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邢莹 鄢文海 +4 位作者 刘计荣 龚光明 许燕 张莹 曹孟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 ,神经丝亚单位M(NF M)及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estin ,NF M及MAP2mRNA在培养前的脐...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 ,神经丝亚单位M(NF M)及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estin ,NF M及MAP2mRNA在培养前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呈阳性 ,培养后 3者表达增强。结论 :直接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着表达神经细胞特有分子的细胞 ,培养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细胞 特有标志物 神经丝亚单位M 微管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促进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 被引量:6
2
作者 袁雅红 王泳 +2 位作者 丁妍 卢智勇 李东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志,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脂肪分化鉴定;以人PMSC和脐血MNC为供体,通过IBMI方法或结合静脉注射(IV)方法,将两种细胞联合或单独移植入经亚致死量辐照预处理的SCID受鼠体内,50只受鼠随机分为5组:联合移植A组(PMSC+脐血MNC,IBMI)、单独移植B组(脐血MNC,IBMI)、联合移植C组(PMSC经IBMI,脐血MNC经IV)、生理盐水对照D组(辐照后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空白对照E组(不辐照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每组10只。在移植后14 d取各组SCID小鼠注射侧和对侧胫骨腔内骨髓细胞,并用FCM检测分析人CD34+、CD45+细胞的植入水平。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FCM检测其表型正常,并成功向成骨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SCID小鼠移植后14 d,照射对照组小鼠仅剩4只存活,其他组小鼠全部存活,B组注射侧及对侧胫骨骨髓腔内的人CD34+、CD45+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A组小鼠的注射侧和对侧。结论:人PM-SC可以提高脐血MNC的植入率,促进早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重建 骨髓腔内注射 脐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向静 江德鹏 +1 位作者 王昌铭 王景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2-355,4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酸(RA)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HCMNCs培养前,胞体较小,呈均一的圆形;培养后,细胞胞体增大,有破骨样细胞和间质样细胞两种形态。破骨样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多个核。间质样细胞胞体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但较骨髓MSCs稍小。RT-PCR检测提示,诱导前HCMNCs中Nestin弱表达,Musashi-1无表达;诱导后两者均表达增强,之后逐渐减弱。结论: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脐血中分离得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HCMNCs,经过EGF和RA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表达一过性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巢蛋白 MUSASHI-1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窦慧慧 于丽 郭文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带间充质干细胞s 移植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内环境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春菊 艾旗 +1 位作者 邓柳霞 余国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5-792,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CDDP)和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肌组织...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CDDP)和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对健康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建模成功者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术后24h生理盐水0.5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d灌胃;CDDP组:术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单纯移植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0.5 mL,生理盐水5 mL/d灌胃;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GFP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mL灌胃。每组随机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术后1周、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e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并在光镜下进行白细胞计数。氮蓝四唑(nitro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NBT)法测定心肌组织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心肌组织浆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根据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的GFP阳性细胞进行移植细胞计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周、4周心功能指标LVFS及LVEF改善(均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周、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减低(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4周心肌组织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SOD活性显著增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术后4周均可见GF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结论: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治疗AMI,可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存活率,拮抗心肌细胞凋亡,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减低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及拮抗氧化应激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脐血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后行为学及胆碱能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贯石 贾芙蓉 +3 位作者 王辉 何欣 张海峰 温剑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6-1188,1194,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脑梗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UCBMC给予脑梗塞大鼠进行治...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脑梗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UCBMC给予脑梗塞大鼠进行治疗。用平横木行走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塞区坏死比例;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浓度和乙酰胆碱酯酶(True choline esterase,TChE)活性。结果:与MCAO组相比,给UCBMC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大脑坏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脑组织中TChE活性和血浆中的TChE活性及Ach水平明显增强和增高(P<0.05)。结论:静脉注射UCBMC可促进脑梗塞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及胆碱能系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脑梗塞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任良强 侯晓晓 +3 位作者 乔平 王圣 廖旺 李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HCMNCs并用Brd U标记,选取25只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心梗组、HCMNCs组,各10只,另取10只为...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HCMNCs并用Brd U标记,选取25只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心梗组、HCMNCs组,各10只,另取10只为假手术组。