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存 苗洁 +2 位作者 李晓东 刘炳智 曹俊明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3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 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局部后凸角。结果手术时间(207.4±39.6)min,出血量(685.8±176.4)mL,随访时间15~40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局部后凸畸形。术前ASIA脊髓损害分级:A级1例、B级11例、C级9例、D级4例;术后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7例、E级9例,手术前后比较,Z=-4.056,P<0.01。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5.6±1.7)、(7.8±2.2)、(9.5±2.8)分,Cobb角分别为17.6°±3.9°、15.0°±3.4°、15.6°±3.6°,不同时间点JOA评分、Cobb角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2%±14.8%。术中共4例(16.0%)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取人工硬膜覆盖并严密缝合筋膜层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可减少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且术后胸椎稳定性维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减压内固定术 椎板分区切除 黄韧带骨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