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1
作者 马国梅 李辉 +2 位作者 王亚丽 曹端华 韩敬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不同类型ICN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类型ICNS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结果。结果NGS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27例,结核性脑膜炎4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P<0.05);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经脑脊液病原体NGS可用于ICNS早期鉴别诊断中,临床可结合脑脊液生化指标辅助评估ICNS类型,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液病原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脊液生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 鲍艳梅 +3 位作者 马毓苓 钱守如 舒思静 杨晓春 《山西临床医药》 200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0例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的检测 ,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2 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0例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的检测 ,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2 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在疾病的急性期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炎组 ,P<0 .0 1。恢复期 ,菌脑组 TNF、IL - 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脑脊液中TNF、IL - 8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 ,并且还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 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郭瑞官 沈建箴 +2 位作者 陈晓东 李健 沈云生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5期208-209,212,共3页
本文检测100例正常人,急性白血病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对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10例患儿进行动态监测,测得正常儿童脑脊液(CSF)中TNF为8.86±0.80ng/ml,无发生C... 本文检测100例正常人,急性白血病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对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10例患儿进行动态监测,测得正常儿童脑脊液(CSF)中TNF为8.86±0.80ng/ml,无发生CNSL儿童CSF中TNT为9.32±1.52ng/ml,而发生CNSL儿童CSF中TNT显著升高达20.61±2.21ng/ml,治疗缓解后下降为9.16±0.76ng/ml。提示TNF检测对临床观察CNSL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 脊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9 位作者 梁智勇 钟定荣 李剑 崔巍 钱敏 任海涛 凌庆 汪玄 赵燕环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学分型包括脑脊膜型13例,实质型4例,室管膜(下)型3例,眼型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1例均见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17例呈B淋巴细胞优势,符合B淋巴细胞来源淋巴瘤,10例Ki67阳性细胞比例在40%~60%。7例流式细胞分析中5例以B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66%~87%;1例以NK/T细胞为主。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3例为IgH单克隆,1例为T细胞受体单克隆。最终6例行脑活检并确诊PCNSL。综合上述结果,21例确诊PCNSL,其中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2例。结论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的脑脊液学方法,是诊断PCNSL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艳萍 徐晓华 +1 位作者 华颖 井淼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0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30例(病脑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0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30例(病脑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及脑脊液MMP-9、IL-1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CAlb),计算白蛋白指数(AQ)。结果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489.98±159.09)、(267.85±91.89)、(133.03±31.64)μg/L,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21.35±4.91)、(19.57±5.70)、(14.07±3.94)ng/L,脑脊液MMP-9水平分别为(116.8±41.78)、(37.19±17.87)、(10.25±5.33)μg/L,脑脊液IL-1β水平分别为(106.28±12.83)、(66.95±10.63)、(49.97±12.57)ng/L,化脑组、病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均<0.01(除血清IL-1β水平外)。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SAlb水平分别为(38.75±2.73)、(39.57±3.95)、(39.37±4.14)g/L,三组比较,P>0.01;CAlb水平分别为(1.04±0.28)、(0.54±0.14)、(0.18±0.08)g/L,AQ分别为26.97±7.29、13.76±3.45、4.61±2.05,化脑组、病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病脑组血清MMP-9、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304,P均<0.05),脑脊液MMP-9、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834,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IL-1β、CAlb水平升高,AQ增加,MMP-9、IL-1β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化脓性膜炎 病毒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1 血-脊液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哩哩 徐丽瑾 王桂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94-1194,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肽Y 血浆 脊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霞 赵瑞芹 +1 位作者 李贵霞 徐晓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脊液 白细胞介素6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大勇 蔡舒婷 +3 位作者 张斐姝 高强 马克信 韩振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3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小鼠,共4项试验,分别是自主活动、体温和抓力试验以及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其中,自主活动、体温和抓力试验共用40只小鼠,采用区组随机方... 目的观察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小鼠,共4项试验,分别是自主活动、体温和抓力试验以及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其中,自主活动、体温和抓力试验共用40只小鼠,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参知健脑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0、180、540 mg/kg)和阴性对照组(灭菌注射用水),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于给药后(90±5)min、24 h±5 min进行一般行为观察及自主活动试验;给药后(90±15)min、24 h±15 min进行抓力测试;给药后(90±20)min、24 h±20 min进行体温测试。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共用50只小鼠,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参知健脑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0、180、540 mg/kg)、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灭菌注射用水)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阳性对照组于给药后(30±5)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其余各组于给药后(90±5)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均测试给药后30 min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数。结果给药后的90 min内和24 h内观察,动物一般行为、姿势、步态、流涎、肌颤、瞳孔未见异常。参知健脑胶囊各剂量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数、小鼠抓力、体温和翻正反射消失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中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翻正反射消失,阳性对照组10只动物翻正反射全部消失。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小鼠,在60、180、540 mg/kg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知健胶囊 小鼠 单次灌胃 安全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脾和中枢神经系统中CD4^+T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会 郭晴晴 +2 位作者 吕爱平 何小鹃 马超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41,共5页
