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脑瘫相关责任病灶
1
作者 黄婷婷 王卓琛 +5 位作者 赵鑫 杨凯华 张晗宇 李曼 邢威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及丘脑勾画ROI,于T2WI中标注其内CP相关责任病灶,将二者配准作为输入网络。采用ResNet34网络、结合注意力及自引导网络训练网络并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评估其检测关键解剖结构中病灶的效能以筛选最优者,观察其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效能。结果自引导注意力网络为最优网络,其检出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914,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戴斯相似系数为0.702~0.764。结论自引导注意力网络可用于初步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脑性瘫痪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婷婷 张岚 +3 位作者 邢威 李贞 王飞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6,共8页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痉挛型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的MRI征象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分析独立MRI征象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5例PWMI脑性瘫痪患儿,痉挛型100例,混合型35例。丘脑腹外侧核(OR=27.500,95%CI 8.293~90.942)、后壳核(OR=13.700,95%CI 4.489~41.549)、海马(OR=7.200,95%CI 1.702~30.813)及尾状核损伤(OR=5.800,95%CI1.973~16.950)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并基于以上4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934~0.988),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并具有良好的校准度(χ^(2)=3.712,P=0.529)及临床应用性。模型的4个独立MRI征象均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相关(r=0.559、0.581、0.171、0.409,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地预测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高危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混合型脑性瘫痪 痉挛型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金芳 王万铭 +3 位作者 陈红燕 叶娜 马艳玲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L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PWML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5例,采用执行功能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正...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L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PWML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5例,采用执行功能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WMLs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显著降低(t>13.726, P<0.001),交替连线测验时间和Stroop色词检验时间显著延长(t>6.817, P<0.001),语言流畅性测验评分降低(t=6.891, P=0.013),数字符号转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372, P=0.072)。PWMLs组ADL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t=76.413, P<0.001)。PWMLs组执行功能Z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r=0.438, P=0.008)。结论 PWMLs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与执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认知功能损害 执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