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血管内治疗1例
1
作者 韩凝 徐国栋 +2 位作者 赵岩 马良 王贺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经过颈部CTA检查发现是无名动脉漂浮血栓,且目前对于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治疗并无共识。此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给予血管内治疗,采用桡动脉入路释放椎动脉和颈动脉保护伞,防止术中栓塞事件;经股动脉入路释放支架贴敷血栓。术后颈部CTA随访患者提示支架位置良好,完全贴敷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无名动脉 漂浮血栓 多发梗死 栓塞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金属支架植入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欧小凡 容琼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并有金属支架植入的病例87例,并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2年,监测其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小板聚集...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并有金属支架植入的病例87例,并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2年,监测其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小板聚集性水平。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找出急性、亚急性期和晚期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年内新发脑梗死11例,占到12.64%,其中在支架植入术后急性、亚急性发生7例,晚期4例。患者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肾功能异常、心脏支架病史、血小板聚集水平高是急性、亚急性期发生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5),高血压、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糖尿病是动脉支架植入晚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则是两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若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性治疗,可能会降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金属支架 脑动脉血管的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基于TCD和默读刺激的评估
3
作者 陈松伟 陈虹秀 +3 位作者 段建钢 崔柳平 刘然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会损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讨CVST对MCA的dCA和默读期间大脑后动脉(pos...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会损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讨CVST对MCA的dCA和默读期间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d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2021年1月—2022年8月,共纳入60例CVST患者(CVST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TCD检测无创连续逐波血压、脑血流速度以及MCA和默读期间PCA的其他相关指标数据。根据MRI分期将CVST分为慢性期和非慢性期;根据CVST在MRI上的分布情况将CVST患者分为大范围组和小范围组。受试者根据语音提示睁、闭眼进行NVC评估,通过默读中国旅游材料实现睁眼视觉刺激。睁眼默读时,视觉刺激信号可以选择性地激活枕叶的布罗德曼区17、18和19,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并扩张PCA。通过传递函数分析确定dCA参数。结果在默读期间PCA的dCA中,CVST组的超低频相位差低于对照组[52.91(29.56~75.12)°vs.66.43(48.68~79.55)°,P=0.047]。在NVC中,CVST组的脑血管电导指数(index of the cerebrovascular conductance,CVCi)差值(?CVCi)[0.09(0.08~0.12)cm·s^(-1)·mmHg^(-1)vs.0.12(0.09~0.15)cm·s^(-1)·mmHg^(-1),P=0.017](1 mmHg=0.133 kPa)和视觉诱发血流反应(visuallye voked flow response,VEFR)[25.36(18.28~32.43)%vs.30.73(23.67~38.18)%,P=0.019]低于对照组。慢性期CVST患者与非慢性期CVST患者PCA的超低频相位差、?CVCi和VE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VST的分布范围方面,大范围组的VEFR低于小范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VST患者默读时PCA的dCA和NVC受损。此外,NVC反应性与CVST累及范围相关,累及范围较大的患者对视觉刺激的NVC反应性低于累及范围较小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经颅多普勒超声 神经血管耦联 默读 动态血流自动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的微塑料通过细胞阻塞导致脑血栓形成并引发神经行为异常
4
作者 赵涔希(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195,共1页
环境微塑料(microplastic,MPs)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人类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可以检测到MPs。纳米级别的微塑料(nanoplastics,NPs)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然而,微米级别的MPs(micron-sized plastics)通过什么机制影... 环境微塑料(microplastic,MPs)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人类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可以检测到MPs。纳米级别的微塑料(nanoplastics,NPs)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然而,微米级别的MPs(micron-sized plastics)通过什么机制影响脑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目的:利用高分辨率激光成像技术,实时跟踪MPs在小鼠脑部血管中的移动情况,揭示MPs诱发大脑功能障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功能障碍 血管 微塑料 激光成像技术 屏障 神经毒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7章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被引量:8
5
作者 范玉华 党超 +8 位作者 余剑 陈红兵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欧阳馥冰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30-1035,共6页
CVT发病率低,但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提高对CVT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章节介绍CVT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和疗程、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被引量:28
6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定义、疾病负担、急救、预防,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管理,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病护理、康复、公众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供各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梗死 短暂性缺血发作 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急救 预防 治疗 指南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邓幼清 姜卫剑 +3 位作者 杜彬 董可辉 马宁 王清河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对8例以顽固性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采用颅脑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成形...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对8例以顽固性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采用颅脑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成形术协同抗凝治疗。结果MRI显示相应脑静脉窦区出现长T2WI,短T1WI信号,DSA显示脑静脉窦闭塞、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和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治疗后静脉窦完全或部分再通,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临床病情显著缓解。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被引量:9
8
作者 范玉华 陈红兵 +6 位作者 余剑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819-822,共4页
