流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脑室血肿吸... [目的]探讨间断脑室外引流法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间断脑室外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持续引流,对引流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脑室血肿吸收、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发生低颅压综合征、脑室内积气、颅内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脑室出血,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间断引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室引流注入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重度自发性脑室出血25例
17
作者 孙洪涛 王桂芳 +2 位作者 吉日木图 孙志刚 郭翼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510,共1页
关键词 双侧脑室引流 东菱精纯克栓酶 治疗 重度自发性脑室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侧脑室引流伴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
18
作者 王文献 岳恒志 +3 位作者 孙传顺 李树栋 段建航 聂方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评估CT导向细针引流及尿激酶治疗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脑室引流组及对照组 ,均为 6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侧脑室引流组基本痊愈 17例 ,显著进步 2 9例 ,进步 5例 ,死亡 9例 ,病死... 目的 :评估CT导向细针引流及尿激酶治疗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脑室引流组及对照组 ,均为 6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侧脑室引流组基本痊愈 17例 ,显著进步 2 9例 ,进步 5例 ,死亡 9例 ,病死率为 15 .0 % ,存活的 5 1例患者住院 3 5d期间肢体肌力均提高了Ⅱ级。对照组 (保守治疗组 ) ,基本痊愈 0例 ,显著进步 1例 ,进步 3例 ,无变化 8例 ,死亡 48例 ,病死率为 80 .0 % ,存活的 12例中仅 3例在病后 3 5d内瘫痪肢体肌力改善Ⅱ级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T导向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和 (或 )腰穿置管间断放液等方法治疗脑室出血 ,安全简便、且穿刺准确率较高、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 脑室引流 脑室出血 尿激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引流脑组织病理活检诊断脑膜癌瘤病2例
19
作者 肖卫民 石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组织病理检查对颅内高压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和取材、阅片过程中的要点。【方法】2例不明原因的颅内高压患者,为缓解症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引流脑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进行常规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组织病理检查对颅内高压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和取材、阅片过程中的要点。【方法】2例不明原因的颅内高压患者,为缓解症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引流脑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进行常规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病史以及HE染色结果选用抗体包括LCA、PSA、CK-7、CK-20以及BCA-225。【结果】本组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脑膜癌瘤,分别为肺腺癌和乳腺癌脑膜转移;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癌细胞散在或成团分布在血肿组织和脑组织碎屑中,伴有炎症细胞反应。【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是颅内高压的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其引流脑组织病理检查对颅内高压的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取材过程中应注意尽量收集包括陈旧性的血肿组织在内的各种组织碎屑,结合病史进行针对性的免疫组化研究有助于确定原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穿刺引流 颅内高压 脑膜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在脑室引流中的应用
20
作者 于乐静 李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94-94,共1页
脑室持续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孔的引流管前端置入脑室内外,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急救手段,尤其是对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术可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
关键词 脑室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 持续引流 颅骨钻孔 脑室穿刺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