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对脊髓横断术后大鼠胃黏膜组织相关因子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英 于隽 +5 位作者 杨舟 李飞 陈果 向丽婷 向娟 彭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胃黏膜的保护效应与脊髓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采用无水乙醇+阿司匹林灌胃制作胃黏膜损... 目的观察艾灸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胃黏膜的保护效应与脊髓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采用无水乙醇+阿司匹林灌胃制作胃黏膜损伤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模型组和艾灸+脊髓横断组,每组12只。艾灸+脊髓横断组大鼠行脊髓横断手术,并予以艾灸干预。GUTH法计算胃黏膜组织损伤指数(UI),ELISA检测血清IL-1β、TNF-α和EG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HSP70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UI下降、EGF含量升高,血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与艾灸模型组比较,艾灸+脊髓横断组大鼠胃黏膜组织UI升高、EGF含量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模型组和艾灸+脊髓横断组大鼠胃黏膜组织HSP70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髓是艾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与保护因子表达的重要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 艾灸 胃黏膜损伤 保护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局部应用对犬完全性脊髓横断伤再生的影响
2
作者 高大柱 胡大勇 +5 位作者 王伟 陈柯 胡闻 赵侠 秦慈南 胡礼源 《安徽医学》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局部应用对犬完全性脊髓横断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9条杂种犬分为两组 ,胸10平面造成 4~ 5mm的脊髓缺损 ,实验组 6条犬 ,将饱和状态下地塞米松组织液凝块植入脊髓缺损处。对照组 3条犬 ,仅植入组织液凝块。术后对...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局部应用对犬完全性脊髓横断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9条杂种犬分为两组 ,胸10平面造成 4~ 5mm的脊髓缺损 ,实验组 6条犬 ,将饱和状态下地塞米松组织液凝块植入脊髓缺损处。对照组 3条犬 ,仅植入组织液凝块。术后对两组犬的行为学进行评分 ,并用摄像机记录。术后 5个月心脏灌流固定 ,石腊包埋 ,切片。选用神经中丝抗体 (anti-neurofiblament ,NF)对桥接区组织内神经轴突进行标记 ,计算两组NF的阳性表达率。 6号犬和 9号犬桥接区组织同时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 0 .0 1<P <0 .0 5 )。实验组桥接区NF阳性表达率 1%~ 5 % (平均 2 .86% ) ,对照组桥接区NF的阳性表达为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局部应用 完全性脊髓横断 脊髓再生 脊髓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脊髓半横断综合征术后脊髓再生修复2例报告
3
作者 叶立民 黄奥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8年第1期25-26,共2页
作者近3年来收治胸段脊髓锐器伤2例,将其治疗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髓综合征 再生修复 外伤性 术后 脊髓锐器伤 情况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BC、GDNF、Nogo-A抗体联合应用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永利 姜勇 +1 位作者 宋跃明 陈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31,372,共7页
目的探讨ChABC、GDNF及Nogo-A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组)、GDNF(G组)、Nogo-A... 目的探讨ChABC、GDNF及Nogo-A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组)、GDNF(G组)、Nogo-A抗体(N组)、ChABC+GDNF+Nogo-A抗体(AGN组)。于24周取材,行BDA示踪、NF-200、GAP-43、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组、G组、N组BDA示踪染色,光镜下可见损伤区近侧端蓝色的示踪颗粒较多,损伤区很少有蓝色的再生神经纤维;AGN组可见蓝色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并出现在损伤区的远侧段,损伤区中央为空泡样变,周围可见蓝染的纤维。NF-20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组、AGN治疗组NF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G组、N组显著增强(P〈0.05)。A组、AGN治疗组GAP-43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A、G、N组显著增强(P〈0.05)。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GFAP阳性染色强于各治疗组(P〈0.05),A组、G组、N组与AGN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正常对照及AGN组可记录到SEP,但AGN组较对照组SEP潜伏期有所延长。结论 ChABC、GDNF、抗Nogo-A抗体单独或联合应用,能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段的神经细胞功能,联合应用对脊髓再生修复优于各单一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 软骨素酶ABC(ChABC) GDNF Nogo-A抗体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素酶ABC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魏丹 宋跃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87-190,201,共5页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7-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7-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2、3、4、5、6、8、10周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行为学评分,术后3周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疤痕中OBT和GFAP染色低于对照组(P<0.05),GFAP和NF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ABC能有效降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活性,从而促进SCI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轴突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损伤 软骨素酶ABC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功能恢复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
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1期44-45,共2页
9700894 脊髓横断症状后功能明显恢复的脊椎结核1例[日]/浜口吉克//综合リハ.-1995,23(3).-261~262 冀医情9700895 人免疫缺陷病毒对结核患者治疗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赞比亚卢萨卡一组人群的2年追踪调查/Elliott-AM//J-Trop-Med-Hyg... 9700894 脊髓横断症状后功能明显恢复的脊椎结核1例[日]/浜口吉克//综合リハ.-1995,23(3).-261~262 冀医情9700895 人免疫缺陷病毒对结核患者治疗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赞比亚卢萨卡一组人群的2年追踪调查/Elliott-AM//J-Trop-Med-Hyg.-1995,98(1).-9~21医科图8700896 老年结核病人的临床范围/Liaw Y S//J Am Geriatr Soc.-1995,43(3).256~260 白医图9700897 被遗忘的世纪病(皮肤结核4例)[俄,英摘].-19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脊髓横断 治疗反应 脊椎结核 结核病人 追踪调查 皮肤结核 复发率 播散性结核 卢萨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7
作者 李文丽 梁燕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6期91-91,共1页
外伤性截瘫患者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自然灾害等。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一旦发生是最具破坏的损伤之一,受伤的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躯干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植... 外伤性截瘫患者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自然灾害等。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一旦发生是最具破坏的损伤之一,受伤的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躯干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去平衡,患者出现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腹胀便秘是常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截瘫 艾灸治疗 脊髓横断 穴位治疗 植物神经 括约肌功能 腹胀便秘 复合伤 护理干预 消化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