建模成功后,HCMNCs组大鼠心肌梗死周围注入HCMNCs,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部位注入L-DMEM培养基。移植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Brd U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存活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微血管密度(MVD)、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1、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HCMNCs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降低(P<0.05);与心梗组比较,HCMNCs组LVEDs、LVEDd水平降低,LVEF、F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心梗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HCMNCs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Brd U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均未检测到Brd U标记的阳性细胞,HCMNCs组梗死区可见散在分布的Brd U阳性细胞,参与血管壁的组成。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HCMNCs组CD31、VEGF蛋白光密值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VD减少(P<0.05);与心梗组比较,HCMNCs组CD31、VEGF蛋白光密值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VD增加(P<0.05)。结论 HCMNCs能促进AMI大鼠侧支循环建立,诱导血管新生,对缺血性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脐血单个核细胞 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一涵 刘洪臣 刘文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爱丽 王国征 +2 位作者 代喜平 冯梅 高红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8-1709,共2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目前DMD在治疗上仍然无突破。干细胞可替代局部受损的骨骼肌细胞,改善dystrophin的表达,促进肌肉的再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中医...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目前DMD在治疗上仍然无突破。干细胞可替代局部受损的骨骼肌细胞,改善dystrophin的表达,促进肌肉的再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中医药对干细胞治疗有促进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中医药综合治疗 联合黄芪注射液 脐血单个核细胞 临床研究 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DYSTROPHIN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明胶酶B活性及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婷 刘心 胡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32-1537,共6页
本研究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脐血MNC MMP-9活性和细胞体... 本研究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脐血MNC MMP-9活性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明胶酶谱技术检测脐血MNC中MMP-9的活性。通过微孔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脐血MNC的体外迁移能力,并以不同浓度的rh-TNF-α对脐血MNC进行干预,检测rh-TNF-α对MMP-9活性和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结果表明:脐血MNC经无血清培养24和48小时后,均可检测出MMP-9活性,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371±0.011)%和(1.384±0.01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大剂量TNF-α(500U/ml)作用可致细胞死亡;小剂量TNF-α(<200U/ml)可以上调脐血MNC MMP-9表达,且随着TNF-α剂量增加MMP-9表达增强。小剂量TNF-α(<200U/ml)可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迁移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小剂量TNF-α可上调脐血MNC MMP-9活性,提高脐血MNC的体外迁移能力,此作用可能加速脐血移植后细胞归巢,促进脐血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脐血单个核细胞 MMP-9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多药耐药基因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抗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旭伟 陈元仲 +4 位作者 林振兴 胡建达 吕联煌 梁敏 吴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柔红霉素 脐血单个核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ICOS与转录因子表达的观察
12
作者 闫莉 刘恩梅 黄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49,156,共2页
关键词 特异性转录因子 脐血单个核细胞 新生儿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因子表达 ICOS Th1/Th2 可诱导共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刘江勤 张渝侯 许家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CBMC,并加入集落刺激因子IL?3、SCF、GM?CSF及其组合,培养5d后用TRAP?ELISA法测定每份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BMC培养前有较弱的端粒酶...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CBMC,并加入集落刺激因子IL?3、SCF、GM?CSF及其组合,培养5d后用TRAP?ELISA法测定每份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BMC培养前有较弱的端粒酶活性,加入集落刺激因子体外培养后端粒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以加入IL?3、SCF、GM?CSF组最为显著;CBMC与PBMC培养前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培养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3、SCF、GM?CSF的组合对CBMC端粒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集落刺激因子对CBMC和PBMC均有扩增作用,但CBMC具有更高扩增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脐血单个核细胞 外周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雌鼠压力性尿失禁
14
作者 曹莉莉 徐惠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尿道括约肌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作用。方法采用反复阴道扩张的方法模拟产道损伤建立雌性SD大鼠SUI模型。40...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尿道括约肌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作用。方法采用反复阴道扩张的方法模拟产道损伤建立雌性SD大鼠SUI模型。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组10只、实验组30只(移植组15只,实验对照组15只)。羟乙基淀粉沉淀加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制备HCMNCs,并以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在移植组近端尿道注射已标记HCMNCs 2×106个,对照组注射相同质量PBS液。检测尿动力学指标后获取近端尿道组织,观察荧光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尿道括约肌的变化。结果通过反复阴道扩张可建立SUI大鼠模型,HCMNCs可在受损尿道括约肌内存活、分布,移植组比较对照组尿道括约肌得以较好修复,SUI大鼠控尿能力明显改善。结论 HCMNCs可成功移植到SUI大鼠尿道括约肌,改善控尿,促进尿道括约肌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脐血单个核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向成熟肥大细胞分化
15
