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中医药治疗脾虚泄泻证
1
作者 朱永丽 肖开颜 +3 位作者 仇正英 何晓蓓 李玉洁 王贵波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脾虚泄泻是中医临床泄泻常见的证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存在难点。根据笔者课题组多年的临床观察,动物的脾虚泄泻发病率逐年增加,西兽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甚至... 脾虚泄泻是中医临床泄泻常见的证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存在难点。根据笔者课题组多年的临床观察,动物的脾虚泄泻发病率逐年增加,西兽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发展为慢性腹泻等,故兽医临床脾虚泄泻的治疗需求日益迫切。中兽医学多采用健脾化湿法治疗脾虚泄泻,较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药物选择多样、疗效稳定、无明显副作用、不易复发等优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有效方法。传统中医学认为脑与肠腑经络相连,生养相通,互相联系形成脑肠互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肽,进而改善脾虚泄泻病患的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调控脑肠肽的情况及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机制,梳理相关文献,从脑肠互动角度阐述脾虚泄泻的发生机制,并对中医药调节脑肠肽与治疗脾虚泄泻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脑肠互动的角度深入探索脾虚泄泻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参考,并为疾病的靶点筛选、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精准治疗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肠互动 肠轴 肠肽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同调研究“醒脑通督”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董爱爱 杨端蓉 +5 位作者 田楠 李丽 赵秀秀 王维峰 王锦锦 薛聆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3-46,5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脑肠肽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山西省针灸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脑肠肽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山西省针灸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通督”针法。以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评价血清脑肠肽分泌水平的改变;同时结合胃肠电图评价胃肠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下肢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M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91.67%)。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IP、NP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血清GAS、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VIP、NPY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而血清GAS、MTL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部、结肠部电幅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胃部、结肠部波形反应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部、结肠部电幅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胃部、结肠部波形反应面积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且能调节脑肠肽类物质及胃肠功能,提高患者肌肉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醒通督”针法 肠肽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陈大全 石祥飞 张宗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将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8例),将实...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将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8例),将实施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38例)。对比两组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d、7d,观察组的颅内压分别为(16.69±2.25)mmHg、(8.44±0.61)mmHg,均较对照组的(21.26±3.28)mmHg、(10.18±0.92)mmHg低(t=7.083、9.717,P均<0.05)。术后7d、30d,观察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24±1.32)分、(12.71±1.55)分,均较对照组的(7.12±1.23)分、(10.06±1.37)分高(t=7.243、7.897,P均<0.05)。术后3 d,观察组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SvO2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较对照组的21.05%低(χ2=4.145,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脑氧代谢及昏迷状态,使其获得良好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控制性减压术 并发症 颅内压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郑直 李双阳 +2 位作者 张建磊 王凌雪 吴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HE染色评价脑损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表达与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能够显著改善ICH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减少脑组织病变,降低IFN-γ、TNF-α和IL-6表达水平,升高BDNF表达水平(P<0.01);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和升高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P<0.01)。结论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可有效减少ICH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向M2型,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ICH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麝香化瘀醒颗粒 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TLR4/MyD88/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峰基于心脑从神理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经验
5
作者 赵新栋 靳燕 +4 位作者 王建青 杜恺 李永 李灵芝 王维峰 《国医论坛》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王维峰教授认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病机为毒邪损伤脑髓,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等密切相关,属于中医“痴呆”“神乱”范畴。基于心脑从神的学术思想,从神出发,以神为总纲,治疗时对神的物质基础以及神存在的场所采用益智开窍针法... 王维峰教授认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病机为毒邪损伤脑髓,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等密切相关,属于中医“痴呆”“神乱”范畴。基于心脑从神的学术思想,从神出发,以神为总纲,治疗时对神的物质基础以及神存在的场所采用益智开窍针法与益智汤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神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 王维峰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力抑郁症疾病研究 探索大脑快乐“开关”——记天津大学医学院教授刘爽
6
作者 周烨 《中国科技产业》 2025年第2期71-71,共1页
