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成MR的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所有RSSI患者发病7 d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进行分级评估和体积测量,使用DMV视觉评分对患者SWI幅度图或最小强度投影图上的DMV可见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可见性较高的DMV低-中分组(评分0~12分,104例)及可见性较低的DMV高分组(评分13~18分,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MV可见性与BG-EPVS分级及体积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RSSI患者151例,平均年龄(69±10)岁,其中男92例(60.9%),女59例(39.1%)。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年龄[(76±5)岁比(65±10)岁,t=-10.875]、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8.7%(37/47)比54.8%(57/104),χ^(2)=7.879]、BG-EPVS分级、BG-EPVS体积[5.67(5.30,5.81)ln mm 3比4.61(3.66,5.30)ln mm 3,Z=-6.772]、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67(6.23,8.43)ln mm 3比4.31(3.53,5.89)ln mm 3,Z=-6.501]均明显高于DMV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总胆固醇[3.74(3.20,4.39)mmol/L比4.09(3.47,4.96)mmol/L,Z=-2.082]、三酰甘油[1.20(0.78,1.86)mmol/L比1.53(1.05,1.99)mmol/L,Z=-2.343]、MoCA量表评分[21.0(20.0,22.0)分比24.0(22.0,25.0)分,Z=-9.862]均低于DMV低-中分组(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1,95%CI:1.070~1.304,P=0.001)、中重度BG-EPVS(OR=2.441,95%CI:1.186~5.024,P=0.015)、较高的BG-EPVS体积(OR=4.987,95%CI:1.218~19.350,P=0.020)和较高的WMH体积(OR=1.285,95%CI:1.044~1.582,P=0.018)与较高的DMV评分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V评分与RSSI患者的BG-EPVS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与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549,P<0.01),与RSSI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年龄、BG-EPVS分级、BG-EPVS体积和WMH体积与RSSI患者的DMV可见性相关;RSSI患者DMV的可见性越差,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7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颅脑MRI结果分为ePVS组及非ePV...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7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颅脑MRI结果分为ePVS组及非ePVS组。记录其年龄、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发病90 d时通过门诊随访,使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神经功能恢复不良(mRS评分>2分)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欧洲五维健康(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 dimensions with 5 l evel s,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对生活质量低劣(EQ-5D评分≤0.5分)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8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ePVS组患者208例(43.1%),非ePVS组患者275例(56.9%)。随访中死亡47例,其中ePVS组内有38例(18.27%)患者死亡,而非EPVS组有9例(3.27%)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中有256例(53.00%)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ePVS组154(74.04%)例,非ePVS组102(37.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436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分析,生活质量低劣者共202例(46.33%),ePVS组110例(64.71%)和非ePVS组92例组(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PVS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OR 1.124,95%CI 1.033~1.223,P=0.006)、生活质量(OR 1.425,95%CI 1.115~1.820,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PVS是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及生活质量低劣的独立影响因素。ePVS组脑出血患者90 d内死亡率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研究机构、作者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共被引的突现情况;使用VOSviewer 1.6.15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49篇文献。2013—2023年的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中国。发文量位列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爱丁堡大学的Wardlaw Joanna M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RI、脑、Virchow-Robin间隙、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卒中和类淋巴系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脑小血管病、痴呆、MRI为当前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弥散成像从2021年至今备受关注。结论近10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脑小血管病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为弥散张量成像等MRI技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成MR的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所有RSSI患者发病7 d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进行分级评估和体积测量,使用DMV视觉评分对患者SWI幅度图或最小强度投影图上的DMV可见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可见性较高的DMV低-中分组(评分0~12分,104例)及可见性较低的DMV高分组(评分13~18分,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MV可见性与BG-EPVS分级及体积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RSSI患者151例,平均年龄(69±10)岁,其中男92例(60.9%),女59例(39.1%)。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年龄[(76±5)岁比(65±10)岁,t=-10.875]、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8.7%(37/47)比54.8%(57/104),χ^(2)=7.879]、BG-EPVS分级、BG-EPVS体积[5.67(5.30,5.81)ln mm 3比4.61(3.66,5.30)ln mm 3,Z=-6.772]、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67(6.23,8.43)ln mm 3比4.31(3.53,5.89)ln mm 3,Z=-6.501]均明显高于DMV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总胆固醇[3.74(3.20,4.39)mmol/L比4.09(3.47,4.96)mmol/L,Z=-2.082]、三酰甘油[1.20(0.78,1.86)mmol/L比1.53(1.05,1.99)mmol/L,Z=-2.343]、MoCA量表评分[21.0(20.0,22.0)分比24.0(22.0,25.0)分,Z=-9.862]均低于DMV低-中分组(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1,95%CI:1.070~1.304,P=0.001)、中重度BG-EPVS(OR=2.441,95%CI:1.186~5.024,P=0.015)、较高的BG-EPVS体积(OR=4.987,95%CI:1.218~19.350,P=0.020)和较高的WMH体积(OR=1.285,95%CI:1.044~1.582,P=0.018)与较高的DMV评分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V评分与RSSI患者的BG-EPVS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与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549,P<0.01),与RSSI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年龄、BG-EPVS分级、BG-EPVS体积和WMH体积与RSSI患者的DMV可见性相关;RSSI患者DMV的可见性越差,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文摘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7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颅脑MRI结果分为ePVS组及非ePVS组。记录其年龄、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发病90 d时通过门诊随访,使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神经功能恢复不良(mRS评分>2分)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欧洲五维健康(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 dimensions with 5 l evel s,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对生活质量低劣(EQ-5D评分≤0.5分)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8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ePVS组患者208例(43.1%),非ePVS组患者275例(56.9%)。随访中死亡47例,其中ePVS组内有38例(18.27%)患者死亡,而非EPVS组有9例(3.27%)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中有256例(53.00%)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ePVS组154(74.04%)例,非ePVS组102(37.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436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分析,生活质量低劣者共202例(46.33%),ePVS组110例(64.71%)和非ePVS组92例组(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PVS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OR 1.124,95%CI 1.033~1.223,P=0.006)、生活质量(OR 1.425,95%CI 1.115~1.820,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PVS是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及生活质量低劣的独立影响因素。ePVS组脑出血患者90 d内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