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向荣 游思维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47-549,i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和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大鼠BBB评分在损伤后5周达到20分或21分,B组和C组大鼠在术后2周以后BBB评分维持在8分,D组大鼠BBB评分维持在0。B组和C组大鼠脊髓顺行追踪显示脊髓损伤区和尾侧无追踪剂分布,连续矢状冰冻切片抗神经丝(NF)染色未见连续NF通过损伤区。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如果在8分以下,就需要慎重评价,这种运动有可能完全是或包括有自发的后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2
作者 邱有才 王艺瑾 +2 位作者 关珍珍 王璨 卢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80例T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24h内的颈椎MRI图像和美国脊髓损伤...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80例T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24h内的颈椎MRI图像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及伤后1年随访时的ASIA评分。采用完全随机法将180例患者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44例和测试集36例。整体上,利用两阶段集成理念提出临床-影像预测新方法,即利用TCSCI伤后24h内的ASIA评分和MRI图像实现伤后1年时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全特征预测。第一阶段,采用GradentBoosting、GaussianNB、KNeighbors、DecisionTree、RandomForest和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模型分别独立预测132个皮节点和肌节点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第二阶段,通过对性能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别筛选出针对每个特征预测的最优模型,从而最后实现56个轻触觉皮节点、56个针刺觉皮节点和20个关键肌节点处的神经功能的最佳预后预测。构建的预测模型经训练和验证完成后,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和F1值对测试集的预测进行评估。结果:从该预测模型在TCSCI患者伤后1年时感觉运动功能预测的整体表现来看,所有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的准确率均达到0.886以上,召回率达到0.845以上,精确率达到0.875以上,平均精度达到0.853以上,F1值达到0.859以上,说明各模型的正确预测能力和实际预测结果的质量和完整性都比较高。且两阶段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各个模型对每个特征的预测效果的优选,预测性能更好。结论:感觉运动全特征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TCSCI患者伤后1年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预测能力明显高于单一模型,有望为TCSCI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和康复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机器学习 神经功能预测 集成技术 ASI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信度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袁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检验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数字评分法对69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异常关键点进行评分。评测者A对关键点进行第一次评分,次日评测者B对同一关键点进行... 目的检验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数字评分法对69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异常关键点进行评分。评测者A对关键点进行第一次评分,次日评测者B对同一关键点进行再次评分。3周后由评测者A再次对同一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侧肢体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重测信度(r>0.88,P<0.001)和评测者间信度(ICC>0.93,P<0.001)均良好。颈段、胸段和腰段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重测信度(r>0.88,P<0.001)和评测者间信度(ICC>0.93,P<0.001)均良好。结论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数字评分 感觉功能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同评分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民 王栋琪 宋焕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优劣。方法4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中度损伤组(SCI组)及对照组(CON组),其中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CON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术后1、2...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优劣。方法4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中度损伤组(SCI组)及对照组(CON组),其中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CON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6周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评价标准分别为:斜板试验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及BBB评分。结果SCI组与CON组比较,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1-6周时,均有所减小(P<0.05),尤以第1周时减少更甚(P<0.01);改良Tarlov评分第1、2、3、4周时,分值间的差别非常明显(P<0.01),第6周时,未见变化(P>0.05);而BBB评分各时间点的区分程度非常明显(P<0.01)。结论BBB评分对SCI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den评分在脊髓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淑琴 刘雁梅 汤红梅 《护理研究》 2004年第8期1383-1384,共2页
关键词 BRADEN评分 脊髓损伤 护理 压力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缸评分法:可靠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钰 洪淑娥 +4 位作者 刘家明 刘志礼 肖世宁 颜金祥 周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水缸评分法评估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准确性。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n=18/组)。大鼠SCI后第1、3、5、7、14、21天分别采用水缸评分方法、BBB评分法和运动诱... 目的分析水缸评分法评估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准确性。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n=18/组)。大鼠SCI后第1、3、5、7、14、21天分别采用水缸评分方法、BBB评分法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并以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差异及验证水缸评分法的准确性。结果与BBB评分方法相比,大鼠SCI后第3天,水缸评分法得分高于BBB评分法得分(0.22±0.43分vs0±0分,P<0.05),并在第5、7、14天的得分均高于BBB评分法得分(0.67±0.49分vs 0.11±0.32分,4.33±1.19分vs 2.83±1.04分,8.61±1.20分vs 7.06±1.0分,P<0.01)。术后第21天,水缸评分法(14.78±1.06分)与BBB评分法(14.50±1.47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显示,水缸评分法得分与BBB评分法得分均与MEP潜伏期呈显著相关,但水缸评分法与MEP潜伏期的相关系数更高(r=-0.90,P<0.05)。结论水缸评分法与BBB评分法相比,能够在大鼠SCI早期更客观、准确的反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过程,可作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肢功能恢复的一种可靠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缸评分方法 SD大鼠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预测评分方法
7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8年第1期57-58,共2页
