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晨虹 萧根秀 梁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应用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与胎儿监护仪对240例高危孕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波S/D<3、NST评分≥7分,胎儿预后良好;S/D≥3、NST评分<7分,胎儿预后不良。提示: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S/D与N... 应用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与胎儿监护仪对240例高危孕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波S/D<3、NST评分≥7分,胎儿预后良好;S/D≥3、NST评分<7分,胎儿预后不良。提示: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S/D与NST阴性预测值近似,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弥补了单纯NST判断高危儿预后的不足,提高了对胎儿监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多普勒 血流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监测狼疮肾炎患者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东 詹钟平 +4 位作者 田媛媛 王淑平 詹雁峰 陈冬莹 梁柳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狼疮肾炎(LN)孕妇不良妊娠结局(APOs)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8例LN妊娠患者。结果共有39例为妊娠期初发LN,119例为妊娠前已确诊LN。118...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对狼疮肾炎(LN)孕妇不良妊娠结局(APOs)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8例LN妊娠患者。结果共有39例为妊娠期初发LN,119例为妊娠前已确诊LN。118例(74.7%)患者发生1种或1种以上胎儿APOs,40例(25.3%)未发生任何胎儿APOs。54例(34.2%)发生妊娠丢失,104例(65.8%)活胎分娩,其中足月产49例,早产55例,IUGR 24例,胎儿宫内窘迫14例,新生儿狼疮9例。胎儿脐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出现APOs组的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值均高于未出现APOs组(P<0.05)。受试者运算特征曲线(ROC)中三个多普勒参数曲线下面积均为0.7(95%CI 0.6~0.8)。PI、RI、S/D的最佳截点为0.9、0.6、2.5,其敏感性分别为28.3%,45.7%,39.1%,特异性分别为97.2%,80.6%,90.0%。结论 L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尤其是妊娠丢失和早产。脐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是监测LN患者孕晚期胎儿生长情况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胎儿动脉彩色多普勒 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丢失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东 王竹 +2 位作者 田媛媛 赖雪恩 陈冬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2-286,302,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APO)的发生情况以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预测APO发生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3例SLE合并妊娠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APO)的发生情况以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预测APO发生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3例SLE合并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孕妇妊娠时平均年龄为(29.2±3.7)岁,范围19~40岁。发生APO 169例(169/273,61.9%),包括60例妊娠丢失、56例早产、12例新生儿狼疮、21例胎儿宫内窘迫、20例宫内发育迟缓。共118例患者在妊娠28~34周行胎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彩超检查,其中有APO65例,无APO 44例。合并APO组的搏动指数(1.00±0.25和0.88±0.16,P=0.004)、阻力指数(0.81±0.42和0.59±0.08,P<0.001)、S/D(2.92±0.95和2.30±0.51,P<0.001)均高于未发生APO组。【结论】SLE妊娠易发生APO。胎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彩超检查是晚孕期监测APO的重要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不良妊娠结局 胎儿 动脉血流多普勒彩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佳倞 耿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4例MCDA sIUGR(sIUGR组)及同期分娩的42例非复杂性MCDA(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4例MCDA sIUGR(sIUGR组)及同期分娩的42例非复杂性MCDA(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UGR组异常脐带入口的发生率(45.8%)较对照组高(7.1%)(P<0.05);sIUGR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孕周(大胎儿出生体质量1917.71±473.58 g,小胎儿1335.83±412.79 g;分娩孕周33.59±2.59周)均低于对照组(大胎儿出生体质量2329.52±392.42 g,小胎儿2140.95±392.42 g;分娩孕周35.79±2.21周)(P<0.05);sIUGR组新生儿轻度脑损伤发生率(52.1%)、转NICU率(70.8%)均高于对照组(15.4%、38.1%)(P<0.05)。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sIUGR患者中,Ⅰ型的大胎儿、小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别高于Ⅱ型及Ⅲ型(P<0.05)。sIUGR组3种分型之间,新生儿发生轻度脑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中有20对围产儿均存活,4例存活儿围产期死亡;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孕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分别为20.0%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3种分型之间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sIUGR组的3种分型中,Ⅱ型及Ⅲ型sIUGR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Ⅰ型。sIUGR围产儿预后与脐血流多普勒频谱类型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动脉血流多普勒频谱 脑室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