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芪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的影响
1
作者 闵婕 戎志 方伟龙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精芪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脱落3例,其中1例失访、1例病情恶化、1例依从性差)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主动运动、... 目的探讨精芪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脱落3例,其中1例失访、1例病情恶化、1例依从性差)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组治疗6次。观察组39例(脱落2例,其中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主动要求退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精芪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精芪通络汤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服用2次,同时选取肩髃、肩髎、合谷、外关、曲池、臂臑为主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得气留针30分钟。两组共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使用美国加州大小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估患者的肩功能;对比患者肩关节疼痛、水肿的评分;评估患者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的最大角度。使用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测定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P物质(substance P,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8.38%,31/39),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UCLA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水肿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的最大角度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项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ET-1、SP、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低(P<0.05)。结论精芪通络汤联合针刺可提高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减轻肩痛症状,改善肩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关节活动度,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芪通络汤 针刺 脑卒中后肩痛 症状 功能 生活质量 关节活动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及对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熊玉鑫 张跃华 程艳秋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评价肩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及对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于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 目的评价肩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及对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于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3例)。入院后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PRP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而对照组仅予新Bobath技术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量角器检测所有受试者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FMA-U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被动ROM以及MMP-3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程度是不相等的,但以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最大(F时间=15.692,F时间=12.082,F时间=8.640,F时间=9.033,F时间=16.025,F时间=7.695,F时间=8.359,F时间=7.448,P时间<0.01)。结论与新Bobath技术干预比较,辅以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更能够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 富血小板血浆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后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痛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述
3
作者 周爱珍 邱峰 +2 位作者 过琳 王磊 梁国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脑卒中后肩痛(PSS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并可诱发认知、心理等其他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目前,临床针对PSSP暂无特效治疗方案,西医以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及手术修... 脑卒中后肩痛(PSS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并可诱发认知、心理等其他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目前,临床针对PSSP暂无特效治疗方案,西医以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及手术修复为主,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多、疗效不持久、术区感染等问题。中医治疗PSSP方法较多,包括中药口服、中药外治、针灸等,均取得确切的疗效,同时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该文整理和阐述目前国内外治疗PSSP的常见方法,为临床治疗PSSP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西医结合 针刺治疗 治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痛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罗金发 荚磊 倪朝民 《安徽医学》 2015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6%-84%[1]。肩痛往往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增加患者的痛苦感的同时使其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2],从而妨碍整体的康复治疗,延长住院时间,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6%-84%[1]。肩痛往往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增加患者的痛苦感的同时使其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2],从而妨碍整体的康复治疗,延长住院时间,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影响[3]。肩痛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可能涉及到多种病理机制,加上本身的疾病复杂性,使得脑卒中后肩痛的确切病因很难确定。虽然严重患者可有静息时肩部自发性疼痛,但更多是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的疼痛增加和运动受限,尤其是肩关节外旋和外展时最为明显。了解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和相关机制对寻找有效的防治疗法尤为重要,本文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病因 发病机制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刺肩四穴联合中药湿敷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研析
5
作者 余小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7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用齐刺肩四穴联合中药湿敷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采用齐刺肩四穴... 目的:探讨用齐刺肩四穴联合中药湿敷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采用齐刺肩四穴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敷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OA)的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47%(39/51)〕,观察组患者JOA的评分〔(80.58±4.9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JOA的评分〔(64.77±4.32)分〕,P<0.05。结论:用齐刺肩四穴联合中药湿敷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恢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刺四穴 药湿敷法 脑卒中后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S期151-152,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针灸组32例针灸治疗,局部取穴患侧肩髃、肩髎、曲池、臂臑、肩贞,毫针用泻法,得气后接通G6805型电针治疗仪...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针灸组32例针灸治疗,局部取穴患侧肩髃、肩髎、曲池、臂臑、肩贞,毫针用泻法,得气后接通G6805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约3mA),留针30min,1次/d,5次/周。现代康复组32例现代康复治疗:①良肢位的摆放;②维持关节活动度;③关节松动术;以上各项运动45min/次,1次/d,5次/周。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组32例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治疗方法同针灸组、康复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针灸组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现代康复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组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针灸联合现代康复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和现代康复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针灸 现代康复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蓝德祥 王丽华 +1 位作者 郭宝珍 王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el-M...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2.83±0.93)分低于对照组的(4.52±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MA评分(29.65±3.84)分高于对照组的(22.76±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肌内效贴 脑卒中后肩痛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章志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肩痛(PSS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嵩县西关骨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92例PSSP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冲击波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7例)。给予每组患...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肩痛(PSS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嵩县西关骨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92例PSSP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冲击波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7例)。给予每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冲击波组使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疗程共计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治疗组VAS评分较冲击波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PROM(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及内旋)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旋程度均较冲击波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FAM-UE评分均较治疗前高,联合治疗组FAM-UE评分较冲击波组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治疗PSSP患者,缓解患侧疼痛,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体外冲击波 星状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元普 向情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肩三针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其VAS评分、QOL-BREF评分和FMA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BREF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针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后肩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冬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蔡润 陈瑞全 陈朝晖 金祥雨 程露露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组(对照组)和理筋正骨手法结合PNF...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组(对照组)和理筋正骨手法结合PNF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程度评分、Fugl-Meyer评估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本体感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压痛程度、FMA-UE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本体感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缓解HSP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及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其疗效优于本体感觉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理筋正骨手法 本体感觉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