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亲缘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二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永民 宋华 +8 位作者 杨世隆 石淑文 魏健 陈英虎 张玲燕 陈文君 陆亚红 沈红强 钱柏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关键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异基因骨髓 儿童白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亲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钟雪云 陈运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年第5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伦理学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爱励 王兆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8期548-550,共3页
脐带血中富含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各种类型的定向造血组细胞,其中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其数量随胎龄增长而减少。脐血中的基质细胞有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功能。脐血中的淋巴细胞高于成人外周血,以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为主。脐血中不含病... 脐带血中富含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各种类型的定向造血组细胞,其中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其数量随胎龄增长而减少。脐血中的基质细胞有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功能。脐血中的淋巴细胞高于成人外周血,以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为主。脐血中不含病毒、肿瘤细胞。脐血造血细胞的采集、分离及保存方法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细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元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血便当作废物而被丢弃。通过最近几年的体外与动物模型研究,这一继骨髓、外周血液和胎肝之后的新的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近3年来不但深入做了实验研究,而且还建立了本国(例如法国)和国际的多中心协...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血便当作废物而被丢弃。通过最近几年的体外与动物模型研究,这一继骨髓、外周血液和胎肝之后的新的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近3年来不但深入做了实验研究,而且还建立了本国(例如法国)和国际的多中心协作项目进行临床移植试验并获得良好疗效,并且正在筹建人脐带血库以随时供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1992年1月5日至8日在法国昂西(Annecy)召开了一次关于胎儿与新生儿细胞移植与反转录病毒基因治疗的国际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反转录病毒基因 胎肝 动物模型研究 临床移植 细胞亚群 成人骨髓 造血细胞 集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双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焕君 陈兴华 +1 位作者 张文邦 郭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接受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位年龄为11(2-13)岁... 目的:探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接受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位年龄为11(2-13)岁,中位随访18(7.5-21)个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植入情况、GVHD发生率、感染等并发症及生存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全部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1.11±1.27 d、12.44±3.36 d。1例发生Ⅰ度急性消化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好转,后期该例患者发生浅表性胃炎及慢性消化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目前临床随访中。无一例患儿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3例,CMV感染5例,细菌及真菌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例患儿移植后1个月内均表现为完全供者嵌合,随访两年,9名患儿全部生存,未出现复发或发生Ⅱ-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移植相关死亡患儿。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时GVHD发生率低,程度轻,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无HLA全相合配型患儿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乔淑敏 陈广华 +3 位作者 王易 胡绍燕 孙绪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6-720,共5页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徐丽昕 刘周阳 +6 位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李晓红 闫蓓 杨雪良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4-7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SAA-II)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均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SAA-II)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均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3方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环磷酰胺(CTX)方案+福达拉滨(Flu)方案,其中2例患者加用马法兰(Bu);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方案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MMF)+短程甲氨喋呤(MTX)+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8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血象好转: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1.9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4.6 d。I-II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25%,Ⅲ-Ⅳ度aGVHD发生率12.5%,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5%。结论:联合脐带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II安全可行,疗效显著,临床可以对其进一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预处理方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红 吴晓雄 +7 位作者 曹永彬 刘周阳 徐丽昕 李晓红 吴亚妹 刘蓓 闫蓓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4-12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高危26例。病种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3例,脾边缘带淋巴瘤ⅣB 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ⅣB 1例。结果表明,30例全部获得了顺利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9例(63%),其中Ⅲ-Ⅳ6例(20%);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25(32%),其中广泛型1例,局限型7例;复发3例,复发时间在移植后中位数300 d(128-455 d);死亡8例,其中1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ⅣaGVHD并同时复发,5例死于感染、脏器衰竭。结论:应用脐带MSC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6例难治/复发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9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杨雪良 李松威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3-1057,共5页