当记者走进天津大学医学院实验室,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正在专注地调试一台精密的神经电生理信号采集设备。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动的脑电波图谱仿佛在“诉说”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情绪密码。“特征准确!”刘爽兴奋地抬起... 当记者走进天津大学医学院实验室,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正在专注地调试一台精密的神经电生理信号采集设备。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动的脑电波图谱仿佛在“诉说”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情绪密码。“特征准确!”刘爽兴奋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是她和团队研发的“神工-神心”脑机交互系统,又一次成功捕捉到抑郁症患者的特征脑电信号。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听”,分析受试者的抑郁状态,并给予大脑特定信号刺激,帮助患者重拾笑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状态 神经电生理 电信号 医学院教授 电波 机交互 刘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情绪错误记忆的脑电微状态功能网络分析
7
作者 李宜轩 李颖 +3 位作者 肖倩 王灵月 尹宁 杨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研究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大脑的记忆加工机制.采集不同情绪状态下错误记忆脑电信号,由微状态分析得到各情绪组模板图(微状态1~5),根据微状态拟合结果划分各情绪组记忆再认4个阶段(早期加工、熟悉性加工、情节性回想加工和... 研究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大脑的记忆加工机制.采集不同情绪状态下错误记忆脑电信号,由微状态分析得到各情绪组模板图(微状态1~5),根据微状态拟合结果划分各情绪组记忆再认4个阶段(早期加工、熟悉性加工、情节性回想加工和后提取加工)的时间段,在时间覆盖率有显著差异的微状态内构建相位锁值脑功能网络.从时间、空间2个角度分析脑电信号,结果表明各情绪组的大脑加工模式从情节回想加工阶段出现不同.积极组在前额区活跃的微状态3、5中持续停留且脑功能性强;消极组在微状态1中持续停留且脑功能性差;中性组在中央区活跃的微状态3、4中持续停留.积极组的时间和脑力资源多用于情节联想和推理,消极组的大脑处于低迷状态的时间长,中性组的时间和脑力资源多用于信息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EEG) 情绪 错误记忆 微状态 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8
作者 赵益晶 胡建平 +2 位作者 李猛城 曹代荣 邢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多模态MRI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分叶征、脑膜尾征、囊变/坏死、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分级,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MRI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及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OR=0.705,95%CI 0.539~0.920,P=0.010)、瘤周水肿范围(OR=1.333,95%CI 1.095~1.624,P=0.004)、瘤-脑界面模糊(OR=5.121,95%CI 2.045~12.826,P<0.001)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OR=0.126,95%CI 0.033~0.483,P=0.002)为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模态MRI列线图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3~0.88),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6.67%;其曲线下面积大于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的曲线下面积(Z=3.665、3.904、4.359、3.70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膜瘤 组织侵犯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9
作者 徐菲 刘天平 +4 位作者 关雅今 郝伟超 温鼎声 谢水林 别亚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额颞入路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36 h收集血浆及脑组织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在p<0.05的条件下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剔除外源性代谢物,最后进行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化合物分类、KEGG通路分析及VIP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结果显示,8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149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包括(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反式肉桂酸和肉桂酰甘氨酸。脑组织代谢组学结果显示58个差异代谢物上调,53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2,3-二氢黄酮-3-醇、胍基乙酸(GAA)、N-乙酰-D-色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2-羟基喹啉和N-乙酰-L-天冬氨酸(NAA)。在血浆和脑组织中,前五类化合物中共同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脂质样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以及有机氧化合物。血浆和脑组织的共同代谢通路涉及氨基酸代谢、消化系统、癌症概述和脂类代谢通路。(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GAA、氧化型谷胱甘肽及NA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IS的早期筛查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非靶向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血浆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心同治”探讨壮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10
作者 覃辉 李婉珍 +3 位作者 王凯华 滕红丽 何晓微 岳桂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二者为同源性疾病,此为“脑心同治”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生理病理学基础。壮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与“龙路”“火路”密切相关,该文基...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二者为同源性疾病,此为“脑心同治”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生理病理学基础。壮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与“龙路”“火路”密切相关,该文基于“脑心同治”理论探讨壮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以期为壮医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心同治 壮医 龙路 火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标志物和脑电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丁洁 黄健康 +3 位作者 文洪波 汪捷 丁朋雨 王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的ACI患者218例,根据病灶体积分为大体积组63例、中体积组103例和小体积组52例。检测患者脑电图(δ+θ)与(α+β)功率比[(δ+θ)/(α+β)ratio,DTABR]、大脑对称指数(brainspine interface,BSI)、血清IGF-1和NSE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MRI检查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阿替普酶溶栓后2周、4周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体积组和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小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中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中体积组(P<0.05)。DTABR、BSI、血清NSE与病灶体积(r=0.563,P=0.000;r=0.318,P=0.038;r=0.673,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99,P=0.000;r=0.362,P=0.013;r=0.750,P=0.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与病灶体积(r=-0.572,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DTABR、BSI、血清NSE、病灶体积均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正相关,IGF-1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ACI患者脑电图、IGF-1和NSE与病灶体积和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电描记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病灶体积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梗死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疾病复发恐惧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王萍 胡燕莹 +1 位作者 吴芸芸 郑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4,79,共5页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个体化的复发恐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脑卒中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经济毒性综合...