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髓内和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作者 魏玮 高嵩 +1 位作者 李淑艳 魏庆堂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9年第3期30-30,共1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发生于脊髓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很少。髓内和脑内同时多发这样的病例更为少见。本文就1例颈髓内和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及文献检索状况作一报道,仅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颈髓内多发海绵状血管 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诊断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倩 杨爱慧 +3 位作者 侯伟娜 李凤 于艳民 李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5-7,12,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常规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M患者,均行SWI和常规MRI扫描,对SWI和常规MRI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二者诊断CC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50例CCM患者SWI...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常规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M患者,均行SWI和常规MRI扫描,对SWI和常规MRI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二者诊断CC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50例CCM患者SWI扫描显示,45例表现为多个低信号点,呈现“串珠状”,5例表现“网状”结。常规MRI扫描显示T_(1)WI 40例患者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10例患者表现为高信号;T_(2)WI 35例患者表现为混合信号,中心为高信号,外围为低信号或等信号,15例患者外围信号较均匀,未见明显分层现象。结论相较于常规MRI,SWI对CCM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国才 黄胜 +1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 ;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 9个 ,高信号 7个 ,混杂信号 3个 ;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无占位效应 ;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优于CT ,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CA 实质 平扫 病灶 海绵状血管 信号 高密度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1 位作者 王亮 秦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IHCA)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IHCA的MRI资料。结果:25例病变均为单发,幕上18例,幕下7例,其中大脑半球11例,基底节及丘脑7例,脑干5例,小脑2例,病变形态以类圆形为主,由于反... 目的:分析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IHCA)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IHCA的MRI资料。结果:25例病变均为单发,幕上18例,幕下7例,其中大脑半球11例,基底节及丘脑7例,脑干5例,小脑2例,病变形态以类圆形为主,由于反复多次出血信号不均匀,增强无或轻度强化。结论:脑IH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其它颅内病变有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出血性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真 王林 +4 位作者 祝向东 吴群 史路峰 王勇杰 张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SCM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BSCM患者,其中男性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SCM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BSCM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lO例,平均年龄(41±18)岁,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等。结果:23例患者中病变位于中脑5例,位于脑桥16例,位于延髓2例。这些患者手术方式共采用了枕下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Poppen入路、翼点入路、Kawase入路、经纵裂胼胝体三脑室入路这7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最后两种手术入路均首次应用于BSCM手术。病灶全切22例,次全切l例;结果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5例,无明显变化7例,加重1例,无手术中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随访了3、5年,均恢复良好,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根据BSCM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精确定位病灶,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肿/外科学 血管 海绵状/外科学 室/外科学 引流术 胼胝体/外科学 第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胜 龚沈初 +5 位作者 巴奇 丁文彬 田国才 崔磊 姜洪标 李小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967-97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CT、MRI、MRA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CA的影像学表现 ,其中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 2 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 ,13例...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CT、MRI、MRA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CA的影像学表现 ,其中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 2 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 ,13例行CT增强扫描 ,15例行MRI增强扫描 ,12例行DSA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以单发多见 (17/ 2 0 ,占 85 % )。 2 0例CA检出 2 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 ;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 15个病灶 ,其中 10个病灶无强化 ,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 12个 ,高信号 8个 ,混杂信号 5个 ;T2 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 ,2 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 ,无占位效应 ;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 17个病灶 ,其中 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 ,2个病灶边缘强化 ,8个病灶无强化。 2 0例CA行 3DTOF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影。 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且MRI优于CT ;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 ;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SWI与GRE-T_2~* WI序列用于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小鹏 黄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GRE-T_2*WI)用于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分析3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资料,评估SWI及GRE T_2*WI序列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及大小,并对所显示病变的大小及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GRE-T_2*WI)用于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分析3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资料,评估SWI及GRE T_2*WI序列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及大小,并对所显示病变的大小及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WI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明显高于GRE T_2*WI(77:44,P<0.001);SWI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尺寸明显大于GRE T_2*WI(0.5cm±0.14;0.3cm±0.13,P<0.001)。结论 SWI序列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较GRE T_2*WI敏感,对脑海绵状血管瘤或疑似患者进行常规MR检查时有必要添加SWI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阳永东 杜贻庆 +2 位作者 周晓坤 唐乐建 王文波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根据其病灶的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根据其病灶的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获良好预后,脑干血管瘤原发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肿瘤压迫症状、共济失调、偏瘫、吞咽困难等基本消失,除1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新症状,余大部分患者均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未见手术后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的发生;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根据患者病灶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能显著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不同入路 海绵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脑干出血 被引量:2
