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燕 阮狄克 张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95-799,共5页
脊髓损伤(SCI)后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当前医学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其中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已逐渐成为当前新的研究热... 脊髓损伤(SCI)后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当前医学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其中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已逐渐成为当前新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技术的核心是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其基本策略是体外预先构建一个有生物活性的种植体植入体内,替代、修复损伤脊髓部分或全部功能。笔者就组织工程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组织工程技术 组织工程学 再生修复 种子细胞 支架材料 植入体内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姚帅辉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至今仍是再生医学急需攻克的难题。尽管各种治疗手段较之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丧失。近几十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SC...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至今仍是再生医学急需攻克的难题。尽管各种治疗手段较之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丧失。近几十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SCI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干细胞移植 再生医学 干细胞技术 功能丧失 SCI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慧勇 刘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患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各国学者多年来尝试多种方法试图攻克这一难题.尽管许多研究在相关基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 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患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各国学者多年来尝试多种方法试图攻克这一难题.尽管许多研究在相关基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进展并没有获得显著的功能恢复。SCI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不仅要求对神经组织位置和形态上的修复,而且要求功能上的替代和修复。同时因为对神经元发育过程了解有限,导致目前很多研究结果同预期大相径庭,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有学者提出应该调整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思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神经组织 数据显示 年发病率 功能恢复 发育过程 患病率 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军玉 徐祝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6-1109,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常见创伤。随着工农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SCI的患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口...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常见创伤。随着工农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SCI的患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口。脊髓损伤后,除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如神经细胞坏死、凋亡、缺血再灌注等,而且造成的损伤超过原发性损伤,最终会导致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继发性损伤 神经细胞坏死 年发病率 缺血再灌注 原发性损伤 社会生活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修复与直接转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丰 王欢 方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8-1021,共4页
由各种原因(如外伤、缺血及医源性损伤等)所致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现行的修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进展缓慢,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永久... 由各种原因(如外伤、缺血及医源性损伤等)所致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现行的修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进展缓慢,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永久性缺失,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转分化 小便功能障碍 医源性损伤 损伤平面 治疗效果 进展缓慢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胥少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我在2003年两次讨论了脊髓损伤的修复,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至今5年过去了,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特别是有关嗅鞘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面,积... 我在2003年两次讨论了脊髓损伤的修复,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至今5年过去了,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特别是有关嗅鞘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脊髓损伤修复的认识亦有提高,但从实验结果看,修复损伤脊髓取得运动功能恢复的进展并不大。从20世纪后50年至21世纪修复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看,修复损伤脊髓的关键是提供轴突生长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嗅鞘细胞移植 运动功能恢复 损伤脊髓 干细胞移植 神经细胞 瘫痪肢体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明坤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7-951,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以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均阻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笔者就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在胶质瘢痕形成及脊髓神经功能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脊髓损伤修复 胶质瘢痕形成 脊髓神经功能 神经抑制因子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功能修复 年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o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8
作者 鲁秀敏 邱春红 +2 位作者 崔会会 王永堂 伍亚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46-3848,共3页
