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和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目的:系统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和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38个原始主题,形成9个新类别并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多种体验与影响、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存在未被满足的多维度需求。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经历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独特,应对方式多样,需要相关支持;医护人员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另外,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根源性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也归于其中[2]。展开更多
目的:定量评价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在静息和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脑电生物标记。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SCI患者,采用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目的:定量评价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在静息和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脑电生物标记。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SCI患者,采用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有疼痛的PWP(the patients with pain)组,无疼痛的PNP(the patients without pain)组,健康人作为AB对照组(均n=9)。记录受试者静息态左手、右手和双脚运动想象任务态脑电信号。通过改进的S变换,分别计算出θ(4-8Hz)、α(8-12Hz)与β(13-30Hz)频带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 density,PSD)和θ/α值。比较3组患者脑电信号特征,计算与L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睁眼静息状态下,PWP组多个信道的θ/α值明显高于PNP组与AB组(均P<0.05)。运动想象时,PNP组多个信道的α和β频带PSD值明显高于PWP组和AB组(均P<0.05);在静息状态下及运动想象时,疼痛患者多个信道α、θ频带PSD值和θ/α值与疼痛评分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电图的θ/α值可作为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标记,且可作为疼痛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和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38个原始主题,形成9个新类别并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多种体验与影响、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存在未被满足的多维度需求。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经历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独特,应对方式多样,需要相关支持;医护人员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文摘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另外,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根源性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也归于其中[2]。
文摘目的:定量评价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在静息和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脑电生物标记。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SCI患者,采用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有疼痛的PWP(the patients with pain)组,无疼痛的PNP(the patients without pain)组,健康人作为AB对照组(均n=9)。记录受试者静息态左手、右手和双脚运动想象任务态脑电信号。通过改进的S变换,分别计算出θ(4-8Hz)、α(8-12Hz)与β(13-30Hz)频带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 density,PSD)和θ/α值。比较3组患者脑电信号特征,计算与L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睁眼静息状态下,PWP组多个信道的θ/α值明显高于PNP组与AB组(均P<0.05)。运动想象时,PNP组多个信道的α和β频带PSD值明显高于PWP组和AB组(均P<0.05);在静息状态下及运动想象时,疼痛患者多个信道α、θ频带PSD值和θ/α值与疼痛评分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电图的θ/α值可作为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标记,且可作为疼痛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