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龄<32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洪菲 张敏 +23 位作者 韩树萍 储晓彬 张宇涵 陈筱青 王淮燕 陈冬梅 潘兆军 叶丹妮 姜善雨 徐艳 刘松林 吴薇敏 周美云 张小华 侯玮玮 薛梅 许丽萍 徐苏晴 高艳 王伏东 吴明赴 吴新萍 张佳 许东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20家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20家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生后3 d内第一次头颅B超提示Ⅰ、Ⅱ度PIVH,且10天内复查第二次头颅B超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排除先天畸形、基因异常、信息不全的早产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后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47例早产儿资料,其中胎龄小于32周者551例,将"自Ⅰ、Ⅱ度发展为Ⅲ、Ⅳ度"的患儿纳入进展组(共29例),其余522例纳入未进展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否多胎、1 min Apgar评分、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Perinatal Extension,VersionⅡ,SNAPPE-Ⅱ)、早发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休克、早产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生后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输入血小板和血浆是早期PIVH进展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OR=6.346,95%CI:2.914~13.824)、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OR=2.454,95%CI:1.153~5.225)是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现PIVH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是胎龄<28周和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进展 危险因素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实质损害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丛乐 姜毅 +3 位作者 汤泽中 王红梅 侯新琳 王素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脑实质损害程度与新生儿期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9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迹象 ;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最为明显 ,62例为一过性 ,29例在4周时白质病变不消失或形成脑室旁白质软化 ,7例同时存在出血性脑梗塞 ;脑实质损害的严重性与脑室扩大的程度有关 ;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后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结构异常 ;随访月龄在3个月以上的72例患儿中 ,智能发育轻度异常29例 ,严重异常7例 ,神经发育异常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关。结论严重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继发脑实质损伤 ,应注意脑室扩大所致的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伤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脑实质损害 神经发育 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任光阳 王玉玉 +2 位作者 刘同华 李刚 李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19-1620,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治疗组39例与单纯引流组30例,通过动态CT扫描和ADL评分,比较2组脑室内血块的消退时间和患者预后。结果尿激酶治疗组脑室内血块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治疗组39例与单纯引流组30例,通过动态CT扫描和ADL评分,比较2组脑室内血块的消退时间和患者预后。结果尿激酶治疗组脑室内血块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P=0.030),预后也优于单纯引流组(P=0.029)。结论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尿激酶 脑室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在重度脑室内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义 陈衔城 +2 位作者 吴劲松 宋后燕 任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重度脑室内出血(IVH),于发病后16小时内进行双侧或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并辅以rSK脑室内纤溶治疗。结果CT复查示,14例于术后4日脑室内积血减少... 目的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重度脑室内出血(IVH),于发病后16小时内进行双侧或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并辅以rSK脑室内纤溶治疗。结果CT复查示,14例于术后4日脑室内积血减少约60%,7例积血1周内完全消失,7例于2周内消失,1例死亡,随访13例中优良11例,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及应用rSK纤溶治疗重度IVH效果良好,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脑室内出血 脑室引流术 纤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严重脑室内出血连续腰穿的疗效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惠金 吴圣楣 +2 位作者 黄锦玲 陈冠仪 储淞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0-113,116,共5页
目的为了治疗和预防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新生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不良预后。方法1989年以来,对19例在出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严重脑室内出血(IVH)患儿进行了连续腰穿(LP)治疗。结果有效16例,自动出院1例,失败... 目的为了治疗和预防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新生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不良预后。方法1989年以来,对19例在出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严重脑室内出血(IVH)患儿进行了连续腰穿(LP)治疗。结果有效16例,自动出院1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84.2%。有效16例初次LP日龄为14.6±5.7d,疗程23.4±12d,平均LP次数9.3±4.7次,平均LP间隔期3.1±1.6d,平均每次放液量6.7±2ml,LP治疗后起效天数为10.1±7.8d。2例在连续LP的同时联用乙酰唑胺治疗亦取得显著疗效。16例平均随访月龄为3.2±1月,体格发育均正常,B超显示12例脑室形态正常,4例脑室呈稳定的轻度增大。失败的2例初次LP迟,初期LP间隔期延长为7-9d,放液量<5ml。同期另有17例严重IVH患儿未予LP治疗。其中4例并发脑积水,5例自动出院,4例早期死亡,余4例其后脑室形态稳定。结论连续LP不失为治疗新生儿严重IVH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LP疗效欠佳时可联用乙酰唑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室内出血 连续腰穿 脑积水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多中心调查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惠金 魏克伦 +13 位作者 姚裕家 杨于嘉 周丛乐 范秀芳 高喜容 江莲 刘晓红 钱继红 王莉 吴本清 吴高强 张青梅 张小兰 周晓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6-993,共8页