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髓磷脂抑制分子的存在。尽管不同抑制分子上游信号通路不尽相同,但最终均通过共同的信号分子Rho小GTP酶介导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因此Rho的活化是不同抑制分子阻碍轴突再生的共同信... 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髓磷脂抑制分子的存在。尽管不同抑制分子上游信号通路不尽相同,但最终均通过共同的信号分子Rho小GTP酶介导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因此Rho的活化是不同抑制分子阻碍轴突再生的共同信号通路。目前动物实验中相关脊髓损伤修复的一些有效治疗方案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开始向临床试验转换。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以Rho为靶点治疗SCI的策略及其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临床研究 RHO 共同信号通路 抑制分子 轴突再生 抑制作用 G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蛋白及其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自强 刘彦 +1 位作者 宋科冉 唐家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机械创伤因素导致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包括创伤引起的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缺血、炎症及神经退变等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机械创伤因素导致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包括创伤引起的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缺血、炎症及神经退变等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NOGO 抗体 白及 运动功能减退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缺血 继发性损伤
全文增补中
PTEN参与神经干细胞调控及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志文 余常麟 +2 位作者 丁亚 邹红军 刘锦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558,共4页
1997年,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由国外3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先后克隆命名,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内... 1997年,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由国外3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先后克隆命名,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内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的双重活性。PTE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细胞内多个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凋亡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修复 蛋白磷酸酶 TENSIN 信号通路 抑癌基因 张力蛋白 deleted HOMOLOG 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仿生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浩 张钰 +1 位作者 肖世宁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68-2873,共6页
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型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产生的微环境紊乱和胶质瘢痕问题,通过联合特定的神经细胞还可以使SCI的修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近年来,许... 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型仿生脊髓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产生的微环境紊乱和胶质瘢痕问题,通过联合特定的神经细胞还可以使SCI的修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近年来,许多新型脊髓支架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被研发出来,包括以胶原蛋白为基础混合其他材料进行改良的新型支架、新型化合材料脊髓支架和支架载特定因子修饰的神经细胞的新型治疗思路等,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SCI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3D打印仿生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3D打印技术 生物支架 神经细胞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鸿雁 陆继业 +1 位作者 张嗣晓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2-465,共4页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极为有限,脊髓损伤后往往导致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永久缺失。受损脊髓的修复与再生仍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再生医学研究策略中,以生物支架为中心,辅以细胞及生物...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极为有限,脊髓损伤后往往导致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永久缺失。受损脊髓的修复与再生仍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再生医学研究策略中,以生物支架为中心,辅以细胞及生物活性分子来替代修复结构功能受损组织的方法尤受关注。生物支架不仅能简单地桥接脊髓损伤处两侧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生物支架 细胞外基质 生物活性分子 再生医学研究 轴突再生 组织工程技术 层粘连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修复
13
作者 张戈 冯大雄 +2 位作者 雷飞 周际 屈一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7-961,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由创伤引起,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损伤平面 经济负担 发病率 致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玉宝 陈昱橦 +5 位作者 何格格 蔡宗晏 程岳 程子花 郭佳敏 郭艳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75-1080,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运动、感觉以及排泄功能的丧失。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用来重建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但是已有大量实验结果证实中药提取物...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运动、感觉以及排泄功能的丧失。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用来重建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但是已有大量实验结果证实中药提取物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治疗方法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与重建的效果。这种治疗作用可通过多种复杂的作用机制促进脊髓损伤后的损伤与修复反应。但目前涉及该领域的系统分析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就近几年有关单味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以及复方中药提取物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中药提取物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置管灌注rhNCAM1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伟 王廷华 +2 位作者 王特为 郭勇 费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灌注治疗小鼠脊髓撞击伤后对脊髓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U(纽约大学)Weight-Drop Impactor打击装置,以25 gcf(l0 g重量从25 mm高度自由...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灌注治疗小鼠脊髓撞击伤后对脊髓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U(纽约大学)Weight-Drop Impactor打击装置,以25 gcf(l0 g重量从25 mm高度自由落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打击面积为2 mm×2 mm)。将SA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rhNCAM1组,n=10)于损伤即刻经蛛网膜下腔注入rhNCAM1蛋白2μl(约100μg),隔日1次,共5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10)于损伤即刻经蛛网膜下腔注入生理盐水2μl,隔日1次,共5次;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术后缝合切口。观察各组小鼠18周行为学改变,行BBB评分。第8周灌注固定、取材,采用神经纤维200(NF200)免疫荧光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1)行为学评估:实验组BBB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NF200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组阳性着色明显多于、并强于对照组;实验组无组织瘢痕结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应用rhNCAM1后可能改善SCI后损伤区及两端的神经细胞之间的功能,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粘附因子 灌注 脊髓损伤修复 NF20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超群 孙天胜 刘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15-718,共4页