作者 陈惠芳 何颖 +3 位作者 张兰珍 刘兆宇 邹泽红 陶爱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上FcεRⅠ受体,以鉴定其成熟程度。成熟的肥大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组织胺及类胰蛋白酶。结果在加入rh SCF和rh IL-6诱导2周以后,肥大细胞即开始表达FcεRⅠ受体,诱导3周后达到高峰,同时细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增多。诱导成熟后的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能有效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织胺。结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可定向诱导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可用于过敏原性的体外评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肥大细胞 组织胺 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介导的HBV宫内垂直传播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娜 王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介导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Ficoll-Hypaque常规分离、纯化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PCR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HBVDNA。结果:HBeAg(+)孕妇血清... 目的:探讨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介导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Ficoll-Hypaque常规分离、纯化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PCR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HBVDNA。结果:HBeAg(+)孕妇血清和PBMCs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0%(25/25)和72.00%(18/25),其新生儿脐血血清和CBMCs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0.00%(15/25)和44.00%(11/25),与HBeA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BMCs内HBV高复制组其新生儿脐血及CBMCs内HBV-DNA阳检率均较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V不仅可通过血清介导HBV宫内垂直传播,还可侵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途径介导HBV宫内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单个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HBV 宫内感染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K8&18阳性胸腺上皮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向T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倩如 杜焱 +4 位作者 苏艳宾 杜英 张清勇 李国喜 胡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通过CK8/18阳性胸腺上皮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ranswell板的共培养,探讨CK8/18阳性TEC对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胸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分离纯化的TEC,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 目的:通过CK8/18阳性胸腺上皮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ranswell板的共培养,探讨CK8/18阳性TEC对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胸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分离纯化的TEC,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免疫磁珠分选CD34+细胞,将TEC种植培养于Transwell双层培养板上层,使其均匀平铺于上层板底部,再将分选后的细胞加入上层小室,经过48小时的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进入下室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分离纯化的TEC经免疫组化鉴定CK8/18阳性。TEC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CD3+CD4-CD8-双阴性、CD3+CD4+CD8-单阳性细胞显著增加,CD3+CD4+CD8+双阳性细胞亚群细胞减少,CD8单阳性细胞增加不明显;CD45RA阳性细胞比率无显著变化,CD45RO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结论:CK8/18阳性TEC能选择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CD4+T细胞和CD45RO+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凤清 孙海梅 +6 位作者 曾晓蓓 李宝红 张华 王秀琴 杨慧 鲁玲玲 赵春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 5 0~ 10 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脐血单个核细...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 5 0~ 10 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生分化和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 (nestin) ,并最终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 (GFAP)抗原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协同作用对脐血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提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增生和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神经元样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潜能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样细胞 细胞 增生 实验研究 神经元样 神经巢蛋白 神经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怡 毕来喜 +3 位作者 胡旭东 钱红兰 胡晓霞 俞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苯对造血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氢醌,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苯对造血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氢醌,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结果:氢醌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并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氢醌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为50μmol/L,细胞凋亡的高峰时间为10h。氢醌能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与药物浓度和和作用时间有关,以75μmol/L作用8h较为显著。结论:苯代谢产物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和坏死可能是苯中毒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诱导 氢醌 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研究 坏死 结论 高峰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损伤骨髓基质细胞致造血细胞应激诱导性早衰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丽溶 宋小英 +2 位作者 景鹏伟 王亚平 王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8-1186,共9页
目的:探讨抑瘤浓度下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骨髓基质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以及该作用对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及人骨髓基质细胞株HS-5对不同浓度5-FU的敏感性。5-F... 目的:探讨抑瘤浓度下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骨髓基质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以及该作用对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及人骨髓基质细胞株HS-5对不同浓度5-FU的敏感性。5-FU作用HS-5后,结晶紫染色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及Hoe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因子KL、GM-CSF、RANTS、SDF水平。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h UCB-M NC)与HS-5共培养后,台盼蓝染色计数h UCB-M N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OS水平、CD34+细胞百分率;酶学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的h UCB-MNC。结果:5-FU 12.5-100μg/ml对M CF-7、HCT-116和HS-5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中HS-5对5-FU更为敏感。5-FU作用后HS-5细胞周期阻滞,凋亡率上升,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造血生长因子分泌降低,炎性趋化因子升高。与经5-FU作用的HS-5共培养后,h UCB-MNC数量及CD34+细胞比例降低,G1期阻滞,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胞内ROS含量显著上升,衰老的造血细胞增多。结论:5-FU可导致骨髓基质细胞氧化损伤、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改变,诱发造血细胞氧化应激性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骨髓基质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