目的作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预防药物,苯巴比妥一直以来颇存争议,褒贬参半,近年来已不再被推荐在早产儿中预防应用。为了客观评估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的预防效果,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 目的作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预防药物,苯巴比妥一直以来颇存争议,褒贬参半,近年来已不再被推荐在早产儿中预防应用。为了客观评估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的预防效果,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3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2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早产儿在生后6h内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24h后再予维持量5mg/(kg·d)共5d。对所有早产儿在生后7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5家单位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早产儿共1574例作为预防组,5家单位中主要因疏忽而漏予苯巴比妥的早产儿以及另4家单位未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所有早产儿共1433例为对照组。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9.8%(154/1574例)和2.0%(32/1574例);对照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14.1%(202/1433例)和3.6%(52/1433例)。两组在IVH和重度IVH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4,P=0.000;χ2=7.034,P=0.008)。预防组由重度IVH向轻度IVH的转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vs1.9%,连续性校正χ2=21.201,P=0.000)。对两组高危因素分析显示,应用苯巴比妥可明显改善因机械呼吸而容易导致的IVH加重现象。结论调查数据基本可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中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实际疗效。结果显示,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可以肯定其在稳定病情、减轻IVH严重程度的效果,可为新生儿学组制定我国相应的早产儿脑损伤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根据这项多中心调查结果,可以推荐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预防I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苯巴比妥 多中心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和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浩 刘文科 +2 位作者 傅敏 王昆 游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81-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69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影像学检察[DSA或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分析发病原因...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69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影像学检察[DSA或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分析发病原因。69例患者中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有21例,腰椎穿刺持续引流的有9例,钻孔脑室外引流的有8例,开颅手术的有31例。随访4~9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69例患者中原发性脑室内出血10例(14.5%),继发性脑室内出血59例(85.5%)。既往有高血压史的65例(94.2%)。①10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7例行DSA检查,3例行CTA/MR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其中1例有高血压史),烟雾病1例,其余6例未见血管异常,但均有高血压史。59例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均接受CTA/MRA检查,未发现血管异常;其中10例行DSA检查,示小脑血管畸形1例(无高血压史),其余患者均有高血压史。②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结果显示,mRS评分1~2分患者26例(37.7%),3~4分19例(27.5%),5分11例(15.9%),死亡13例(18.8%)。③不同Graeb评分、GCS评分、脑实质内血肿量、出血部位及是否有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预后不同(P<0.05)。结论高血压是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影响预后的临床评估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高血压 脑血管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巴比妥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预防:附35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雪华 曾缨 何政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2,17,共2页
脑室内出血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发育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对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期望有效的预防方法,药物预防尤其是苯巴比妥的应用日渐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新生儿病区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 脑室内出血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发育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对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期望有效的预防方法,药物预防尤其是苯巴比妥的应用日渐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新生儿病区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治疗组: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我科新生儿病区住院,资料完整的早产儿3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内出血 预防 苯巴比妥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锦玲 陈惠金 +1 位作者 陈冠仪 储淞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对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的早产儿进行连续腰穿 (LP)疗效评估。