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普勒超声评价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传妹 李智贤 +5 位作者 刘军杰 钟丹妮 田桂湘 丁雪明 韦柳 王斯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PIVHⅠ级组(90例)、Ⅱ级组(106例)、Ⅲ级组(21例)和Ⅳ级组(21例),分析各组间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Vs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高。PIVHⅠ级组新生儿3天内V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IVHⅡ级组(P均<0.05),高于PIVHⅢ、Ⅳ级组(P均<0.05);PIVHⅡ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IVHⅠ、Ⅱ级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间比较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动态监测PIVH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超声检查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预防的临床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石晶 熊英 母得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寻找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xford围产新生儿组资料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PVH-IVH危险因素和预防相关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rando... 目的寻找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xford围产新生儿组资料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PVH-IVH危险因素和预防相关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sed or quas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并进行分析。结果产前母亲使用皮质激素、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可显著降低早产儿PVH-IVH发生率,出生后预防性使用消炎痛可降低早产儿严重IVH的发生率,但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没有影响。结论推荐产前母亲单次使用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PVH-IVH的发生,消炎痛和产前多次使用皮质激素尚待更多的前瞻性RCT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临床实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姚文 郑慧 刘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CUS)检查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新生儿科行床边CUS的15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CUS影像学特点,采用χ2检验分析围生期临床参数与PIVH发生率的关系,采用Log...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CUS)检查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新生儿科行床边CUS的15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CUS影像学特点,采用χ2检验分析围生期临床参数与PIVH发生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V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IVH的CUS影像主要表现为室管膜区和脑室内高回声灶,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脑室增宽和脑实质内高回声灶。156例新生儿经CUS诊断PIVH共计49例(31.4%),其中轻度PIVH(Ⅰ、Ⅱ级)发生率为28.8%,重度PIVH(Ⅲ、Ⅳ级)发生率为2.6%。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3 min Apagar评分<7分、呼吸窘迫、肺炎和败血症的新生儿的PIVH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胎龄是新生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83,95%CI:0.639~0.959,P=0.018)。结论床边CUS对新生儿PIVH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伴有引发脑组织乏氧相关合并症的新生儿发生PIVH的风险较高,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颅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文敏 马小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超声表现与相关临床因素,评价颅脑超声诊断PIVH的价值。方法对176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91例PIVH患儿,其中早产儿占68.13%(62/91),低体质...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超声表现与相关临床因素,评价颅脑超声诊断PIVH的价值。方法对176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91例PIVH患儿,其中早产儿占68.13%(62/91),低体质量儿占53.85%(49/91)。早产儿中,胎龄32~37周者重度PIVH(Ⅲ级及Ⅳ级PIVH)占13.33%(6/45),胎龄〈32周者重度PIVH占41.18%(7/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低体质量儿中,出生体质量1.5~2.5 kg者重度PIVH占8.82%(3/34);出生体质量〈1.5 kg者重度PIVH占40.00%(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重度PIVH发生率越高。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徐银权 董亚 林振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PV-IVH早产儿及对照组的产前和产后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再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V-IV...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PV-IVH早产儿及对照组的产前和产后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再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V-IVH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共132例PV-IVH早产儿,6例未匹配到对照病例,最后共126对纳入分析;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血气分析BE值〈-5 mmol/L(OR=1.986,95.0%CI:1.039~3.796)、机械通气(OR=2.913,95%CI:1.390~6.101)、生后第2周体质量增长≤10 g/d(OR=2.303,95%CI:1.164~4.558)为PV-IVH的高危因素,而既往怀孕≥1次(OR=0.426,95%CI:0.229~0.792)为PV-IVH的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血气分析BE值〈-5 mmol/L、机械通气、生后第2周体质量增长≤10 g/d为早产儿PV-IVH发生的高危因素,需加强对早产儿PV-IVH发生高危因素的认识,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高危因素 保护因素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小脑发育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可 李桂芳 +1 位作者 王影 杜学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4-659,共6页
目的利用颅脑超声技术评估PIVH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胎龄25~31^(+6)周VLBW早产儿,分为有PIVH组67例,无PIVH组13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的差异。结果纠正胎龄... 目的利用颅脑超声技术评估PIVH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胎龄25~31^(+6)周VLBW早产儿,分为有PIVH组67例,无PIVH组13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的差异。结果纠正胎龄至足月时,有PIVH的早产儿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均低于无PIVH的早产儿(P<0.05),体重(P=0.31)和头围(P=0.462)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中,Ⅲ、Ⅳ度PIVH早产儿的小脑横径低于Ⅰ、Ⅱ度PIVH早产儿(P=0.012),体重、头围、小脑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IVH可能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特别是PIVH严重的早产儿,小脑横径比其他指标受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超声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在伟 刘光辉 +1 位作者 张健 赵钰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I,根据颅脑B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VH-IVH组和非PVH-IVH组,分析分娩前、后临床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V...