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已发生的压疮,其护理花费约占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护理花费的1/4;但将压疮消灭于发生之前的预防花费将仅占其发生后治疗花费的1/10。因此对压疮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全世界脊髓损伤患者众多... 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已发生的压疮,其护理花费约占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护理花费的1/4;但将压疮消灭于发生之前的预防花费将仅占其发生后治疗花费的1/10。因此对压疮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全世界脊髓损伤患者众多,据估计美国即有20万人。如何正确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脊髓损伤 患者 并发症 治疗 常见 护理 评分方法 测评 方针
全文增补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东 杨晓华 +2 位作者 边立功 杨波 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5-638,共4页
为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我们采用静脉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或腹腔移植荧光标记MSCs的方法检测MSCs在损伤处的分布迁移情况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各种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节段上、下均可... 为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我们采用静脉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或腹腔移植荧光标记MSCs的方法检测MSCs在损伤处的分布迁移情况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各种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节段上、下均可检测到荧光标记的MSCs,不同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内荧光标记的MSCs数量有所不同。损伤脊髓节段和非损伤脊髓节段内的细胞数量和密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BBB评分显示:术后第2d各组平均未超过1分者,移植后的1周内无明显差异(P>0.05);3周后,各组间差异也不大(P>0.05),但各移植组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通过各种移植方法MSCs均可迁移到损伤脊髓节段,并在该部位存活、聚集和向损伤部位迁移,说明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于治疗脊髓损伤均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bbb评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治来 陈银海 +1 位作者 靳安民 刘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在第8、10、14天处死大鼠,每组4只,以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ogo-A与NgR mRNA相对含量。结果:手术后第4—8周,运动训练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量趋于下降。术后第8、10天,SCI组Nogo-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至第14天,运动训练组与SCI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组在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均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在第10天便下降至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减少Nogo-A、NgR 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NOGO-A NGR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宽新 王维山 史晨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34-403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对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的SD大鼠30只,Allen's法打击T9~T10脊髓节段,用BBB法评估后肢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GFA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和行为观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对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的SD大鼠30只,Allen's法打击T9~T10脊髓节段,用BBB法评估后肢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GFA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和行为观察,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率68%:对照组显示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实验组脊髓损伤1d后,损伤区域GFAP表达增加,可达损伤区附近、软脊髓膜下的白质和脊髓中央管均有GFAP的表达,脊髓损伤3~5 d后,脊髓损伤区域和邻近的周边区域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GFAP的表达逐渐下降,GFAP的表达于损伤2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适合胶质细胞增生,对中枢系统损伤修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bbb评分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1 位作者 李华南 张国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3-897,共5页
不同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复制出不同类型的解剖结构损伤以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价既可直接衡量脊髓的再生、修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也是开展神经保护药物药效学试验不可或缺的环节。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评价方法作... 不同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复制出不同类型的解剖结构损伤以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价既可直接衡量脊髓的再生、修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也是开展神经保护药物药效学试验不可或缺的环节。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评价方法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其在实验治疗学上的应用,指导研究者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运动功能 评价方法 bbb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超群 孙天胜 +2 位作者 蔡艳华 岳峰 刘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移植部位为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每点移植0.5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各0.5×105个的DMEM悬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每组大鼠在大脑运动皮层后肢代表区注射10%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移植后8周取包含损伤部位(对照组)和移植部位(实验组)的脊髓进行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NF)免疫荧光双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检测及显微荧光照相。结果:造模后1~4周两组大鼠后肢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5~8周实验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9、10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伤后10周(移植后8周)时,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瘢痕和损伤范围较对照组小;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NF阳性纤维计数为31±8.12根/切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80±2.58根/切片(P<0.01);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GAP-43的相对表达量为1.2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58(P<0.05);两组损伤部位尾侧脊髓均未见BDA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结论: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修复的作用,但未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雪旺细胞 混合移植 bbb评分 轴突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国栋 汤逊 +2 位作者 林月秋 徐永清 周田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0-682,719,F0005,共5页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t3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GFAP、Synaptophysin)观察。