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思佳 章梦薇 +7 位作者 朱玉森 刘静红 王忠辉 藏培卓 石强 王强 梁传声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脊髓血管病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的危害与处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建生 张鸿褀 +2 位作者 王志潮 赵京晶 柳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393-400,405,共9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和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HM)的危害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与1例脊髓髓内AVM合并VHM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使用GC治疗...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和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HM)的危害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与1例脊髓髓内AVM合并VHM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使用GC治疗后使患者原有的脊髓功能障碍迅速加重。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手术切除与血管内栓塞动静脉瘘口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术前GC对VHM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及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①应用GC治疗3 d后,评价脊髓功能的改良Aminoff-Logue评分均上升(病情恶化)。步态评分:22例均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20.045,P<0.01;小便评分:除1例无变化,其余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19.048,P<0.01;大便评分:除5例无变化外,其余17例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15.059,P<0.01。②术后1个月,步态评分:8例恢复到用药前,14例上升;小便评分:11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10例上升,1例下降;大便评分:15例恢复到用药前状态,7例评分上升。③术后6个月步态评分与用药前比较,3例评分降低(进步),11例上升;小便评分12例恢复,7例较用药前改善,3例比用药前差;大便评分有6例评分下降,2例上升。④术后6个月综合状态评定:正常2例(9.1%),基本正常7例(31.8%),轻度异常9例(40.9%),中度异常3例(13.6%),重度异常1例(4.5%),其中正常和基本正常占40.9%。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VHM易误诊为急性脊髓炎。使用GC治疗后,可致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短期内进一步恶化。早期手术切除或栓塞动静脉瘘口缓解VHM是挽救脊髓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糖皮质激素类 疾病恶化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静脉高压性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际斌 崔玲玲 +4 位作者 韩鹏 高思佳 李燕燕 袁逍 谷连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 目的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丁岩 李存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MRI和CE-MRA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城霞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在MRI、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中的特征性表现,评估MRI和CEMRA在诊断SCVM上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经DSA证实的SCVM病例和14例DSA阴性的对照病例行1.5T或3.0TMR平扫、增强及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在MRI、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中的特征性表现,评估MRI和CEMRA在诊断SCVM上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经DSA证实的SCVM病例和14例DSA阴性的对照病例行1.5T或3.0TMR平扫、增强及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检查。由3位神经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MRI和CE-MRA图像进行评估,并以DSA诊断为金标准,对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3位医师运用MRI、MRI联合MRA诊断SCVM的敏感度为93%~100%、100%,特异度为93%~100%、93%~100%,符合率为57%~64%、71%~86%。结论:MRI和CEMRA诊断SCVM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RI与CEMRA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符合率,明确SCVM的分型和供养血管,从而指导并优化DSA和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脊髓血管疾病 动静脉畸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疗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熊辉 王振宇 刘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79,共4页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spin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又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1903年Hadlich报道了第一个SCM病例,9年后Schultze成功切除了1例29岁患者的SCM病灶[1]。SCM发病率较低,随着MRI应用于SCM诊断,其...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spin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又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1903年Hadlich报道了第一个SCM病例,9年后Schultze成功切除了1例29岁患者的SCM病灶[1]。SCM发病率较低,随着MRI应用于SCM诊断,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但SCM的自然病程尚不十分清楚,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笔者在回顾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现状 脊髓血管畸形 MALFORMATION 治疗方式选择 CAVERNOUS 病灶切除 海绵状血管 海绵状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疾病 血管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旭阳 洪楠 +4 位作者 徐建民 张富涛 杨志丽 马世亮 郭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确诊SCVM患者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以术中所见及术后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以及CTA显示增粗供血动脉及瘘口...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确诊SCVM患者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以术中所见及术后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以及CTA显示增粗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的符合率。结果85例SCVM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9例、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AVF)10例、脊髓动静脉畸型(SAVM)12例及海绵状血管瘤(CM)4例。CTA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率分别为85.88%(73/85)和92.94%(79/85)。除4例CM CTA及DSA结果均为阴性外,CTA显示81例SCVM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86.42%(70/81)和82.72%(67/81)。结论脊髓CTA能较准确显示CM之外大部分SCVM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动静脉瘘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一书出版