轴突再生并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突触是脊髓损伤修复的目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基础。一般来说.脊髓损伤后。损伤神经再生或/和芽生并不少见,但是,因为脊髓损伤后环境中出现一系列不利因素(营养因子减少、抑制因子的释放、... 轴突再生并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突触是脊髓损伤修复的目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基础。一般来说.脊髓损伤后。损伤神经再生或/和芽生并不少见,但是,因为脊髓损伤后环境中出现一系列不利因素(营养因子减少、抑制因子的释放、瘢痕形成等)使轴突再生或芽生的距离有限,难以穿越损伤部位与残存或未受损的神经形成功能性突触。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以及免疫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轴突再生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修复 损伤神经再生 功能恢复 细胞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的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分歧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超群 刘智 孙天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因与宿主脊髓具有较好的融合性,可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被誉为是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最具前景的候选细胞",临床试用已显示出初步安全性。然而,也有不少研究结果与之相反,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嗅鞘细胞 移植治疗 Cell 轴突再生 髓鞘形成 临床试用 融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的改变
18
作者 柳霞 刘益善 刘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的新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CD29+CD90+CD45-的大鼠BMSC,并将BMSC移植到重度夹伤的大鼠脊髓中。通过BBB行为学评分,检测BMSC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免疫组化和W...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的新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CD29+CD90+CD45-的大鼠BMSC,并将BMSC移植到重度夹伤的大鼠脊髓中。通过BBB行为学评分,检测BMSC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进一步检测巨噬/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标志性分子iNOS(M1型细胞)及Arg1(M2型细胞)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BMSC移植治疗的大鼠,其脊髓损伤面积明显减小,同时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较好;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域中iNOS+细胞数量减少,Arg1+细胞数量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给予BMSC处理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上,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M2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Arg1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中的巨噬/小胶质细胞向M2型细胞方向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巨噬 小胶质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M1 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嗅粘膜细胞原代培养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开斌 刘红 +3 位作者 李毅 周宝琴 潘新 汤继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为了探讨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与纯化培养方法并对其形态学进行研究,我们自鼻腔嗅粘膜取材后采用差速贴壁、机械刮除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培养嗅粘膜细胞,并分不同阶段进行镜下观察及p75NGFR和GFAP免疫... 为了探讨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与纯化培养方法并对其形态学进行研究,我们自鼻腔嗅粘膜取材后采用差速贴壁、机械刮除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培养嗅粘膜细胞,并分不同阶段进行镜下观察及p75NGFR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显示,自嗅粘膜组织可以培养出四种细胞:梭形细胞、双极细胞、窝形细胞和大细胞。其中大部分梭形和双极细胞呈p75NGFR或GFAP免疫反应阳性,属于OECs。结果提示本文介绍的培养方法可以培养出嗅粘膜OECs;差速贴壁、机械刮除和Arac抑制相结合方法可纯化O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嗅粘膜 原代培养 形态学 嗅鞘细胞 脊髓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RR 10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20
作者 蔺宇 刘少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0,I0002,共6页
目的:构建SCIRR 10蛋白3个截短体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探讨SCIRR 10蛋白的功能位点。方法:PCR扩增出SCIRR 10蛋白的3个功能截短体表达DNA序列,构建3种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Myc-His-SCIRR 10(1-145aa)、pcDNA3.1/Myc-His-SCIRR 1... 目的:构建SCIRR 10蛋白3个截短体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探讨SCIRR 10蛋白的功能位点。方法:PCR扩增出SCIRR 10蛋白的3个功能截短体表达DNA序列,构建3种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Myc-His-SCIRR 10(1-145aa)、pcDNA3.1/Myc-His-SCIRR 10(1-90aa)和pcDNA3.1/Myc-His-SCIRR 10(1-70aa)。将3个表达载体质粒转染到COS-7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个蛋白截短体的表达情况。结果:3个被截短的SCIRR 10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 800、12 800和10 700。在COS-7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3个SCIRR 10蛋白截短体。相对3个SCIRR 10截短体蛋白的表达量,β-tubulin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SCIRR 10蛋白3个截短体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通过此系统获得有生物活性的3个SCIRR10截短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相关10号基因 截短 构建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