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I,根据颅脑B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VH-IVH组和非PVH-IVH组,分析分娩前、后临床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VH-IV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143例早产VLBWI,97例发生PVH-IVH(67.8%),其中I级8例(8.2%)、II级65例(67.0%)、Ⅲ级22例(22.7%)、Ⅳ级2例(2.1%)。单因素分析显示,PVH-IVH组中出生胎龄低于非PVH-IVH组,胎粪污染、窒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贫血、败血症、低血糖等发生率高于非PVH-I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OR=3.432,95%CI:1.193~9.874,P=0.022)、NEC(OR=7.073,95%CI:1.279~39.125,P=0.025)、贫血(OR=3.313,95%CI:1.273~8.624,P=0.014)是早产VLBWI发生PVH-I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VLBWI发生PVH-IVH与窒息、NEC、贫血有关,应加强围生期管理,减少生后并发症的出现,可降低早产儿PVH-IV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产儿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实质损害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周丛乐 姜毅 +3 位作者 汤泽中 王红梅 侯新琳 王素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脑实质损害程度与新生儿期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9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迹象 ;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最为明显 ,62例为一过性 ,29例在4周时白质病变不消失或形成脑室旁白质软化 ,7例同时存在出血性脑梗塞 ;脑实质损害的严重性与脑室扩大的程度有关 ;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后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结构异常 ;随访月龄在3个月以上的72例患儿中 ,智能发育轻度异常29例 ,严重异常7例 ,神经发育异常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关。结论严重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继发脑实质损伤 ,应注意脑室扩大所致的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伤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脑实质损害 神经发育 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改善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后神经功能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彬 唐俊 +4 位作者 周渝冬 陈小兵 赵雪灵 梁平 于增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改善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后神经功能预后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筛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神经外科201... 目的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改善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后神经功能预后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筛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住院诊断为PIVH的新生儿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随访观察至矫正12月龄。统计分析2组患儿早期脑脊液炎症因子浓度、随访期间并发症(癫痫、脑积水、脑瘫、死亡)发生率以及神经发育预后情况。结果共入组71例患儿,其中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35例,非手术治疗患儿36例。手术组术后3 d后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enolase,NSE)、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非手术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3 d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至校正12月龄时,手术组死亡1例(2.9%),非手术组死亡6例(16.7%)。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其余PIVH并发症发生比较如下:癫痫(0例vs 2例)、脑积水(4例vs 9例)、脑瘫(1例vs 3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提示手术组存活患儿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等能区的发育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较非手术治疗显著降低中、重度PIVH新生儿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浓度,有效降低PIVH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出血 OMMAYA囊 脑室外引流 神经功能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超声在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丽荣 张步林 +1 位作者 程立雪 肖维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5,137,共3页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显示颅脑结构的范围均有限,而专用的新生儿颅脑超声探头不宜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婴儿 早产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69,187,共3页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临床表现 缺血性病变 治疗 极低出生体重 解剖学因素 血液动力学 损伤类型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素对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早产兔脑组织中脱碘酶及髓鞘磷脂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田田 刘芳 李英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GM-IVH)早产兔脑组织中甲状腺素脱碘酶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9天的早产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50%丙三醇建立GM-IVH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GM-IVH)早产兔脑组织中甲状腺素脱碘酶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9天的早产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50%丙三醇建立GM-IVH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头颅超声筛查GM-IVH发生情况。发生GM-IVH干预组早产兔腹腔注射甲状腺素,其他两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出生后第3、7和14天处死后留取脑组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早产兔脑室周边组织中2型甲状腺素脱碘酶(D2)、3型甲状腺素脱碘酶(D3)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髓鞘磷脂碱性蛋白(MBP)表达。结果三组早产兔脑组织中D2的表达均逐渐增加;在同一时间点均为模型组最低,对照组最高,干预组介于两者之间,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模型组脑组织中D3的表达逐渐增加,干预组则以第7天时为最高;在同一时间点,均为对照组最低,第3天时干预组高于模型组,随后模型组高于干预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干预组MBP表达逐渐增加,模型组逐渐减少;在同一时间点均为模型组最低,对照组最高,干预组介于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甲状腺素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GM-IVH早产兔脑组织D2表达增加、D3表达下降,并使MBP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脱碘酶 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早产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致未成熟鼠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神经行为学及磁共振成像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燕 张敏 +2 位作者 蒋犁 王婷 何农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 目的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注入等量3-NPA和PBS,造模后1、2、3、9 d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切片作HE染色;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体重、睁眼时间等生长发育情况;P29-30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两组大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P30行MRI检查。