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辨体施护,两组均连续干预3...目的:探讨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辨体施护,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干预后步行功能、步态参数、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步行功能为5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功能为2级的患者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周后两组步态参数中的步幅均增长,步速均加快,步宽均变短,摆动相均增高,支撑相均降低P<0.05);两组BBS评分、FMA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体施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5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计算机组和联合组各50例。语言训练组行言语-语言疗法干预,计算机组接受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5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计算机组和联合组各50例。语言训练组行言语-语言疗法干预,计算机组接受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组进行言语-语言疗法和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干预。比较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声学指标含最长发声时间(MPT)、音调、音量和平均发声气流量变化,采用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ley of life,SS-QOL)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96.00%vs.74.00%/76.00%,P<0.05)。3组患者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分级显著改善,MPT显著延长,SS-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MPT、SS-QOL评分显著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语言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发声时间。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辨体施护,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干预后步行功能、步态参数、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步行功能为5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功能为2级的患者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周后两组步态参数中的步幅均增长,步速均加快,步宽均变短,摆动相均增高,支撑相均降低P<0.05);两组BBS评分、FMA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体施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5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计算机组和联合组各50例。语言训练组行言语-语言疗法干预,计算机组接受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组进行言语-语言疗法和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干预。比较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声学指标含最长发声时间(MPT)、音调、音量和平均发声气流量变化,采用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ley of life,SS-QOL)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96.00%vs.74.00%/76.00%,P<0.05)。3组患者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分级显著改善,MPT显著延长,SS-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MPT、SS-QOL评分显著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语言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发声时间。
文摘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