方法30例在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 ,其中治疗组14例进行连续腰穿治疗 ,开始LP治疗的日龄为(10.7±5.3)d(3~21d) ,LP间隔天数为(2.8±2... 目的对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的早产儿进行连续腰穿 (LP)疗效评估。方法30例在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 ,其中治疗组14例进行连续腰穿治疗 ,开始LP治疗的日龄为(10.7±5.3)d(3~21d) ,LP间隔天数为(2.8±2.7)d(0~10.5d) ,每次LP放液量为(6.2±2.3)ml(2.3~9.9ml) ,LP次数为(7.2±5.7)次(2~21次) ,LP疗程为(19.4±16.8)d(4~63d)。结果经LP治疗后 ,7例脑室完全恢复至正常 ;4例脑室略大于正常 ,但形态保持稳定 ;3例无效 ,治疗成功率为75.6 %(11/14例)。另外16例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连续LP治疗者 ,除6例在随访中显示脑室轻度扩张、但脑室形态保持稳定外 ,其余患儿脑室均呈中至重度进行性扩张。其中自动出院3例 ,死亡1例 ,转外科行脑室转流术2例 ,另4例失访 ,其不良预后率为50.0 %(6/12例)。结论提示连续LP对于防治早产儿IVH后脑积水、改善预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穿 治疗 早产儿 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 LP 脑积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床旁超声诊断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大鹏 陈娟 姚裕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特点和床旁颅脑彩色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早产儿(男94例,女68例;胎龄〈32周45例;Apgar评分0~3分55例,4~7分46例,8~10分61例;出生体重〈1000g20例,~1500g28例,~2500g89例,...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特点和床旁颅脑彩色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早产儿(男94例,女68例;胎龄〈32周45例;Apgar评分0~3分55例,4~7分46例,8~10分61例;出生体重〈1000g20例,~1500g28例,~2500g89例,〉2500g25例)在出生后72h内行床旁颅脑彩色超声检测。结果 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IVH发生率越高(t=-.8779,P〈0.05);②重度窒息早产儿与轻度窒息以及Apgar评分正常的早产儿相比,IVH的发生率较高,而Apgar评分高低与早产儿IVH等级无关(t=.4178,P〉0.05);③大部分IVH早产儿有意识状态和呼吸节律的改变,随IVH程度的加重,惊厥、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改变更加常见;部分程度较轻的IVH患儿无临床表现。结论 旁颅脑彩色超声是监测早产儿IVH的首选方法,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IVH发生率越高;Apgar评分与IVH无明显关系,对有意识状态和呼吸节律改变的早产儿,应进行床旁颅脑彩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颅脑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价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传妹 李智贤 +5 位作者 刘军杰 钟丹妮 田桂湘 丁雪明 韦柳 王斯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PIVHⅠ级组(90例)、Ⅱ级组(106例)、Ⅲ级组(21例)和Ⅳ级组(21例),分析各组间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Vs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高。PIVHⅠ级组新生儿3天内V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IVHⅡ级组(P均<0.05),高于PIVHⅢ、Ⅳ级组(P均<0.05);PIVHⅡ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IVHⅠ、Ⅱ级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间比较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动态监测PIVH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超声检查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动力学预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及神经发育预后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登礼 邵肖梅 程国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监测结果与颅脑超声检查IVH发生与否及12月时的神经发育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在早产儿IVH早期诊断和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93例早产儿中,62例发生IVH,其中轻度28例,重度4例。有IVH组早产儿生后早期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舒张期流速(Vd)分别为(单位:cm/s)40.3±8.3、22.9±5.7和10.3±5.5,均明显高于无IVH组(分别为32.9±5.1、16.6±3.9和4.0±4.8)(P〈0.001),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为1.49±0.48和0.75±0.14,均明显低于无IVH组(1.96±0.52和0.89±0.15)(P〈0.001)。对57例作神经发育预后分析,神经发育不良和正常者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预测早产儿IVH的发生与否,对预测神经发育预后可能无明显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多普勒 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俊霞 徐煜皓 +5 位作者 陆超 郭丽敏 陈筱青 崔曙东 赵萌 管亚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0-994,共5页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1年5月118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1年5月118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因素为更小的胎龄、更低的Apgar评分、产前未给予类固醇激素、机械通气、肺出血、高级别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低血压、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多次气管插管、较长时间的静脉置管操作(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OR=3.508,P=0.021)、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OR=5.333,P=0.022)、重度RDS(OR=5.583,P=0.001)、多次气管插管(OR=4.566,P=0.006)和较长的静脉置管操作时间(OR=4.207,P=0.040)等风险因素与重度IVH显著相关。