利用MOG35-55多肽的抗原乳剂和百日咳毒素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分别于发病初期S1(Day 17)、发病高峰期S2(Day 25)、平台初期S3(Day 40)、平台后期S4(Day 52)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个时间点EAE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的比例... 利用MOG35-55多肽的抗原乳剂和百日咳毒素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分别于发病初期S1(Day 17)、发病高峰期S2(Day 25)、平台初期S3(Day 40)、平台后期S4(Day 52)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个时间点EAE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个时间点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CD4^+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在EAE小鼠的发病过程中,脾中的CD4^+T细胞在S1、S2期的比例持续升高,在S2期达到最高值,但到S3期比例开始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发展,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CD4^+T细胞浸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而且在各个时期,脊髓中的CD4^+T细胞浸润最明显,其次是大脑,再次为脑干。CD4^+T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说明,外周和中枢的CD4^+T细胞均主要在EAE的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期发挥致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炎 CD4+T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前白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苏梅 钟国权 +1 位作者 侯燕明 林冬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前白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所收治的50例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22例,结核性脑膜炎13例,另外取同期神经系统症状...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前白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所收治的50例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22例,结核性脑膜炎13例,另外取同期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PA的含量。结果化脑组与结脑组急性期前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在恢复期随着病情的好转前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病脑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脑脊液中前白蛋白的测定对化脑、结脑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鉴别诊断及对观察化脑、结脑疗效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前白蛋白 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圣增 刘晓东 赵媛菊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0-652,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毒 脊液 病原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非肺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原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伊洪莉 张萌 吕曙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肺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肺心病患者 慢性肺心病 护理体会 误治 误诊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卫东 杨雪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侯氏细胞自然沉淀仪收集脑脊液中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7例各型白血病患儿136例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例和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6.2%;在神经系统症状阴性的...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侯氏细胞自然沉淀仪收集脑脊液中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7例各型白血病患儿136例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例和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6.2%;在神经系统症状阴性的108例次CSF中,12例次CSF白血病细胞阳性,阳性率11.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靠方法,对神经系统表现阴性的患儿尤为重要,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监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液 细胞学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颐脑胶囊对心气虚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晓英 龙子江 +2 位作者 童玉新 白玫 王桐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颐脑胶囊对心气虚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剥夺睡眠和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 ,复制心气虚动物模型 ;模型复制成功后 ,连续给药 7d ,观察颐脑胶囊 (小、中、大剂量 )对模型小鼠的悬挂不动时间、睡眠时间、记忆... 目的 :观察颐脑胶囊对心气虚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剥夺睡眠和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 ,复制心气虚动物模型 ;模型复制成功后 ,连续给药 7d ,观察颐脑胶囊 (小、中、大剂量 )对模型小鼠的悬挂不动时间、睡眠时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并设立健脑丸阳性对照组。结果 :颐脑胶囊可明显延长小鼠悬挂不动时间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 ;改善模型小鼠的记忆能力 ,延长睡眠时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心气虚 小鼠 中枢神经系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路爱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特点。方法对35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进行研究,采用离心法收集经腰椎穿刺获得的脑脊液细胞,瑞-姬(Wright-Giemsa)染色后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对脑脊液中出现的各种正常和(或)异...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特点。方法对35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进行研究,采用离心法收集经腰椎穿刺获得的脑脊液细胞,瑞-姬(Wright-Giemsa)染色后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对脑脊液中出现的各种正常和(或)异常细胞进行辨认和分类。结果总结分析35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04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42例,化脓性脑膜炎58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隐球菌性脑脑膜炎1例。结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液 细胞学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TNF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峰 郑剑峰 +2 位作者 沈科 胡坚锋 余文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2期1676-1676,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健康 TNF 脊液 临床意义 细菌性膜炎 病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金金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0期107-108,共2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实施细胞学检查。结果 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实施细胞学检查。结果 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7;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3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15,标本份数为102;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4,标本份数为3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具有良好的成效,这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脊液细胞学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测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于克洲 梁青 +4 位作者 郝少隆 李少芝 刘振华 李善春 来庆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7,共2页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了68例中枢神经系统病人的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含量,提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包括回顾性诊断)更具重要价值;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了68例中枢神经系统病人的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含量,提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包括回顾性诊断)更具重要价值;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结脑与化脑)亦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 脊髓液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α_1-酸性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吴成 杨泽玉 +2 位作者 杜信 李林 华山 《安徽医学》 1999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中α1-酸性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P均<0.01),化脑极期高于恢复期(P<0.0...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中α1-酸性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P均<0.01),化脑极期高于恢复期(P<0.01);当α1-酸性糖蛋白含量≥20mg/L时,对化脑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该检测方法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Α1酸性糖蛋白 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及诊断
20
作者 宁章勇 赵德明 +1 位作者 杨建民 郝俊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组织 病理形态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