9
作者 莫英绪 卢卫 邓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3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误诊 干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0
作者 杜江 陆威成 +1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随访3~36个月,仍有2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肿瘤未全切的8患者中有2例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肿瘤全切的28例患者生存良好,随访未见确切复发。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干肿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11
作者 徐厚池 姜宝英 +2 位作者 张玉海 徐风亮 秦玉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Z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BCA胶栓塞切除25例为实验组,常规方法切除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全切率、出血率、脑水肿、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 目的: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BCA胶栓塞切除25例为实验组,常规方法切除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全切率、出血率、脑水肿、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脑水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NBCA胶栓塞可以显著提高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CA胶 栓塞 海绵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蒋云 任汝楠 +1 位作者 龚涛 盛爱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29-930,共2页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20余天”收入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0余天前出现持续性头晕,左侧卧位时头晕加重,伴恶心、呕吐,胃纳差,近20 d体质量减轻6 kg。无耳鸣和听力改变,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病史:2年前诊断...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20余天”收入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0余天前出现持续性头晕,左侧卧位时头晕加重,伴恶心、呕吐,胃纳差,近20 d体质量减轻6 kg。无耳鸣和听力改变,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病史:2年前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病史。家族史:父母曾有脑血管病病史,已故;大哥已故,死因不详;二哥40多岁时曾患脑血管病(具体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海绵状血管 出血 核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雷震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本组所有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约11.3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再次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再次出血、偏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显微神经外科 术中超声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垚 汤红卫 +3 位作者 陈宏伟 汤群锋 夏震 陈静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CT或MR常规检查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行SWI序列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单发者15例、多发者6例,其中9例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多位临床及影... 目的评价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CT或MR常规检查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行SWI序列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单发者15例、多发者6例,其中9例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多位临床及影像高级职称医师诊断。常规扫描发现病灶53个,其中表现为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征象("铁环征")19个。磁敏感序列发现99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81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18个。结论 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在常规MR扫描无阳性表现或不典型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 海绵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乙碘油瘤体灌注联合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治疗颌面部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附1例报告)
15
作者 刘锡青 刘西霞 李宝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平阳霉素乙碘油 体灌注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治疗 颌面部 多发海绵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异常伴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综合征1例报告
16
作者 王莉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63-64,共2页
软骨发育异常伴血管瘤综合征(Maffucci-sfndvome)极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血管综合征 软骨发育异常 海绵状 多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谢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为观察组患...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MRI检查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0%,准确性为96.8%;CT检查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2.4%,准确性为74.3%。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2.5%,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服务质量、检查效果及疾病早期处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CT检查 脑内海绵状血管 诊断价值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
18
作者 王业满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220-220,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 干占位性病变 多发性肾囊肿 头颅MRI检查 视网膜血管 腹部CT检查 病变 视力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瘤及脑肿瘤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9710777 小脑中动脉重迭部位的动脉瘤破裂病例报告/Koyama S//神经外科.-1995,35(9).-671~673 冀医情9710778 恶性间皮瘤脑转移病例报告/Kitai K//神经外科.-1995,35(3).-172~175
关键词 病例报告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 动脉破裂 转移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南军 恶性间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发育型静脉畸形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MRI研究
20
作者 叶海琪 陈唯唯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研究脑发育型静脉畸形(DVAs)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和具体MRI表现,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4例经MRI增强扫描或SWI确诊的DVA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具体MRI表现,并分析其... 目的研究脑发育型静脉畸形(DVAs)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和具体MRI表现,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4例经MRI增强扫描或SWI确诊的DVA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具体MRI表现,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深度的关系。结果DVAs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20.8%(32/154),具体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11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微出血(6例)和局部脑萎缩(5例)。有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DVAs患者年龄大于无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患者(P<0.05),而两组在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及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As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20.8%,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型静脉畸形 白质高信号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