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管尖发生移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敏许 张兰 杨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早产儿在行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后可出现管夹位移而影响疗效。文中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床旁超声引导下行UVC置管术的159例患儿,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对置管... 目的早产儿在行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后可出现管夹位移而影响疗效。文中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床旁超声引导下行UVC置管术的159例患儿,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对置管成功患儿进行监测。根据置管后7 d管尖是否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未移位组,收集2组患儿可疑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UVC管尖移位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UVC置管术,一次性置管成功106例(66.67%)。106例置管成功患儿于置管7 d后行超声和X线胸腹片检查,87例(82.07%)患儿导管管尖未发生移位,19例(17.93%)患儿导管管尖发生移位,其中管尖位置上升5例(4.72%)、管尖位置下降14例(13.21%)。2组间胎龄、体重、导管外固定方式、躁动、针对导管照护时间、脱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胎龄(OR=-1.315,P=0.015)、体重(OR=-1.214,P=0.019)、导管外固定方式(OR=2.164,P=0.007)、躁动(OR=1.354,P=0.014)、针对导管照护时间(OR=1.458,P=0.012)、脱管(OR=2.016,P=0.010)为影响UVC置管术术后管尖移位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UVC置管术后发生管尖移位影响因素众多,临床中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对降低管尖移位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 管尖移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脐旁缠绕固定法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舒文 张舒云 +2 位作者 林娟斌 张秀虹 戴冬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脐旁缠绕固定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45例拟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脐静脉置管成功后对照组(n=67)常规采用密闭式脐周缠绕固定法,干预组(n=78)采用脐旁缠绕固定法...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脐旁缠绕固定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45例拟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脐静脉置管成功后对照组(n=67)常规采用密闭式脐周缠绕固定法,干预组(n=78)采用脐旁缠绕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总留置时间、更换贴膜的次数、导管移位率及脐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更换贴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渗血、脐部皮肤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采用脐旁缠绕固定法,能有效减少更换贴膜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 导管固定 缠绕固定 周缠绕 旁缠绕 部并发症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在已结扎脐带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潘菲 李娜 叶明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499-4501,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已结扎脐带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脐静脉置管的178例患儿,按照脐带是否结扎分为观察组(已结扎)和对照组(未结扎),观察组将已结扎脐带拆开后行脐静...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已结扎脐带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脐静脉置管的178例患儿,按照脐带是否结扎分为观察组(已结扎)和对照组(未结扎),观察组将已结扎脐带拆开后行脐静脉置管,对照组对未结扎脐带行脐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已结扎脐带新生儿中行脐静脉置管为高危新生儿的救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静脉通路选择,也为救治更多高危新生儿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 静脉导管 带结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方法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玉桃 郭晓萍 刘会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导管非标准留置方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新生儿科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105例,根据导管尖端是否位于膈上0.5~1.0 cm分为标准组68例和非标准组37例。标准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导管非标准留置方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新生儿科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105例,根据导管尖端是否位于膈上0.5~1.0 cm分为标准组68例和非标准组37例。标准组置管深度为[体重(kg)×3+9]÷2+1+脐带残端长度,X线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膈上0.5~1.0 cm,留置时间为7~14 d。非标准组置管深度为4~5 cm(足月儿)或3 cm(早产儿)+脐带残端长度,X线片显示尖端位置在T 12~L 2,留置时间最长为5 d。观察两组患儿脐静脉导管(UVC)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肠外营养、血制品、渗血渗液、脱管移位情况及留置时间。比较两组UVC使用期间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腹腔积液、肝脏超声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UVC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肠外营养、血制品及留置期间置管位置出现渗血渗液、导管脱管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3,P<0.01)。两组患儿腹胀、NEC、腹腔积液、肝脏超声异常、ALT异常、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UVC不能顺利、正确留置在理想位置时,采用非标准留置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导管 脐静脉置管术 方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汪丽平 鲁琦 +1 位作者 张海玲 倪雨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84例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后,行床旁胸腹部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干预组...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84例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后,行床旁胸腹部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干预组采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结合胸腹部X线摄片双重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两组导管尖端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导管尖端位置精准率高于对照组,而尖端位置过深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的精准率高,能够在置管过程中精准调节导管置入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 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 导管尖端定位 P波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