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玉明
刘树山
+4 位作者
谢红雯
菅凤增
沙成
王长春
崔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I显示团块状短T1长T1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报告
2
作者
韩彦明
张新定
赵雪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总结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Spinal cord cavernomas,SCC)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2月至2008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SCC,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SCC位于颈段2例、胸段2例、腰...
目的总结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Spinal cord cavernomas,SCC)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2月至2008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SCC,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SCC位于颈段2例、胸段2例、腰段1例;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2例、间断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急性起病且神经功能迅速减退2例;MRI 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周围有低信号环;所有SCC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患者症状好转3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 SCC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对其诊断的特异性高,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及MRI水平位SCC的位置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斌
吴超
+2 位作者
刘彬
于涛
王振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采用欧洲脊髓病评分(European myelopathy score,EM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1∶1.14),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3.6)岁(18~81岁)。单纯感觉障碍者3例,单纯肌力下降者2例,单纯疼痛者1例,肌力下降伴疼痛者1例,感觉障碍伴有肌力下降者5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3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疼痛者3例,感觉障碍伴疼痛者8例,感觉障碍、疼痛、二便异常者1例,感觉障碍、疼痛、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1例,无症状者2例。共有11例患者病变位于颈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颈胸交界处,15例患者病变位于胸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腰椎区域。血管瘤最大径平均为(10.90±4.87)mm,磁共振成像表现常为T2WI混杂信号及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混杂信号。随访时间为(27.4±8.7)个月,包括手术治疗患者19例及保守治疗患者11例。手术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较初次就诊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1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加重,余患者保持平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较好;保守治疗总体改善率较低,并且有加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髓内
海绵状
血管
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欧洲
脊髓
病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玉明
刘树山
谢红雯
菅凤增
沙成
王长春
崔壮
机构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I显示团块状短T1长T1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治疗
Keywords
Spinal cavernoma
Diagnosis
Treatment
分类号
R739.4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报告
2
作者
韩彦明
张新定
赵雪灵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42,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Spinal cord cavernomas,SCC)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2月至2008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SCC,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SCC位于颈段2例、胸段2例、腰段1例;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2例、间断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急性起病且神经功能迅速减退2例;MRI 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周围有低信号环;所有SCC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患者症状好转3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 SCC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对其诊断的特异性高,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及MRI水平位SCC的位置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斌
吴超
刘彬
于涛
王振宇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57,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采用欧洲脊髓病评分(European myelopathy score,EM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1∶1.14),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3.6)岁(18~81岁)。单纯感觉障碍者3例,单纯肌力下降者2例,单纯疼痛者1例,肌力下降伴疼痛者1例,感觉障碍伴有肌力下降者5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3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疼痛者3例,感觉障碍伴疼痛者8例,感觉障碍、疼痛、二便异常者1例,感觉障碍、疼痛、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1例,无症状者2例。共有11例患者病变位于颈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颈胸交界处,15例患者病变位于胸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腰椎区域。血管瘤最大径平均为(10.90±4.87)mm,磁共振成像表现常为T2WI混杂信号及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混杂信号。随访时间为(27.4±8.7)个月,包括手术治疗患者19例及保守治疗患者11例。手术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较初次就诊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1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加重,余患者保持平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较好;保守治疗总体改善率较低,并且有加重风险。
关键词
脊髓
髓内
海绵状
血管
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欧洲
脊髓
病评分
Keywords
Spinal intramedullary cavernous hemangioma
Surgical treatm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European myelopathy score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杨玉明
刘树山
谢红雯
菅凤增
沙成
王长春
崔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报告
韩彦明
张新定
赵雪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
陈斌
吴超
刘彬
于涛
王振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