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热成像技术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高谦 杜传随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研究组(6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皮肤温差(ΔT)、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5、7 d和治疗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更低(P<0.05)。治疗1、2、3个月,研究组PSQI评分、ΔT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及生活质量,减小患侧皮肤温差,且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 红外热成像技术 脊髓背根神经脉冲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李琳 高谦 杜传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接受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PHN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 目的分析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接受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PHN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予以臭氧治疗,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DRG-PRF。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指标[皮损区域及对应健侧区域皮肤温差(ΔT)]、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7%(139/150),高于对照组的83.33%(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ΔT、PSQI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E2、SP、IL-6、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PHN的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区域恢复,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疼痛,调节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CT引导 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然 魏海滨 +2 位作者 李伟 王俊领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orsal root ganglion-pulsed radiofrequency,DRG-PRF)联合规范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orsal root ganglion-pulsed radiofrequency,DRG-PRF)联合规范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214例AHN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药物联合DRG-PRF治疗组(A组)106例和药物治疗组(B组)108例。观察两组病人PHN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两组病人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根据皮损愈合后持续疼痛≥1个月为诊断标准,A组的PHN发生率为16%,B组为39%;根据皮损愈合后持续疼痛≥3个月为诊断标准,A组PHN发生率为11%,B组为48%,A组的PHN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RS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A组疼痛减轻程度和睡眠治疗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药物联合DRG-PRF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AHN的PHN发生率显著下降,安全性高,可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 背根神经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外侧关节柱入路行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来金宇 向勇 +3 位作者 陆国强 杨佳璇 吴奕君 王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2-705,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以及颈动脉硬化等改变而引起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为特点,导致相应支配节段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以及颈动脉硬化等改变而引起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为特点,导致相应支配节段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及射频治疗等。多项研究表明,脉冲射频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神经阻滞治疗[1,2],可更加持久的调节疼痛而不损伤组织结构,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疾病诊疗中[3]。疼痛科的微创介入治疗经历了从X线到CT引导,目前已进入超声引导时代,超声引导因其实时、动态、无辐射等优势,在保证微创介入治疗更安全、更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医患的辐射暴露[4,5]。目前超声引导下颈背根神经节阻滞和射频多采用结节间沟入路,事实上与真正意义上的背根神经节还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受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 脉冲 韧带钙化 颈动脉硬化 背根神经 疼痛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5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黄乔东 陈金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 h内未出现颈部血肿和气胸。两组患者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 背根神经 脉冲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袁燕 申文 +4 位作者 刘功俭 曹君利 梁栋 殷琴 许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 脉冲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金文哲 任婷婷 +2 位作者 李仁淑 张广建 邱德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为临床特征,临床治愈困难。国内外临床疼痛医学,PHN老年患者发病率高,有20%~5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发病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的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为临床特征,临床治愈困难。国内外临床疼痛医学,PHN老年患者发病率高,有20%~5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旨在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PHN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连续硬膜外 背根神经 老年患者 临床观察 镇痛治疗 脉冲 阵发性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术后根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水清 易端 +1 位作者 贾东林 刘晓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评估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术后根性疼痛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3例因腰椎术后根性疼痛住院接受腰椎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的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1、3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 目的评估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术后根性疼痛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3例因腰椎术后根性疼痛住院接受腰椎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的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1、3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P<0.05);与术后1、3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NRS评分和ODI升高(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为优25例,良36例,可28例,差14例,优良率59.2%(61/103)。疗效差(包括可和差)组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比例[64.3%(27/42)]显著高于疗效好(包括优和良)组[44.3%(27/61)](P=0.046)。