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7 位作者 朱换平 陈祁青 薛旭 马同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4,152,共5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duced osteoporosis,SIO)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SIO的临床应用,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SIO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有效防治SI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生髓 补肾益髓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冯正昕 高明 马洪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0,218,共5页
研究了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生物力学性质。选用280g^320g4月~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0只,3周对照组10只,7周对照组10只,11周对照组10只,三周实验组10只,7周实验组10只,11周实验组10只,0... 研究了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生物力学性质。选用280g^320g4月~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0只,3周对照组10只,7周对照组10只,11周对照组10只,三周实验组10只,7周实验组10只,11周实验组10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胫骨、肱骨,以生理盐水浸温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周、7周、11周对照组大鼠以咬骨钳将其椎板咬开,不破坏硬膜和脊髓,进行饲养。对3周、7周、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周、7周、11周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取0周空白组和11周实验组胫骨制作脱钙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观察。取大鼠股骨进行弯曲实验,取肱骨进行拉伸实验,取胫骨进行冲击实验。取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各组大鼠肱骨拉伸力学性能指标、各组大鼠股骨弯曲力学性能指标,各组大鼠胫骨冲击性能指标和大鼠股骨0周,3周、7周、11周对照组大鼠股骨应力松驰、蠕变数据及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对脊髓损伤导致大鼠骨质疏松对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力学性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周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OPG、RANKL基因表达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凡 杨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2-785,803,F0005,共6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并检测其成骨能力及OPG、RANKL基因表达。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无明显变化,其OPG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脊髓损伤6周时,其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明显升高。结论:骨髓基质细胞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髓基质细胞 骨保护蛋白 RANKL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质量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潘立冬 张昆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腰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SCI6和12周时,大鼠L5BM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SCI6周时L5载荷和结构刚度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降低(P<0.01、P<0.05),SCI12周时,其最大载荷和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结论:SCI6、12周时大鼠腰椎BMD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SCI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生物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王子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动12周组(Vi12w)和SCI6-12周振动组(Vi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6w组、Vi12w组)、第7周(Vi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Hz,加速度0.15g,10min/次,2次/d,6d/周,Vi6w组和Vi6-12w组共振动6周,Vi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Vi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12w组第5腰椎最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低频振动 骨代谢 骨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后肢骨质量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昆亚 潘立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胫骨上端骨形态计量学测试。结果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胫骨上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P<0.05),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股骨中段最大载荷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12周时,除上述改变外,胫骨上端骨体积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5);股骨最大载荷进一步降低(P<0.001),结构刚度也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后肢骨已出现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后肢 骨形态计量 生物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颖智 杨有赓 +3 位作者 于艳波 刘占军 徐春华 崔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4-141,共8页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 ,以及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受累 ,程度是否相同。方法 实验动物为体重 30 0~ 32 0g,4~ 5月龄Wistar大鼠 110只 ,均为雄性。对照组仅行胸1 0 椎板切除不破坏硬...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 ,以及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受累 ,程度是否相同。方法 实验动物为体重 30 0~ 32 0g,4~ 5月龄Wistar大鼠 110只 ,均为雄性。对照组仅行胸1 0 椎板切除不破坏硬膜 ,不损伤脊髓 ,实验组大鼠于胸1 0 椎体水平切除椎板 ,行Allen’s(6 0gcm)法损伤脊髓 ,术后两周脊髓损伤按BBB(Basso ,BeattieandBresnahan )法评分为 0分或 1分 ,观察各对照组实验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改变情况 ,观察了肱骨外科颈、胫骨平台部以骨细胞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 大鼠骨髓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均受累 ,但不同部位的骨骼继发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 ,骨质疏松后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显微镜检查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雁儒 杨越 +3 位作者 董家琪 徐景超 韩道正 苏甲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模型,首次给药剂量50mg/kg,后续8mg/kg为期两周设为模型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老龄组进行对照,建模后腹腔注射1mg/kg PKA抑制剂H89为期两周;取大鼠股骨头、骨髁进行切片HE、番红固绿染色;取三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结果环磷酰胺成功诱导雌鼠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当PKA被抑制后,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明显降低,三组骨微结构均呈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骨骺、骺板的软骨增殖区和软骨钙化区以及骨小梁,生理盐水组最为明显。