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手术停循环与脑灌注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
1
作者 范小平 范瑞新 +3 位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马少鸿 田中国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6,499,共5页
目的:明确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脑灌注相结合进行主动脉弓手术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rSO2)的价值。方法:28位病人的rSO2被监控,数据被统计分析。结果:DHCA的平均停循环时间是(59±17.1)min,外科手术的结果比较满意,住院期间死亡2... 目的:明确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脑灌注相结合进行主动脉弓手术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rSO2)的价值。方法:28位病人的rSO2被监控,数据被统计分析。结果:DHCA的平均停循环时间是(59±17.1)min,外科手术的结果比较满意,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亡率(5.6%)。虽然全部病人兼有脑灌注支持,rSO2在DHCA期间仍然逐渐下降,平均降到(47±9.7)%,在复温末期又恢复到它的最初水平。有2位病人rSO2降低最明显,在长达83和88min的DHCA之后rSO2分别从57%和56%下降到27%和29%,这2位病人最终发展永久的神经系统损害。我们同时考察了End-rSO2和△-rSO2两个参数,在DHCA期间,脑灌注的灌注流速和这两个参数都存在线性相关。结论:(1)尽管DHCA和一定方式脑灌注的结合能提供大脑更有效的保护,这种保护措施仍然有一个安全的时限;(2)NIRS能实时监控脑rSO2,可用于监测大脑保护是否充分,有利于DHCA下脑灌注参数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区域氧饱和度 近红外分光学 深低温停循环 灌注 主动脉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倩宜 张丽娜 +2 位作者 艾美林 黄立 艾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2-1219,共8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神经并发症,谵妄是SAE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SAE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异常、钙失调、脑微循环障...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神经并发症,谵妄是SAE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SAE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异常、钙失调、脑微循环障碍和脑低灌注等可能参与其中。近红外光谱法(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种无创监测区域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方法,也是近年来研究的前沿热点。研究显示重症患者NIRS监测rSO_(2)异常与谵妄相关,且基于NIRS监测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器官灌注和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NIRS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rSO_(2)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到2018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诊断依据欧美危重病医学会指定国际专家制订的脓毒症3.0标准。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在双侧前额放置NIRS监测探头对rSO_(2)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至少6 h,记录rSO_(2)最高值(rSO_(2)max)和最低值(rSO_(2)min),计算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指标、凝血功能)、评分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谵妄的评估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ICU,CAM-ICU)量表。记录患者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首要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谵妄发生率、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存活与死亡患者、有谵妄与无谵妄患者之间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估谵妄的危险因素,评价rSO_(2)相关指标(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用于预测28 d病死率和谵妄的能力及其界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总的28 d病死率为47.92%(23/48),谵妄发生率为18.75%(9/48)。死亡患者的rSO_(2)min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0.042)。谵妄患者的rSO_(2)变异度显著高于无谵妄患者(P=0.006)。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rSO_(2)max、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和6 h集束化治疗是否达标。采用rSO_(2)相关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是否死亡,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为0.616、0.606、0.623和0.504;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是否发生谵妄,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的AUROC分别为0.682、0.617、0.580和0.501。rSO_(2)max预测谵妄的最佳界值是77.5%(敏感度为0.444,特异度为0.897),rSO_(2)min预测谵妄的最佳界值是65.5%(敏感度为0.556,特异度为0.744)。结论:rSO_(2)过低、过高或波动过大均与脓毒症休克不良预后和谵妄发生相关,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动态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rSO_(2)并维持其平稳,可能对该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法 脓毒症休克 谵妄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合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博群 谢思远 +1 位作者 马骏 欧阳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PETCO2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合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低通气组(L组):调控VT和RR,以维持PETCO2在40~45 mmHg;高通气组(H组):调控VT和RR,以维持PETCO2在35~40 m... 目的探讨不同PETCO2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合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低通气组(L组):调控VT和RR,以维持PETCO2在40~45 mmHg;高通气组(H组):调控VT和RR,以维持PETCO2在35~40 mmHg。记录麻醉诱导后(T0)、开心包(T1)、CPB结束(T2)、改良超滤结束(T3)、术毕(T4)时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以及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CA)、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与T2时比较,T0、T1、T3、T4时两组患儿rScO2和VMCA明显升高(P<0.05),PI和RI明显降低(P<0.05)。T0、T1、T3、T4时L组rScO2和VMCA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PETCO2在40~45 mmHg时,患儿rScO2和VMCA高于PETCO2在35~40 mmHg时,可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饱和度 血流 呼末二化碳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