8
作者 李臻 马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1,共1页
20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汪忠镐院士、中国著名脑血管疾病介入专家马廉亭教授主审,韩新巍教授联合水少锋教授、滕军放教授、许予明教授、连亚军教授和卢红教授主编的《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一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 20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汪忠镐院士、中国著名脑血管疾病介入专家马廉亭教授主审,韩新巍教授联合水少锋教授、滕军放教授、许予明教授、连亚军教授和卢红教授主编的《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一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版印刷5000册。该书出版填补了河南省脊髓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著的空白。全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大篇章,21个章节,共计44万余字。总论中对脑脊髓血管疾病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血管应用解剖、常用介入诊疗技术、临床诊疗范同及病种等作了扼要的阐述:各论中按颅内外动脉、静脉系统分别对有关疾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介入治疗基本策略(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技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和并发症防治、随访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结构布局合理,内容充实,突出了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出版 脊髓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中国科学院 介入诊疗技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性病变修订分类
9
作者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修订分类 脊髓动静脉病变 脊髓动脉瘤 肿瘤性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10
作者 白帆 黄艾华 +6 位作者 朱磊 刘明浩 杨超 刘丹杰 郭姗姗 刘柳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该疾病患者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极易被误诊为LDH,导致延误治疗,致残率较高[3-4]。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收治了1例长期误诊为LDH的SDAVF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该病例的特点,现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同时通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以达到减少误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误诊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 3D CE-MRA脊髓动脉成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燕燕 高思佳 +3 位作者 王永峰 孙文阁 袁逍 曹际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评价3T三维动态增强MRA(3DCE-MRA)对脊髓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其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34例行脊柱MR平扫加增强的患者,同时行3DCE-MRA检查,所得的原始图像经减影后,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 目的:评价3T三维动态增强MRA(3DCE-MRA)对脊髓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其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34例行脊柱MR平扫加增强的患者,同时行3DCE-MRA检查,所得的原始图像经减影后,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充分显示脊髓血管并观察其特征:①脊髓前动脉(ASA)和Adamkiewicz动脉(AKA)的显示率;②AsA影像学解剖特征;⑧AKA影像学解剖特征。结果:34例病例在3DCE-MRA图像上确切显示ASA31支(91.2%),ASA显示范围为T7-L3;AKA的显示率为85.3%(29/34),其中5例可见副AKA,AKA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升动脉的有19例(19/34.65.5%).28例起源于T8-L2水平(28/29,96.6%)。ASA的平均直径为(1.20±0.22)mill,男性组为(1.16±0.22)mm,女性组为(1.25±0.21)mm:AKA起始部的平均直径为(1.06±0.29)mlTl,男性组为(1.11±0.28)mm,女性组为(1.01±0.30)mm;AKA汇人ASA前平均直径为(1.03±0.18)ITlm,男性组为(1.02±0.15)mm,女性组为(1.04±0.21)mm。各血管平均直径男女组间无性别差异(P〉O.05)。结论:脊髓动脉的解剖结构复杂,用3DCE-MRA检查可以对其进行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兔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鸿祺 吴少帅 +5 位作者 李永忠 滕梁红 张智萍 郭德玉 卢德宏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41-546,共6页
目的建立脊髓静脉高压的兔模型,用于脊髓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8只,正常对照组4只。对实验组兔行左侧肾动静脉的端-侧吻合,构建动静脉瘘。结扎左侧肾动静脉的肾门端,在左、右肾静脉之间结扎下腔静... 目的建立脊髓静脉高压的兔模型,用于脊髓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8只,正常对照组4只。对实验组兔行左侧肾动静脉的端-侧吻合,构建动静脉瘘。结扎左侧肾动静脉的肾门端,在左、右肾静脉之间结扎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在降结肠静脉以近结扎下腔静脉的远心端,使左侧肾动脉的血流经动静脉瘘口进入下腔静脉,再经腰静脉返流到椎旁静脉丛,继而逆流入硬脊膜内的脊髓冠状静脉丛,造成脊髓静脉高压环境。术后1、3、7、14d及以后每周评价兔的双侧后肢运动、感觉功能(共计5周)。实验组术后分为早(≤3d)、中(4d至3周)、晚(>3周)3期,从存活的每期兔中随机抽取2只,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造影,了解瘘口通畅及血流情况;行磁共振扫描,观察脊髓的影像学改变;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脊髓组织结构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只麻醉,不实施手术,抽取2只行MRI和病理检查,作为与模型组对照的基准。结果实验组18只兔中,死亡5只,存活13只。与术前相比,术后实验组兔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有所下降,术前兔的运动功能评分为4.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3.1±0.5,第2周2.6±0.5,第4周2.9±0.8;术前感觉功能评分为0.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4.9±1.7,第2周6.3±1.6,第4周5.4±2.6。造影显示实验组抽取的6只兔中,早期2只兔瘘口均通畅;中期1只瘘口存在,1只部分闭塞;晚期2只瘘口均闭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RI显示,瘘口通畅的实验组兔,胸腰段脊髓异常信号,病理检查显示,脊髓实质淤血,但水肿及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但模型的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模型 动物 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4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国辉 段传志 +4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何旭英 李维 李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4,19,25,共4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起病隐匿,常易误诊致病程延长,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为了探讨SDAVF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于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患者,现报道...