结果:术后4—10周,hNSCs组、hOECs组和联合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移植组的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NS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并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组和hOECs组P75染色呈阳性反应,hOECs与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恢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论:hOECs和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胚胎嗅鞘细胞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预防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建东 李家顺 +4 位作者 贾连顺 钱列 曹师峰 邵将 陈宣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6-48,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对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观察。结果: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善;Tarlov评分明显提高;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预先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Tarlov评分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大鼠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bbb行为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高压氧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敏 伍贤平 +1 位作者 陈军 刘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2-2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B、C组均予常规护理,C组于术后3 h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共3疗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6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第6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以40 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改变情况。结果 B、C两组大鼠术后第1~6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C组在3~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B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1、3周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1、3周低于A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5、6周低于B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C组较B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严重损伤评分在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多发伤中的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苗炜亮 梁德勇 韩亚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回顾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61例,对入选的患者进行新严重损伤评分(NISS),生存患者比较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及脊髓独立性评定表(SCIMⅢ)评分情况。认为NISS评分可以有效预测及指导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多发伤的... 回顾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61例,对入选的患者进行新严重损伤评分(NISS),生存患者比较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及脊髓独立性评定表(SCIMⅢ)评分情况。认为NISS评分可以有效预测及指导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通过ASIA分级和SCIMⅢ评分相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患者脊髓损伤情况及预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脊髓损伤 创伤 严重损伤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联合移植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家松 曾园山 +4 位作者 李海标 黄文林 李晓君 刘甘泉 李晓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或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或NSCs单独移植到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或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或NSCs单独移植到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0d后进行爬网格测验和BBB评分检测运动功能。第67d,进行皮质运动诱发电位(CMEP)和皮质感觉诱发电位(CSEP)检测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及CMEP和CSEP的修复程度依次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与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单独移植组和实验对照组。结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基因修饰 全横断脊髓损伤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功能修复 雪旺细胞 大鼠 实验研究 全横断性脊髓损伤 神经传导功能 NSCs 感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单独移植 运动功能 神经营养素 CSEP 后肢 bbb EP) 对照组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光辉 李肖霞 +3 位作者 白金柱 蔡钦林 李凌松 沈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采用BBB评分进行功能评价 ,每周评分 1次 ,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分别在细胞移植的第 8周和第 12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检测脊髓的传导功能。结果 :实验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后 ,其BBB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但运动诱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 传导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巢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俊岑 丁培培 +3 位作者 刘姿辰 张剑 梁楠 张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SCI)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在不同时段的病理改变和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伤后第1天,脊...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SCI)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在不同时段的病理改变和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伤后第1天,脊髓实质灶状出血,小血管栓塞,部分神经细胞细胞核碎裂,见损伤区附近、软脊髓膜下的白质和脊髓中央管区有nestin表达,BBB评分低,随后增加,1—2周恢复幅度加大。第3天后损伤灶出现大量胶质细胞,损伤组织液化。第5天后液化灶逐渐扩大,出血减少,阳性神经元和阳性反应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P<0.05)。第7天后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更为严重,部分神经细胞崩解仅留其轮廓,胶质细胞增生明显。2周后出血已基本吸收,以损伤处为中心,囊腔开始形成,nestin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nestin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巢蛋白 Allen撞击器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