结论:低血压、重度RDS、多次气管插管、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和静脉置管操作时间较长是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超早产儿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文 郑慧 刘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CUS)检查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新生儿科行床边CUS的15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CUS影像学特点,采用χ2检验分析围生期临床参数与PIVH发生率的关系,采用Log...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CUS)检查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新生儿科行床边CUS的15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CUS影像学特点,采用χ2检验分析围生期临床参数与PIVH发生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V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IVH的CUS影像主要表现为室管膜区和脑室内高回声灶,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脑室增宽和脑实质内高回声灶。156例新生儿经CUS诊断PIVH共计49例(31.4%),其中轻度PIVH(Ⅰ、Ⅱ级)发生率为28.8%,重度PIVH(Ⅲ、Ⅳ级)发生率为2.6%。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3 min Apagar评分<7分、呼吸窘迫、肺炎和败血症的新生儿的PIVH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胎龄是新生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83,95%CI:0.639~0.959,P=0.018)。结论床边CUS对新生儿PIVH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伴有引发脑组织乏氧相关合并症的新生儿发生PIVH的风险较高,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颅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预防的临床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晶 熊英 母得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寻找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xford围产新生儿组资料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PVH-IVH危险因素和预防相关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rando... 目的寻找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xford围产新生儿组资料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PVH-IVH危险因素和预防相关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sed or quas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并进行分析。结果产前母亲使用皮质激素、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可显著降低早产儿PVH-IVH发生率,出生后预防性使用消炎痛可降低早产儿严重IVH的发生率,但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没有影响。结论推荐产前母亲单次使用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PVH-IVH的发生,消炎痛和产前多次使用皮质激素尚待更多的前瞻性RCT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临床实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现状 被引量:61
16
作者 陈惠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诊断 防治措施 医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超声在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丽荣 张步林 +1 位作者 程立雪 肖维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5,137,共3页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显示颅脑结构的范围均有限,而专用的新生儿颅脑超声探头不宜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婴儿 早产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极值波动对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仙 杨洋 +4 位作者 马学慧 封云 郭艳 陆亚东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_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_2与颅内出血的关...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_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_2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1)152例早产儿中,严重脑室内出血组54例,无严重脑室内出血组98例。(2)严重脑室内出血患儿较非严重脑室内出血者,PaCO_2峰值更大(65.00 mm Hg vs.52.00 mm Hg)、差值更大(35.60 mm Hg vs.16.35 mm Hg),而PaCO_2谷值更小(30.30 mm Hg vs.36.00 mm Hg),P均<0.05。(3)与没有使用通气支持的患儿相比,应用机械通气(MV)或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模式的患儿PaCO_2的波动范围更大。(4)ROC分析示PaCO_2在31.60~62.00 mm Hg范围内的患儿(n=85,55.92%),严重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仅为15.2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aCO_2峰值>62.20 mm Hg、PaCO_2谷值<31.60mm Hg及PaCO_2差值>26.15 mm Hg(OR值分别为3.25、2.15和3.31,P均<0.05)。结论:早产儿由于自身脑发育及脑血流调节的特点,动态监测PaCO_2、界定PaCO_2的"安全"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脑室内出血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B超确诊新生儿脑室内出血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锦玲 盛秋明 +1 位作者 陈惠金 陈冠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8-270,共3页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常引起新生儿死亡或存活者严重的后遗症。胎龄越小,IVH发生率越高,足月儿亦并不少见。头颅B超可早期诊断新生儿IVH,从而使IVH患儿获得及时诊治。
关键词 新生儿 脑室内出血 B超 诊断 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文旭 俞辉 +2 位作者 殷光中 张智湛 管惟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18-418,共1页
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脑外科蒋文旭,俞辉,殷光中,张智湛,管惟苓关键词脑室内出血,脑室引流,尿激酶中图号R743.34脑室内出血,尤其全部脑室内的严重出血自CT问世以来其发生率明显增加。治疗... 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脑外科蒋文旭,俞辉,殷光中,张智湛,管惟苓关键词脑室内出血,脑室引流,尿激酶中图号R743.34脑室内出血,尤其全部脑室内的严重出血自CT问世以来其发生率明显增加。治疗颇为棘手;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脑室引注 尿激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