结论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可降低腰椎术后根性疼痛病人下肢疼痛程度,改善功能障碍程度,总体短期疗效较好,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可能受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根性疼痛 背根神经 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脉冲射频背根神经节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内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施小妹 余幼芬 +2 位作者 陈艳琴 徐雪汝 刘荣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8-915,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脊髓背角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目的:比较不同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脊髓背角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Sham组、SNI组、SPRF组、45VPRF组、65VPRF组、85VPRF组和100VPRF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外,其余6组制作SNI模型。各PRF组在SNI后第7 d于左L5 DRG分别实施相应电压的PRF。观察大鼠SNI前,SNI后1 d、3 d、5 d、7 d、8 d、10 d、12 d、14 d、21 d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变化,SNI后第14 d、21 d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脊髓背角TNF-α和IL-10表达。结果:SNI后,与Sham组比较,其余6组大鼠MWT降低、TNF-α表达增强、IL-10表达减弱(P<0.05);与SNI组比较,PRF后各PRF组MWT均上升、TNF-α表达减弱、IL-10表达增强(P<0.05);其中85VPRF组疼痛改善、TNF-α表达减弱、IL-10表达增强较其他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不同电压PRF大鼠DRG可抑制SNI大鼠脊髓背角内TNF-α的表达,上调IL-10的表达而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85 V的PRF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脉冲 背根神经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易端 祝斌 +2 位作者 刘晓光 李水清 贾东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评估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因DLSS接受腰椎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 目的:评估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因DLSS接受腰椎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的老年病人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点NRS评分和改良Macnab评分,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59名病人,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3、6和12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3.6%、70.8%、59.0%和56.4%;与术后1和3月相比,术后6和12月NRS评分升高,而优良率降低(P<0.05);病程、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可降低老年DLSS病人疼痛程度,且在术后3月之内效果最佳,疗效受病程长短、有无麻木无力以及病变节段多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背根神经 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振鹏 刘娜 +2 位作者 宫小文 吴大胜 金文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7-558,560,共3页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疾病繁多,原因非常复杂。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头痛被定义为颈源性头痛[1]。近年来,由于人们不...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疾病繁多,原因非常复杂。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头痛被定义为颈源性头痛[1]。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姿势下学习、工作及娱乐时间较长,导致颈源性头痛的病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难治性颈源性头痛(保守疗法无效、且疼痛非常剧烈的颈源性头痛病人,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7的治疗方案。邹聪等[2]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古建军等[3]应用颈椎硬膜外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然而,颈2(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科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治疗 脉冲治疗 颈源性头痛 背根神经 难治性 视觉模拟评分法 连续硬膜外阻滞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导航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立荣 郭佳妮 +5 位作者 张慧芝 吕亚楠 黄国威 刘晓 卢振和 陈智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9-462,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潜伏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急性发作,波及神经末梢、脊髓后角及以下的感觉神经组织,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目前脉冲射频(p...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潜伏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急性发作,波及神经末梢、脊髓后角及以下的感觉神经组织,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目前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糖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2~4],但部分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对部分糖尿病、高血压病病人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脉冲 带状疱疹病毒 复方倍他米松 糖皮质激素 背根神经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C形臂对比CT引导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楚妍 陈金生 +2 位作者 宫庆娟 万丽 张建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和CT引导下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4例PHN接受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的病人按穿刺影像引导方式分为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和CT...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和CT引导下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4例PHN接受胸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的病人按穿刺影像引导方式分为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和CT组,每组47例。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3个月、6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镇痛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射线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及镇痛有效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在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及经济成本方面明显高于超声联合C形臂引导组(P<0.05)。结论:与CT引导比较,超声联合C形臂用于胸椎背根节射频治疗PHN,具有更快捷、低辐射及低经济成本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背根 脉冲 带状疱疹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背根神经节对CCI模型大鼠脊髓中Iba1和TRPV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雪汝 林星武 +2 位作者 傅少雄 施小妹 刘荣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3-829,共7页