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个体化的复发恐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脑卒中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等对其调查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复发恐惧评分为(38.96±13.60)分,约66.8%的患者存在复发恐惧。经济毒性、述情障碍、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1.14±7.13)分、(67.26±12.23)分和(170.14±41.47)分。患者的疾病复发恐惧情况可分为低复发恐惧-稳定组(36.6%)、中复发恐惧-依从组(33%)和高复发恐惧-依赖组(30.4%)3个剖面类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潜在剖面在年龄、家庭月均收入、脑卒中类型、营养供给情况、经济毒性等项目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脑卒中类型、经济毒性、生活质量是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具有群体异质性,应针对每种类别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复发恐惧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崔大广 杨凯 +3 位作者 肖铃燕 陈军 史东阳 郑以山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32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脑炎/脑病将患者分为脑炎/脑病组和非脑炎/脑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132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脑炎/脑病将患者分为脑炎/脑病组和非脑炎/脑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SFTS患者,62例(46.97%)发生脑炎/脑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毒载量高、使用呼吸机,使用升压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CD4/CD8升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升高、白介素-8(IL-8)、α干扰素(IFN-α)升高、D-二聚体(DD)升高是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载量高、CD8^(+)T细胞计数降低和LDH升高是SFTS患者发生脑炎/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FTS相关脑炎/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毒载量高、CD8+T细胞计数降低和LDH升高的SFTS患者应警惕进展为脑炎/脑病。对于有脑炎/脑病症状的SFTS患者需加强监护,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杨赟 曹孟宸 +1 位作者 李雪 张春爱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7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47例普通...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7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47例普通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设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原菌分布情况、临床症状、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颅脑MRI检查结果。并对新生儿发生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36%,(P<0.05)。观察组惊厥发生率25.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糖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惊厥、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含量是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影响因素,脑脊液糖含量是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化脓性膜炎 新生儿 病原菌特点 影响因素 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华君基于“肾肝脑同治”理论治疗中风经验拾萃
16
作者 张慧 龙华君 +1 位作者 刘雨 胡国恒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23-25,29,共4页
龙华君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治疗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重视多脏同治,防治并重,身心同调。并附医案1则以佐证其临证思路和用药特色。
关键词 中风 肾肝同治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宇 孙培养 +6 位作者 王海宇 邹玲 李难 刘辉 张芳 刘诗洋 储浩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动气针法针刺健侧灵骨、大白穴,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评价手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和头皮针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手功能障碍 动气针法 灵骨 大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古选民 杨晋生 贾云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0-143,153,共5页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道组(接受硬通道微创治疗,n=54)。比较两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等血肿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通道蛋白4(AQP4)、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等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与硬通道组相比,软通道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均较低,且术后血肿排空、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GOS、ADL评分均升高,且软通道组高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降低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血 软通道 微创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探讨开通玄府法内涵
19
作者 吴巍 黄世敬 +1 位作者 杨戈 潘菊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与玄府理论的归纳和分析,发现脑玄府与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呈现出一定的相关联性,并且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及其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不同阶段脑玄府开阖功能受损具有相似性。开通玄府法可应用... 通过对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与玄府理论的归纳和分析,发现脑玄府与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呈现出一定的相关联性,并且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及其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不同阶段脑玄府开阖功能受损具有相似性。开通玄府法可应用在脑白质病各个阶段的治疗中,且开通玄府法具有维护脑神经血管单元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脑白质病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可以阐述开通玄府法的内涵,并为脑白质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病 神经血管单元 稳态 开通玄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温骏 李淑芸 +1 位作者 林嘉辉 余瀛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合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58例(14.0%),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近期皮层下小梗死、陈旧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在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中的比例高于非颅内动脉延长扩张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延长扩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与脑小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 小血管病 急性梗死 白质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