本研究分析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T)移植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13年6月完成的36例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后的资料,分析... 本研究分析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T)移植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13年6月完成的36例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后的资料,分析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情况。结果表明,36例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及14 d,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3.8%,cGVHD发生率为37.5%,广泛性cGVHD仅为6.25%,2年总生存为76.9%。结论: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对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是用于有高危因素和无全相合供者患者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冬梅 王志东 +6 位作者 丁丽 郑晓丽 闫红敏 薛梅 朱玲 刘静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4-10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肺部感染的影响,以期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免疫同时有无升高感染的发生率。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对83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其...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肺部感染的影响,以期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免疫同时有无升高感染的发生率。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对83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其中单纯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42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41例,监测时间16-72个月。结果表明,单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共有21例合并肺部感染,包括真菌、病毒、细菌、结核、卡氏肺孢子虫等,其发生率(50±7.72)%,共有3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其发生率(73.81±6.78)%。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组共有15例合并肺部感染,其发生率(36.59±7.52)%,共有3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78.05±6.46)%。两组之间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并未增加感染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淑敏 王易 +1 位作者 宋秀玲 岳屹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7-1850,共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及治疗是影响移植成功的关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可以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促进造血恢复,支持造血。此外,hUC-MSC...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及治疗是影响移植成功的关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可以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促进造血恢复,支持造血。此外,hUC-MSC对多种免疫细胞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避免和减轻宿主免疫应答,对治疗GVHD有一定疗效。本文就hUC-MSC在HSCT中的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3例报告
13
作者 管丽蔷 姜帆 +2 位作者 陈姣 刘周阳 孙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9月行非血缘UCBT治疗的3例M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走路障碍、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2例出现智力落后;...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9月行非血缘UCBT治疗的3例M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走路障碍、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2例出现智力落后;3例均出现溶酶体芳基硫酸脂酶A(ARSA)下降,头部MRI均示脑白质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3例均为ARS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3例均行非血缘UCBT,使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白消安方案预处理,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均植入成功,移植后1个月内全血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状态,头部MRI均提示脑实质病变逐渐停止进展,ARSA均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儿均出现感染,2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GVHD),1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c GVHD),经抗感染及调节免疫治疗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8月,3例患儿均存活,其远期疗效及神经系统恢复情况仍需长期随访。结论 UCBT是阻止MLD进展的一种安全及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慧珠 郑晓丽 +4 位作者 王志东 韩冬梅 丁丽 闫洪敏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1157,共7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儿童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hiHSCT)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0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接受hi-HSCT的47例儿童高危或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儿童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hiHSCT)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0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接受hi-HSCT的47例儿童高危或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联合输注UC-MSC,将病例分为2组,一组为传统hi-HSCT组,从2003年11月至2011年9月共13例;另一组为UC-MSC+hi-HSCT组,从2011年10月到2014年11月共3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0.5-67)个月。结果:UC-MSC输注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患者在粒系及血小板植入率、植入时间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UC-MSC+hi-HSCT组和hi-HSCT组,3年累积生存(OS)分别为70.6%和23.1%(P=0.004)、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2.9%和0(P=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1.8%和46.2%(P=0.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RR分别为32.4%和53.8%(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病率分别为91.2%和38.5%(P=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发病率分别为44.1%和92.3%(P=0.003),Ⅰ-Ⅱa GVHD发病率分别为26.5%和61.5%(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Ⅲ-Ⅳa GVHD发病率分别为17.6%和30.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发病率分别为26.5%和30.8%,出血性膀胱炎(HC)分别为35.3%和7.7%,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9%和4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在儿童中应用是安全的,能提高hi-HSCT后3年OS、DFS,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在儿童hiHSCT中,UC-MSC能减轻a GVHD发生率,但增加了早期CMV血症发病率,对造血植入、肺部感染及疾病复发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恶性液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红云 陈果 +2 位作者 曾韫璟 张曦 高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96-2300,共5页