目的: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实施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探讨对其疼痛行为学和脊髓中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 (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 目的: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实施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探讨对其疼痛行为学和脊髓中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 (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 Iba1)、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free-PRF组,每组25只。除Sham外,其余三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主干制作CCI模型。CCI后第7 d,CCI+PRF组于术侧L4-5 DRG行6 min的标准PRF治疗。CCI+free-PRF组仅在相同位置放置射频电极,无脉冲治疗。观察大鼠CCI前,CCI后1、3、5、7 d,PRF后1、7、14 d痛阈改变。术前、CCI后第7 d、PRF后14 d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Iba1 (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和TRPV1表达。结果:CCI后,与Sham组比,CCI组、CCI+PRF组、CCI+free-PRF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 <0.05),脊髓Iba1、TRPV1表达均增强(P <0.05)。脉冲射频后,CCI+PRF组痛阈较CCI组和CCI+free-PRF组显著升高(P<0.05),脊髓Iba1、TRPV1表达则明显减少(P <0.05)。结论:脉冲射频可有效减轻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TRPV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脉冲 背根神经 Iba1 TRP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患者血清CGRP、5-H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南忠庆 张明晓 +3 位作者 刘建龙 刘中砥 徐时好 尤亚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RF)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RF)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为探讨其可能机制打下前期基础。方法:纳入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标准电压组和高电压组:在口服普瑞巴林的基础上联合标准电压或高电压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观察疼痛强度(pain intensity,PI)、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 satisfaction index B,LSI-B)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患者血清CGRP、5-HT水平变化。结果:3组疼痛强度评分、睡眠质量总分、生活满意度指数、血清CGRP、5-HT水平均得到改善,高压PRF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调节三叉神经痛发病相关的因子水平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背根神经 普瑞巴林治疗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成龙 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本科室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65例,其中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A组)90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B组)75例,比较... 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本科室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65例,其中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A组)90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B组)7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VAS评分、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除术后1 d,B组其他测量时间PSQI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远期效果来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效果优于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背根神经 双极脉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邹聪 何云武 +3 位作者 龙慧 李威 李晴 肖振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9-511,514,共4页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确定原因分为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总体发病率约0.7%-13.8%。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确定原因分为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总体发病率约0.7%-13.8%。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近年来对颈神经的解剖及其末梢的中枢传入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脉冲治疗 背根神经 临床研究 继发性头痛 神经后支 颈椎退行性变 原发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乔东 宫庆娟 +4 位作者 薄存菊 刘晓明 陈金生 卢振和 高崇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dVAS分别为:(8.2±1.7)、(6.3±1.8)、(4.1±1.4)、(3.2±1.5)、(3.1±1.2)和(2.6±1.1)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8±5.5)、(35.6±8.5)、(42.3±8.9)、(18.6±4.3)、(10.7±2.4)和(8.1±1.6)mg。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dVAS分别为:(8.1±1.6)、(4.5±1.6)、(3.0±1.2)、(2.1±1.1)、(1.8±0.9)和(1.5±0.9)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9.1±5.8)、(17.6±5.4)、(12.4±3.8)、(5.1±1.6)、(6.0±1.3)和(4.2±0.9)mg,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药物副作用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神经 脉冲 背根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影像学阴性表现的腰脊神经根性痛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广建 李仁淑 +2 位作者 金文哲 金明 张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7-518,共2页
腰脊神经根性痛是骨科和疼痛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常见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和肿瘤等。部分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下肢神经根性痛,但影像学(CT和MRI)检查却是阴性表现(未见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黄韧... 腰脊神经根性痛是骨科和疼痛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常见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和肿瘤等。部分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下肢神经根性痛,但影像学(CT和MRI)检查却是阴性表现(未见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内聚、骨性退变、结核、肿瘤等可能引起根性痛的影像学改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硬膜外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等对该类患者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性痛 影像学改变 阴性表现 脉冲治疗 背根神经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乔东 宫庆娟 +3 位作者 刘晓明 薄存菊 卢振和 高崇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24-3226,共3页
目的观察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B组在DSA引导下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 目的观察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B组在DSA引导下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1、7 d及术后1、3、6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个月随访Odom评分的优良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均迅速降低,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VA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时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Odom评分优良率在术后3、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背根节脉冲射频能快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并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 脉冲 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