结果NPA组大鼠术后睁眼时间延迟,体重增加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NPA组大鼠P6、P7、P8 NPA组注射3-NPA侧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疏松及液化灶,P14时出现同侧脑室明显扩大,PBS组无明显变化;神经行为学检测实验组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假手术组减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 MRI检查显示NPA组脑内注射侧脑室周围局部有脑组织软化信号改变。结论P5大鼠脑内注射3-NPA制作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能真实地模拟在体病理改变,经神经行为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相符,MRI检查可显示脑白质损伤的解剖形态学变化,作为诊断PVL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脑内注射 未成熟鼠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阀门泵安放的体会
14
作者 王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安放 临床常用 常见疾病 神经外科 治疗方法 周围组织 效果不佳 额角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艳 岳鑫 +1 位作者 刘晶 韩俊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S1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颅内出血 白质 髓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产伤 IVH 足月儿 SAH 早产儿 脑室周围 脑室 室管膜 CT
全文增补中
尿S-100B蛋白动态变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越 陆继红 +6 位作者 鲍星星 王奋 金泉 张敏 何珍 汤汉红 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16例)、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PVH-IVH)组(20例)及无脑损伤组(40例),比较各组间S-100B的变化。结果在生后24、72、120 h各时间点,无脑损伤组、PVL组和PVH-IVH组三组间尿S100B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各时间点,均以无脑损伤组最低,PVL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VL组和PVH-IVH组尿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点推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在72 h达到高峰,120 h时有所下降。结论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S-100B蛋白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洋 孙夫强 李月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CWMD)早产儿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02例CWMD早产儿(CWMD组)和42例正常早产儿(对照组),分别在生后48... 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CWMD)早产儿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02例CWMD早产儿(CWMD组)和42例正常早产儿(对照组),分别在生后48-72 h采集血清并检测IL-8和ICAM-1含量,12个月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婴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能发育指数(MDI)进行评估,分析IL-8和ICAM-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CWMD组及对照组间血清IL-8和ICAM-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WMD程度加重,IL-8和ICAM-1水平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重CWMD组的PDI、M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WMD程度加重,逐渐递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WMD组的血清IL-8和ICAM-1水平与MD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0.66,P均〈0.05),与PDI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0.70、-0.71,P均〈0.05)。结论 CWMD早产儿出生后血清IL-8和ICAM-1水平显著增高,并且与其12月龄时的MDI及PDI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白细胞介素-8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秋平 黄捷婷 +4 位作者 陈佳 王瑞娟 陈颖 黄俊谨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基本情况、产科病理症、干预措施、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检出脑损伤78例,发生率43.09%。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67例(Ⅰ级43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2例),发生率37.0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2例,发生率6.63%,其中1例合并Ⅲ级IVH。胎龄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脑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在性别、胎数、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妊高征、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IUG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措施方面,除氨茶碱两组无差异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治疗在脑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症方面,两组在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败血症、血小板减少、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脑损伤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脑损伤高危人群。应用PS、n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以及窒息、NRDS、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贫血、PDA与脑损伤发生相关联,其中NRDS、PDA、高频震荡通气是重要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脑损伤 高危因素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水平 被引量:42
19
作者 陈惠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5,196,共4页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治水 诊断 上升趋势 新生儿医学 欧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玮玲 卢红艳 +2 位作者 朱海涛 王秋霞 常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 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30例,分别留取生后6、72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UCH-L 1及GFAP水...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 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30例,分别留取生后6、72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UCH-L 1及GFAP水平。根据颅脑超声及MRI检查结果,将入选早产儿分为脑白质损伤(WMD)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比较这三组间,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结果生后6 h及72 h,无脑损伤组、PVH-IVH组及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生后6 h还是72 h,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均为最高,无脑损伤组最低。PVH-IVH组和WMD组生后72 h血清UCH-L1水平较生后6 h明显降低,而血清GFAP水平较生后6 h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6 h及72 h,重度PVH-IVH组及重度WMD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估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有助于判断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