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基膜管植入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血管化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英 薛辉 +1 位作者 孙皎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87,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d取材,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支架中血管生成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3、5、7、14和28 d)血管生成数量。结果:肌基膜管在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后,血管由脊髓和肌基膜管交界处长入肌基膜管内部,最终在肌基膜管内部形成血管网。新生血管面积比5 d组高于3 d组(P<0.05),7 d组高于5 d组(P<0.01),14 d组高于7 d组(P<0.01),28 d组高于14 d组(P<0.05或P<0.01)。结论:肌基膜管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有望成为修复脊髓损伤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基膜管 脊髓半横断损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干预时机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钰 汪璇 +2 位作者 刘萍 陈赞 王玉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干预时机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脊髓损伤组(SCI组,n=10)、急性期刺激组(ArTMS组,n=10)和亚急性期刺激组(SrTMS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干预时机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脊髓损伤组(SCI组,n=10)、急性期刺激组(ArTMS组,n=10)和亚急性期刺激组(SrTMS组,n=10),SCI组、ArTMS组和SrTMS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右半侧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开,不横断脊髓,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处理。ArTMS组和SrTMS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d和18d开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35%,刺激频率为10Hz,每序列5s,间歇2min,连续10个序列,每日1次,每周5d,连续2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CI组不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大鼠术前与术后3d、10d、17d、24d、31d和38d分别进行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评价右后肢运动功能;术后38d取右后肢胫前肌,采用ATP酶法(pH 4.6)行肌肉病理染色,观察肌肉形态并测量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结果:5组大鼠术前BBB评分均为21分,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均为100%。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与术前比较无变化。SCI组、ArTMS组、SrTMS组术后3d 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SCI组和SrTMS组术后31d和38d BBB评分有所恢复,与术后3d和10d比较差异显著(P〈0.05),SCI组和SrTMS组术后24d、31d、38d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与术后3d和10d比较差异显著(P〈0.05)。ArTMS组术后17d、24d、31d、38d时的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明显高于术后3d和10d(P〈0.05)。SCI组和SrTMS组术后3~38d各时间点BBB评分、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MS组术后3d和10d BBB评分、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与SCI组和SrTM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MS组术后17d、24d、31d、38d 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和SrTMS组(P〈0.05);术后17d、24d、31d、38d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明显高于SCI组(P〈0.05);术后24d、31d、38d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明显高于SrTMS组(P〈0.05)。术后38d时,SCI组大鼠右后肢胫前肌1型、2A型、2B型肌纤维直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变小(P〈0.05);ArTMS组2A型肌纤维直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变小(P〈0.05),2A型和2B型肌纤维较SCI组明显增粗(P〈0.05),1型与SC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rTMS组大鼠2A型和2B型肌纤维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变细(P〈0.05),2B型肌纤维与ArTMS组比较明显变细(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早期干预可促进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部分肌肉萎缩,急性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亚急性期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经颅磁刺激 脊髓半横断损伤 运动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永超 杨静 +6 位作者 张丽 金虹 孙玲 张广政 申小静 齐建国 王廷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脊髓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7d、14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术后24h取材;... 目的:探讨恒河猴脊髓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7d、14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术后24h取材;各损伤组于第11胸髓节段切断左侧半脊髓,在相应时间点取材。取脊髓损伤处近、远段5mm组织及损伤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DNF,计数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恒河猴hSCI后3个月内,损伤处脊髓近、远段损伤侧与未损伤侧腹角G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并且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晚期逐渐减少;hSCI1个月以后损伤侧GD-NF阳性神经元数目多于未损伤侧;对侧皮质前运动区GDNF阳性神经元在损伤早期急剧减少,此后增加,至hSCI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数量。结论:损伤局部GDNF的缺乏是影响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原因之一;适时补充外源性GDNF可能会促进神经修复;应用GDNF治疗SCI的最佳时机在损伤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半横断损伤 脊髓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第37卷(1~6期)总目次
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5-1174,共10页
关键词 大鼠海马 mRNA 细胞凋亡 大鼠心肌 小鼠睾丸 细胞增殖 乳腺癌组织 吉林大学学报 发病机制 细胞周期 细胞生活周期 临床意义 关联性 抑制作用 基因互作 基因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实验性 脊髓半横断损伤 蛋白表达 医学 现代医药学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