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起病隐匿,常易误诊致病程延长,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为了探讨SDAVF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于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于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SDAVF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0~71岁,平均(52.3±1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的MRA在脊髓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孝朋 王海宝 +2 位作者 柏亚 宋文 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通过3.0 TMRI检查,探讨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的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脊髓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血管成像,所有患者均使用8通道相控阵列线圈。结果髓内3例,髓周5例,硬膜外2例... 目的通过3.0 TMRI检查,探讨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的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脊髓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血管成像,所有患者均使用8通道相控阵列线圈。结果髓内3例,髓周5例,硬膜外2例。10例中8例可见明显迂曲的流空血管影。经Gd-DTPA增强扫描,9例见异常迂曲血管强化;10例均可见引流静脉,6例见供血动脉。结论时间分辨对比剂技术的血管造影能够很好地显示脊髓动静脉畸形类型和范围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诊断 脊髓血管疾病/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并延髓内侧梗死一例
15
作者 朱海兵 谢高生 +1 位作者 钟善全 卢绍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4-1215,共2页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脊髓前动脉供血障碍导致的脊髓缺血性梗死,该病相当罕见,占所有脊髓病的5%~8%,为缺血性脑卒中的1%~2%,而ASAS并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更为罕见[1]。...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脊髓前动脉供血障碍导致的脊髓缺血性梗死,该病相当罕见,占所有脊髓病的5%~8%,为缺血性脑卒中的1%~2%,而ASAS并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更为罕见[1]。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故本研究报道1例ASAS并MMI患者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右利手,因"四肢麻木、乏力14d,加重伴构音障碍1d"于2019年8月31日入住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14d打麻将时突发右侧肩部及右上肢痛不适,随后逐渐感觉四肢麻木、乏力,以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为甚,右手持物不灵活,右腿行走稍困难,左侧肢体肌力稍差,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言语不清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脊髓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16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小儿脊髓血管疾病非常罕见。韩国学者Cho等评价了单中心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他们回顾性纳入10例患儿,包括3例髓内动静脉畸形(AVM),6例髓周动静脉瘘(AVF)和1例硬脊膜AVF。
关键词 髓周动静脉瘘 脊髓动静脉畸形 中心治疗 小儿 髓内动静脉畸形 脊髓血管疾病 治疗效果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通知
1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3-823,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拟于2012年10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专题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拟于2012年10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脊髓肿瘤 学习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血管疾病 疑难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通知
18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6-836,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5-04-04-102(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新进展高级学习班"拟于2015年10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王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5-04-04-102(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新进展高级学习班"拟于2015年10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等共同领衔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显微外科治疗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通知
1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4-794,共1页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7-04-04-129(国)]"第九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新进展高级学习班"于2017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内最大的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之一,每年脊髓脊...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7-04-04-129(国)]"第九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新进展高级学习班"于2017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内最大的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之一,每年脊髓脊柱手术达近万例,本届学习班讲师团云集国内脊髓、脊柱领域著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张鸿祺教授、刘忠军教授、刘晓光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王少波教授、郭绍庆教授等,授课内容覆盖脊髓、脊柱疾病的外科最新进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血管疾病 显微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通知
2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2-692,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拟于2012年10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专题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脊髓脊柱外科学习班”拟于2012年10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髓脊柱外科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学习班将授予参会代表国家I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疾病 脊髓肿瘤 学习班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显微外科治疗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