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
作者 程若莺 周郁秋 +1 位作者 孟丽娜 吕雨梅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91-94,共4页
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等;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脑卒中影响测验-30(SA-SIP30)、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脑卒中特... 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等;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脑卒中影响测验-30(SA-SIP30)、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S-QOL)。普适量表涉及到患者躯体、认知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的测评,其灵敏度较差;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条目设计更适于评定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变化,需在国内进行可行性、信度、效度检测后方可应用。提出应有选择性地使用并积极开发适于中国国情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测量工具,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3期1220-1222,共3页
失语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局部病变神经受损导致患者后天语言习得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综合征,患者在无意识障碍(意思错乱、痴呆)、感觉缺损(听觉或视觉下降或丧失),也无口咽部与发音有关的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或不自主... 失语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局部病变神经受损导致患者后天语言习得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综合征,患者在无意识障碍(意思错乱、痴呆)、感觉缺损(听觉或视觉下降或丧失),也无口咽部与发音有关的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或不自主运动的情况下,对交流符号的认识和应用发生障碍,即对符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或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用于卒中患者的信效度测评 被引量:67
3
作者 王爱霞 刘延锦 董小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10-13,共4页
目的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进行汉化并测定中文版信效度。方法严格按照Brislin量表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预试验;使用中文版EDQoL对2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 目的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进行汉化并测定中文版信效度。方法严格按照Brislin量表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预试验;使用中文版EDQoL对2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中文版EDQoL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重测信度为0.842;结构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299%,各条目在其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943,EDQoL得分与SF-36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8(P<0.01)。结论中文版EDQoL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评价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生活质量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美霞 化前珍 +1 位作者 张茹英 陈燕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47-49,共3页
脑卒中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活质量是衡量卒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方法、量表的选择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 。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研究进展 影响因素 标准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沈峰平 刘哲军 沈勤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19-21,共3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WHOQOL—BREF健康测量量表对3所医院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7...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WHOQOL—BREF健康测量量表对3所医院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70岁年龄组脑卒中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和总得分上明显低于≤70岁组(P<0.05,P<0.01);男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和总得分上高于脑出血组(P<0.05,P<0.01)。(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卒中类型等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卒中类型等合并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给予老年和女性患者足够关注、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等措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WHO QOL-BREF健康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刘泰 陆银艳 +3 位作者 高玉广 何青 黄河 何乾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西药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针刺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常规... 目的观察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西药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针刺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五行针刺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五行辩证针刺治疗。治疗4周,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末起3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1);五行针刺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O.05或0.01)。治疗1周末起3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治疗4周末五行针刺组显著高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O.05或0.01),治疗3个月末仍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抗抑郁剂联合五行辩证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针灸治疗 五行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抑郁自评 患者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德建 尤黎明 罗志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分,社会参与总分为(5.39±2.53)分。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户外活动维度得分最低。结论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呈中等程度困难,其户外活动较少。康复工作者应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患者,并通过增加社会支持,特别是增加与家庭功能相关的社会支持行为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 社会参与 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与疾病的相关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民主 邹文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状况,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1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一般资料,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自拟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状况,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1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一般资料,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自拟生活方式调查表测评生活方式,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向、内向性格和情绪不稳定者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饮食偏咸,不喝牛奶,喜高脂饮食,睡眠无规律或睡眠差,业余生活单调,很少或不锻炼,嗜酒、嗜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个性缺陷、不良生活方式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在综合防治时,除控制其生物病因外,还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调整情绪,加强心理治疗,以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征 生活方式 负性情绪 艾森克个性问卷 汉密顿焦虑 汉密顿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幸存者配偶长期生活质量下降
9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73-73,共1页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卒中幸存者配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发生于卒中后1年,而是长期存在。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研究者利用SAHLSIS研究中7年的随访数据,共纳入248对卒中幸存者夫妇(...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卒中幸存者配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发生于卒中后1年,而是长期存在。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研究者利用SAHLSIS研究中7年的随访数据,共纳入248对卒中幸存者夫妇(中位数64岁)和245对对照夫妇(中位数65岁),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配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巴塞尔指数以及改良兰金量表评价卒中幸存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幸存者 国立卫生研究院 配偶 健康状况问卷 简易精神状态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讨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瑞芳 陈长香 宋玉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693-1695,共3页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红 邱小鹰 +4 位作者 杨明秀 韦懿 陈炜 肖岩 廖书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规范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同时接受由康复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3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汉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规范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同时接受由康复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3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康复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焦虑 抑郁 心身疾病 心身健康 生存质量 汉密顿焦虑 汉密顿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黄雷 邹文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除体质量外的其他因子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除正性事件外的其他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除掩饰倾向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倾维度中间型和神经质维度中间、稳定型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内外倾维度外向型和神经质维度不稳定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等因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简明智能状况检查 症状自评 焦虑自评 抑郁自评 汉密顿焦虑 汉密顿抑郁 社会支持评定 生活事件 艾森克个性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约翰草提取物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学君 付少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3-14,21,共3页
目的评价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12周。... 目的评价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2.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535,P〈0.01)。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均轻微。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圣约翰草提取物 文拉法辛 神经功能 汉密顿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针刺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针刺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简单形式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的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4.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针刺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心理干预
15
作者 王惠 任桂卿 李晓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后抑郁 早期心理干预 老年人 抑郁自评 患者 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内电刺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及对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吞咽障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志娟 郎晓光 +2 位作者 程晓娜 郝棚娜 吕学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内电刺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及对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吞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 目的探讨口腔内电刺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及对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吞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联合组予口腔内电刺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照组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吞咽障碍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P<0.05)。治疗后,2组FOI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电刺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良好,可提高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改善吞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内电刺激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吞咽障碍 经口摄食功能评估 洼田饮水试验 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 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志梅 叶向录 徐嘉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目的探究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22±0.35)分、ADL评分(85.32±2.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9.41±3.34)、(68.38±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护理管理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罗珊 李玉 +1 位作者 谭琳 陈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伤残接受度被认为是残疾调整和价值变化的过程,测量工具包括伤残接受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和疾病认知问卷;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伤残接受度影响患者情绪、社会参与及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主要为... 伤残接受度被认为是残疾调整和价值变化的过程,测量工具包括伤残接受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和疾病认知问卷;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伤残接受度影响患者情绪、社会参与及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主要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应开展纵向调查和干预研究,包括测量工具的制订等,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接受度 工具 疾病认知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金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1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1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HAMA、HAMD、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满意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在临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焦虑评分 后抑郁 生活质量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青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42-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人院1周内开展心...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人院1周内开展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康复组各时段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康复组改良Bamhel指数评分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改良Bam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则无显著变化(P〉0.05),康复组治疗后各时段改良Bamhel指数评分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后抑郁 心理干预 汉密顿抑郁 改良Bamhel指数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