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沈付兰 邹婷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中医证候(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积分、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6.73±5.86)分、(29.46±3.72)分、(86.19±8.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8±5.74)分、(26.84±3.68)分、(79.62±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眼歪斜症、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证候积分分别为(0.59±0.24)分、(0.52±0.19)分、(0.58±0.21)分、(0.61±0.25)分,低于对照组的(0.73±0.26)分、(0.67±0.22)分、(0.72±0.18)分、(0.74±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QOL评分为(188.73±2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76.2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一过性眼发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急性 针刺疗法 运动康复治疗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配合肩胛骨强化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徐明超 樊书领 李尽义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肩胛骨强化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肩胛骨强化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并进行肩胛骨强化锻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肿程度以及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UE、MBI和P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和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肩胛骨强化锻炼可以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侧疼痛和水肿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肌内效贴 肩胛骨强化锻炼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王燕 邓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 分析国内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2.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选择作者、机... 目的 分析国内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2.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类型,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文献362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核心作者群尚未充分建立,频次及中心性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依次是脑卒中、老年、运动功能、偏瘫、老年人,形成12个有意义的聚类,研究热点集中在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生活质量等。结论 近年来我国有关老年脑卒中运动功能的研究呈增长趋势,说明该方向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需加强机构和作者间合作,以聚类结果为依据,深化我国脑卒中运动功能研究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运动功能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允标 沈梅 韩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前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痉挛程度[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MAS)]、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腰背肌力学[屈伸松弛比(FRR)、肌张力、压痛阈]、足底压力、生活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2组STREAM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压痛阈、SS-QOL评分、患足静态压力占比、患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NIHSS评分、ADL各项评分、VAS评分、健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FRR、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并LDH患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缓解痉挛、疼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和足底压力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屈伸松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5
作者 冯露叶 沈悦 +3 位作者 周珊珊 杨媛媛 王德花 汤继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5,共5页
目的再评价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系统评价,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更科学、可靠的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目的再评价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系统评价,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更科学、可靠的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通过ROBIS工具、AMSTAR 2工具、PRISMA 2020报告规范和GRADE软件对纳入研究分别进行偏倚风险、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其中1篇质量为高等级,1篇质量为中等级,10篇质量为低等级,6篇质量为极低等级。72个结局指标中有10个中等质量证据,32个低质量证据和30个极低质量证据。结果显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患侧上肢使用频率、动作完成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积极影响,但在改善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但目前纳入的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较低,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运动 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乐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积分分别为(1.0±0.1)、(0.5±0.1)、(0.8±0.1)分,低于对照组的(1.7±0.4)、(1.0±0.4)、(1.4±0.2)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12.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8.9±3.6)分,FMA评分(69.0±5.5)分、ADL评分(62.0±4.7)分高于对照组的(37.5±8.2)、(32.6±6.5)分(P<0.05)。研究组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情绪、思维、精力评分分别为(91.5±4.5)、(92.7±4.0)、(95.0±2.5)、(92.4±4.0)、(92.7±5.0)分,高于对照组的(79.6±3.6)、(81.5±3.5)、(83.4±6.3)、(82.5±3.6)、(80.7±2.4)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接受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同时大幅度提升FMA、ADL评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肖梦 田娟娟 张金丽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辨体施护,两组均连续干预3... 目的:探讨辨体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态参数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辨体施护,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干预后步行功能、步态参数、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步行功能为5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功能为2级的患者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周后两组步态参数中的步幅均增长,步速均加快,步宽均变短,摆动相均增高,支撑相均降低P<0.05);两组BBS评分、FMA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体施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辨体施护 生活质量 肢体运动功能 步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宋培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3例。A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B组实...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3例。A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B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及脑神经功能。结果:护理前A组、B组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BI评分均比护理前上升,且B组高于A组(P<0.05)。护理前A组、B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比护理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护理前A组、B组的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CRP、NSE水平均比护理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较A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能力,减轻其脑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支持结合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苗倩文 张婷 孙娇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心理弹性支持结合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10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配至观察组... 目的观察心理弹性支持结合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10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配至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康复干预和心理弹性支持,观察组加用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3个月后,使用Brunnstrom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态评估表(FGA)、感觉统合测试(SOT)评价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自理能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ADL评分、FGA评分及SOT评分均较同一时间对照组更高(P均<0.05),且2组在上述时间点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更高(P均<0.05)。结论在接受康复干预和心理弹性支持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恢复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心理弹性支持 以头眼运动为主的感觉运动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依婷 李怡静 +2 位作者 程双玉 李晓娜 郝珺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1-172,180,共3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本院康复病区收治的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本院康复病区收治的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统计两组肠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Wexner评分、NB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SFS分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个体化康复护理 肠道功能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线七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魏婕 苏庆庆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84-88,100,共6页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线七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WMFT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五线七针疗法 肢体康复锻炼 Brunnstrom分级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疗效分析
12
作者 张雨琴 周丛斌 +2 位作者 黎高林 阳叶 谢强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4年1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4年1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手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腕手部分评分、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以及改良Barthle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手功能及精细活动的恢复,提高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手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13
作者 曹迎 金霞 汪吴臻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2,96,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5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计算机组和联合组各50例。语言训练组行言语-语言疗法干预,计算机组接受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5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计算机组和联合组各50例。语言训练组行言语-语言疗法干预,计算机组接受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组进行言语-语言疗法和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干预。比较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声学指标含最长发声时间(MPT)、音调、音量和平均发声气流量变化,采用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ley of life,SS-QOL)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96.00%vs.74.00%/76.00%,P<0.05)。3组患者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分级、言语功能分级显著改善,MPT显著延长,SS-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MPT、SS-QOL评分显著优于语言训练组和计算机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联合言语-语言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发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 言语-语言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14
作者 赵巧云 唐显平 +1 位作者 何静 易明慧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康复护理。治疗2周和4周后,分析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估下肢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评价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可促进脑卒中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康复设备梯度式运动功能自动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洪红 都天慧 +2 位作者 王婷婷 范晶晶 屈云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88-91,共4页
针对目前远程康复设备运动功能评定便利性不足、测量部位不统一、评定条目不统一以及无人性化设计的问题,该文设计开发了应用于远程康复设备的梯度式运动功能自动评定系统。该系统基于Brunnstrom分级,用自主研发的算法及分级标准实现对... 针对目前远程康复设备运动功能评定便利性不足、测量部位不统一、评定条目不统一以及无人性化设计的问题,该文设计开发了应用于远程康复设备的梯度式运动功能自动评定系统。该系统基于Brunnstrom分级,用自主研发的算法及分级标准实现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量化考核,与人工评定、普通远程设备评定、同类非医疗性评估设备相比均有明显优势。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康复系统 运动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张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现状
17
作者 阮娉娉 叶祥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415-1417,共3页
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堵塞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各项机能失调的疾病,其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该病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躯体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言语含糊、认知障碍等。
关键词 机能失调 吞咽困难 言语含糊 部血管 运动功能障碍 高复发率 血液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8
作者 杨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耳穴贴压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估法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家庭参与式护理 缺血性 运动功能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泓 陈秋华 徐伊闻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7 d及1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功能性口腔摄入量表及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张口受限程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张口受限程度、吞咽及摄食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