目的探讨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2018年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资料,比较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28例患者(输注组)与未输注脐带间充质... 目的探讨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2018年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资料,比较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28例患者(输注组)与未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24例患者(未输注组)出血性膀胱炎的持续时间、反应率及疼痛评分,观察脐带间充质细胞输注的安全性。结果输注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未输注组(100.0%vs 45.8%);输注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较未输注组明显缩短[(20.6±13.5)d vs(33.9±21.7)d,P<0.05]。与未输注组比较,输注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6.3±14.8)d vs(38.9±24.0)d,P<0.05];镜下血尿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31.3±13.6)d vs(48.9±22.0)d,P<0.05]。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不增加血CMV及尿BKV感染率。结论脐带间充质细胞能明显缩短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病程,减少痛苦,改善预后,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膀胱炎 脐带间充质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CMV病毒 BK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9 位作者 李杰平 陈幸华 张曦 刘红 曾东风 朱丽丹 彭贤贵 高力 高蕾 孙爱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l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造血重建...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l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性 移植 同种 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牧 漆佩静 +5 位作者 李刚 孟恒星 徐燕 李长虹 王亚非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 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耘 黄绍良 +3 位作者 陈凤英 黄文革 魏菁 车丽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4-650,共7页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途径移植经亚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的BALB/c鼠。200只受鼠随机分为4组:骨髓腔内注射组(IBM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放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50只。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FNPB在受体内的分布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GVHD情况。【结果】①荧光际记FNPB体内动力学显示直至输注后72h,供体FNPB经IBMI后主要积聚于注射侧骨髓腔内,肺部滞留很少。而IV组及IBM组非注射侧骨髓中的FNPB细胞数显著少于IBM组注射侧,IV组非造血组织器官如肺部有明显供体细胞滞留。②同种异基因小鼠CBT模型中IBM组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IV组,无GVHD,移植后90d存活率达到90%,注射侧胫骨植入水平(29.53±6.64)%,较IV组有显著改善。③IBM输注侧骨髓中供体HSCs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速度明显优于非注射侧骨髓。【结论】成功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并证实IBMI途径对促进HSCs植入,造血免疫功能重建,提高UCBT效果方面优于IV途径,多部位IBMI可能更有利于HSC归巢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移植 动物模型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0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邱大发 任志娟 +3 位作者 简黎 郭子文 何慧清 许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分析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白血病的患者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与环磷酰胺(Bu Cy)(或)全射照射/环磷酰胺(TBI/Cy)TBI/Cy)±氟达拉滨(Flu)±... 目的:分析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白血病的患者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与环磷酰胺(Bu Cy)(或)全射照射/环磷酰胺(TBI/Cy)TBI/Cy)±氟达拉滨(Fl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脂(MMF)±甲氨蝶呤(MTX)。结果:28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外周干细胞移植发生移植排斥,1例非血缘脐带血移植发生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11~2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14~5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Ⅰ度12例(42.9%),Ⅱ度6例(21.4%),Ⅲ~Ⅳ度3例(10.7%);26例可评价患者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局限型8例(30.8%),广泛型4例(15.4%);移植相关死亡11例(36.7%);复发3例(10%)。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51.5±9.5)%及(56.1±9.1)%,生存分析表明Ⅱ~Ⅳ度a GVHD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5.924,(95%CI 1.626~21.576,P=0.007)。结论:移植后出现中重度a GVHD是影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干细胞移植 脐带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扩增与收获脐带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秀波 宋克东 +4 位作者 刘天庆 殷轶群 郝永杰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818,共11页
目的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方法为在不添加血清、只添加细胞因子组合(SCF15ng·... 目的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方法为在不添加血清、只添加细胞因子组合(SCF15ng·mL-1,FL5ng·mL-1,TPO6ng·mL-1,IL-315ng·mL-1,G-CSF1ng·mL-1,GM-CSF5ng·mL-1)及海藻酸钙壳聚糖胶珠包被基质细胞支持的条件下,采用玻璃包被的聚苯乙烯(Glass coated styrene copolymer,GCSC)微载体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策略,考察了UCB-HSCs与UCB-MSCs在转瓶及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 bioreactor,RWVB)内的共培养。结果RWVB中的扩增效果最佳,12天内有核细胞(Nuclear cells,NCs)扩增了3.7±0.3倍;集落形成细胞(Colony-forming units in culture,CFU-Cs)扩增了5.1±1.2倍;CD34+CD45+CD105-(HSCs)细胞扩增了5.2±0.4倍;CD34-CD45-CD105+(MSCs)细胞扩增了13.9±1.2倍。培养结束后,通过自由沉降的方法分离UCB-HSCs和粘附在GCSC微载体表面的UCB-MSCs。同时,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粘附在GCSC微载体表面上的细胞能够向骨、软骨及脂肪细胞分化;并能够表达间质细胞相关表面标志CD13,CD44,CD73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细胞的相关表面标志CD34,CD45及HLA-DR,与骨髓MSCs相一致。结论为添加细胞因子、基质细胞及微载体支持的条件下,在生物反应器内能够实现UCB-HSCs和UCB-MSCs的同时扩增与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肝细胞 生物反应器 扩增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