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单倍体相合造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清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与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爽 范振海 +5 位作者 刘祖林 王钰莹 方宁 喻皇飞 刘金伟 余丽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清(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erum,CBS)对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基本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以含3%CBS加7... 目的:探讨人脐血清(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erum,CBS)对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基本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以含3%CBS加7%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CBS组)或10%FBS(FBS组)的完全培养基培养hUC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与细胞周期,显微镜下测定细胞表面积和表达β-半乳糖苷酶细胞百分率,MTT法检测光密度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CBS组和FBS组均表达CD44、CD105、CD90、CD73,不表达CD45、CD34、CD11b、CD19和人白细胞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但与FBS组比较,CBS组表达CD90细胞百分率更低,G0/G1期细胞比例较少,细胞增殖指数较高(P<0.05)且细胞表面积也明显更小(P<0.05)。CBS组生长曲线较FBS组左移,峰值更高,细胞倍增时间48.37 h,FBS组则为54.43 h。FBS组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CBS组(P<0.05)。结论:部分CBS合用FBS培养hUCB-MSCs能更好地促进细胞增殖,并更好地保持hUCB-MSCs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延缓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段素娟 崔雯雯 +1 位作者 柳星 黄国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0-875,共6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C-MSCs置于流动小室系统中,分别施加不同强度(1、2、3、4 dye/cm^2)的流体切应力作用2 h、6 h,以未施加切应力的hUC-MSCs为静态对照...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C-MSCs置于流动小室系统中,分别施加不同强度(1、2、3、4 dye/cm^2)的流体切应力作用2 h、6 h,以未施加切应力的hUC-MSCs为静态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比较各组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骨架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Ki67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静态杂乱无章的细胞相比,流体切应力作用后hUC-MSCs顺着流体方向排列。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流体作用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肌丝延长,与2 dye/cm 2切应力作用2 h组相比,2 dye/cm^2切应力作用6 h组细胞骨架被进一步拉长,部分细胞骨架呈松散状态。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静态对照组与不同梯度流体切应力作用组ICAM-1、Ki6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41,P=0.000;F=11.336,P=0.001),其中1、2、3、4 dye/cm^2切应力流体作用后细胞表面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4±0.32、9.77±1.19、6.70±0.92和5.69±0.72,较静态对照组的1.00±0.28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dye/cm 2、4 dye/cm^2切应力组Ki6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0.09和0.04±0.02,较静态对照组的1.00±0.24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流体切应力作用后,hUC-MSCs顺流体方向排列,流体切应力作用2 h可促进hUC-MSCs黏附,随着流体切应力作用强度的增加,细胞增生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氧应激促进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自噬
4
作者 尹姣姣 李兵 +3 位作者 赵强 张姝婷 潘耀柱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压低氧应激条件下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装置培养MSC,将压力控制在41.1 k Pa,氧气浓度控制在1%,在0、4、8、16、24和48 h收取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 目的:探讨低压低氧应激条件下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自噬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装置培养MSC,将压力控制在41.1 k Pa,氧气浓度控制在1%,在0、4、8、16、24和48 h收取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自噬标记性蛋白LC3B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自噬抑制剂羟氯喹(8μg/ml)和三甲基腺嘌呤(5 mmol/L)处理细胞,观察低压低氧条件下,抑制自噬后M SC的存活状况。结果:低压低氧培养M SC后LC3Ⅱ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转录水平在8 h时间点上调最明显;低压低氧培养MSC 8 h,自噬抑制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低压低氧应激可以促进MSC自噬活化,该活性对MSC的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