结论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生理活动、成骨分化及软骨生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抑制PKA后,大鼠骨微结构呈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PKA/CREB 卵巢早衰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聪 邢槐杰 +2 位作者 陈敏 曾超胜 苏庆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83-2488,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炎症因子、miRNAs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变化,探究影响CSCI-OP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与脊髓损伤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组的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升,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骨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下降(P<0.05);而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SCI-OP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病程、糖尿病有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骨质疏松组、脊髓损伤组的IL-6 miRNA、BLAP miRNA表达升高,TNF-αmi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miRNAs在CSCI-OP中可有效调节,且通过靶向免疫炎性机制能明显减缓CSCI-OP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免疫炎性机制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仙汤治疗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兴茂 吴俊哲 +2 位作者 王伟群 吴美音 施旭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二仙汤对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SCI(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SCI模型组、SCI二仙汤组及SCI福善美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 w,记录不同时期大鼠体重变化及BBB评分,并于实验第4、8... 目的研究二仙汤对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SCI(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SCI模型组、SCI二仙汤组及SCI福善美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 w,记录不同时期大鼠体重变化及BBB评分,并于实验第4、8周,取血清进行ALP、血钙含量检测,实验结束后计算各脏器系数。结果本实验建立的SCI模型,BBB评分均为0或1分,二仙汤能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调整肝脏、睾丸系数,但效果弱于福善美。术后第4周SCI大鼠仍存在ALP水平降低、血Ca含量升高现象,第8周则已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经二仙汤治疗后大鼠血钙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二仙汤对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实验研究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二仙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及慢性病管理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宇航 庄宇 +5 位作者 叶石保 王志文 辛盼盼 吕志芬 张雪珍 谭志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7-1190,1203,共5页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予慢性病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1年后复查骨密度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慢性病管理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后复查骨密度,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后,能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改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项指标值,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慢性病管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13
作者 杨波 王庆雷 +4 位作者 马建华 梁智林 唐杰 赵小林 高茂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 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展翅 李晓强 +2 位作者 马隽 石新峰 栾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1194,1260,共5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降钙素组(n=30)、电磁场组(n=30)及联合治疗组(n=30)。降钙素...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降钙素组(n=30)、电磁场组(n=30)及联合治疗组(n=30)。降钙素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电磁场组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共3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3个月及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联合治疗组PTH、BGP均显著低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1,25-(OH)2D3显著高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性疼痛程度,提升患者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低频脉冲电磁场 鲑鱼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军 杜良杰 +9 位作者 刘宏炜 周天健 董学超 范维娇 郭韵 王冲 高峰 杨德刚 陈亮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维生素D3,...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维生素D3,观察组则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共6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PTH、BG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1,25-(OH)2D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加用鲑鱼降钙素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性疼痛程度,提升患者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维生素D3 鲑鱼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靖 王全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基民 纪树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病机制 OP 医学干预 骨代谢 骨量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谭文彬 李佳 +2 位作者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92-2100,共9页
骨质疏松症(OP)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除了年龄、性别、种族等一般致OP危险因素外,共患疾病及其相关治疗均可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OP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拟从流行病学特征、骨量流失特点、相关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除了年龄、性别、种族等一般致OP危险因素外,共患疾病及其相关治疗均可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OP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拟从流行病学特征、骨量流失特点、相关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骨损害机制、OP预防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脑卒中 脊髓损伤 性硬化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癫痫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丛芳 纪树荣 +2 位作者 张蕴忱 周红俊 徐基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6-398,共3页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脊髓损伤 PEMFs injury 生物学效应 SCI 重点项目 生物物理 治疗方法 可能机制 现存问题 OP 骨代谢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君 吴献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8-521,共4页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骨质疏松 高促性腺激素闭经 雌激素(E2) 月经初潮年龄 第二性征 青春期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