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 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未成年人为6.7/100万,其中43%为新生儿,成人为(2~5)/100万,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ISCVT)报告624例罹患CVST的患者中年龄<50岁的有487例(78%).女性产褥期CVST发生率较高,可达100/100万,约占所有CVST的5%~20%.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应值得重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病例数少,难于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所用证据文献多为回顾性分析结果或病例报告,证据级别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抗凝药物 血管内治疗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蝶窦炎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伴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多发脑梗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立朋 程金明 +3 位作者 楚宝 刘志娟 赵景茹 李俐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452-3458,共7页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CST)是一种罕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使用,CST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尽管目前CST的死亡率有所改善但仍然较高,多数由误诊引起的延误治疗所致。慢性蝶窦炎致CST伴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多发脑梗死的病例报...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CST)是一种罕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使用,CST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尽管目前CST的死亡率有所改善但仍然较高,多数由误诊引起的延误治疗所致。慢性蝶窦炎致CST伴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多发脑梗死的病例报告较少见,但伴有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CST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有必要迅速识别、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慢性蝶窦炎致CST伴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多发脑梗死,并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明确有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CST伴颈内动脉受累的诊治及预后,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希望为CST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资料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蝶窦炎 动脉血栓形成 梗死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脑梗死病灶分布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琅 陈文军 +2 位作者 濮捷 崔敏 吴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磁共振所见脑梗死灶分布情况。方法对17例经磁共振检查和临床表现证实为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影像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磁共振T2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患者不同...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磁共振所见脑梗死灶分布情况。方法对17例经磁共振检查和临床表现证实为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影像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磁共振T2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患者不同区域的梗死灶数目行数据分析并对梗死区域行叠合处理。结果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后患者的梗死灶常呈多发散在分布,脑桥基底部、中脑基底部、小脑半球为梗死好发区,而丘脑、延髓和枕叶受累相对较少。结论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有独特的梗死好发分布范围和形态,这种特征可能与基底动脉的血供解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血栓形成 梗塞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细菌性脑膜炎为病因的合并脑小血管病影像表现的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晶 张广 +3 位作者 孙宏巍 翟蕴 孙艳艳 汤颖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程中不伴有发热、颈项强直、肢体无力、肢体抽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膜炎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海荣 王晶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9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缓解,闭塞静脉窦开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可能是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手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建林 马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0-62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手术方法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2例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急性颈内动脉切开、血栓取出、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血管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手术方法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2例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急性颈内动脉切开、血栓取出、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血管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完全康复,1例生活自理。随访1-9个月未见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枫 贾爱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3-625,共3页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宝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66-769,共4页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因为脑循环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所继发的脑水肿、梗死、出血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有长期的渐进性头痛、头闷,并反复发作和或进行性加重.……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遗传学系列研究
16
作者 刘焯霖 陈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严童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针对这一问题把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这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的遗传...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严童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针对这一问题把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这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了低HDL-C及其亚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梗塞 血栓形成 系列研究 血管疾病 群体遗传学 常见 HDL-C 亚组分 发现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现状
17
作者 王伟 范一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9-459,共1页
1825年,法国医生Ribes报告1例以头痛和癫发作发病的45岁男性,经尸检证实其症状由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引起,这是全球首篇对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做出详细描述的病例报道。数年后,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御医John Abercrombie报告1位24岁女... 1825年,法国医生Ribes报告1例以头痛和癫发作发病的45岁男性,经尸检证实其症状由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引起,这是全球首篇对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做出详细描述的病例报道。数年后,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御医John Abercrombie报告1位24岁女性在顺利分娩2周后出现头痛和多次癫发作,并死于癫持续状态,随后尸检结果证实其死因为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血栓。由此,人们开始将CVT与产褥期联系起来,并将其视为产褥期的致死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 上矢状窦 尸检结果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产褥期 病例报道 横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夹层并血栓形成致脑梗死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丽娟 张曼婷 +4 位作者 缪麒 孟运乐 余彦耿 张付 李冬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74-576,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41岁,某日驾驶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停在应急车道上的另一辆小型轿车尾部发生碰撞,当时即感头晕,入院时出现神志昏迷、失语、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41岁,某日驾驶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停在应急车道上的另一辆小型轿车尾部发生碰撞,当时即感头晕,入院时出现神志昏迷、失语、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示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急行血栓抽吸术+颅内支架取栓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次日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第3日病情进一步加重,于第5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 夹层 梗死 事故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灌注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清梦 许绿依 +3 位作者 严慎强 张晓程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动脉/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缺血/药物 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脑梗塞死亡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杰 赵晓东 +3 位作者 刘楚德 李清萍 龚志强 叶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颈总动脉血栓形成 外伤性 梗塞死 头部CT检查 右侧大半球 死者家属 动脉梗死 广泛性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