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仔、稚鱼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伟卿 宋炜 +4 位作者 刘铮 李婷婷 邵逸臻 张艺 杨俊帆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1-757,共7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稚鱼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生长发育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大黄鱼仔、稚鱼(1~30日龄)各发育时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黄鱼仔、稚鱼脊索呈管状,于2~5日龄仔鱼有明显分节现象,...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稚鱼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生长发育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大黄鱼仔、稚鱼(1~30日龄)各发育时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黄鱼仔、稚鱼脊索呈管状,于2~5日龄仔鱼有明显分节现象,9日龄仔鱼髓弓开始分化发育,13日龄仔鱼鱼脉弓开始分化发育,脊索分节完全,17日龄仔鱼背肋和腹肋变得清晰,髓棘和脉棘也分别由髓弓和脉弓末梢延长完全形成,18日龄稚鱼脊椎骨开始发生骨化,直至27日龄稚鱼骨化完全。大黄鱼仔、稚鱼奇鳍以尾鳍、臀鳍、背鳍的先后顺序形成。尾鳍在7日龄仔鱼开始发育,第1尾下骨形成,直至13日龄仔鱼开始出现尾下骨愈合现象,尾鳍条出现,15日龄仔鱼尾上骨开始发育,直至19日龄稚鱼尾杆骨、尾上骨和尾下骨均已形成,尾鳍鳍条逐渐清晰,第3、4尾下骨之间间隙将尾鳍分为两个部分,尾鳍形态初步发育完全,27~30日龄稚鱼尾杆骨首先开始骨化,其次尾下骨及鳍条开始骨化;14日龄仔鱼时出现8个臀鳍支鳍骨,17日龄仔鱼鳍条长出8条,20日龄稚鱼出现硬棘分化,直至25日龄稚鱼臀鳍发育完全,鳍条和硬棘骨化完全;17日龄仔鱼体背出现支鳍骨1行,背鳍开始发育,至20日龄稚鱼时,第1背鳍10根硬棘均出现,第二背鳍鳍条基本出现,21~25日龄稚鱼期间,硬棘从前向后逐渐骨化,鳍条发育完全。在大黄鱼仔、稚鱼骨骼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脊骨前凸、椎体融合、脉棘分叉和脉棘冗余等骨骼发育畸形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丰富大黄鱼发育生物学理论和鱼类骨骼异常发育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仔稚鱼 脊椎骨发育 附肢骨发育 骨骼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脊椎骨粘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洪顺 王玉臣 +1 位作者 张泽函 李振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本文通过对人体椎骨进行粘弹性实验研究。定量地给出脊椎骨应力、应变和时间相关的不同效应。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实验曲线。並给出了人体椎骨的应力松驰和蠕变方程,以期为研究脊椎柱损伤,为设计运动器材,为人机工程中脊柱防护... 本文通过对人体椎骨进行粘弹性实验研究。定量地给出脊椎骨应力、应变和时间相关的不同效应。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实验曲线。並给出了人体椎骨的应力松驰和蠕变方程,以期为研究脊椎柱损伤,为设计运动器材,为人机工程中脊柱防护提供合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脊椎骨 粘性 弹性 实验 蠕变方程 应力松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大青鲨脊椎骨的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江峰 王洁 戴小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脊椎骨常用于鉴定鱼类年龄,但脊椎骨也包含了摄食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刚起步。文章以大洋性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脊椎骨为样品,对椎体中心(椎心)、椎心与外缘的中间部位(中部)、椎体外缘(外缘)3个部位的碳、氮稳定同... 脊椎骨常用于鉴定鱼类年龄,但脊椎骨也包含了摄食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刚起步。文章以大洋性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脊椎骨为样品,对椎体中心(椎心)、椎心与外缘的中间部位(中部)、椎体外缘(外缘)3个部位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和由此估算的营养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664‰^-1.308‰、9.29‰~2.237‰和2.73~5.73。椎心与中部、中部与外缘、椎心与外缘的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估算值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S检验,P>0.01)。运用椎骨进行相关研究时,可以椎骨的不同部位作为样品,开展基于脊椎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的鲨鱼摄食与营养级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大洋性鲨鱼的摄食动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鲨 脊椎骨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东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QCT的新型脊椎骨矿密度体模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阳宇春 王昆 +1 位作者 范杰 康晓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47,共5页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合,然后用数控塑料注射机加工成骨组织的辐射等效材料(称骨材料)。将骨材料机械加工成含5种羟磷酸钙密度的骨标准样品(称骨标样),将骨标准样品嵌入软组织材料块中,加工成五标样新型体模。通过对CP体模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国内外体模作对比,结果表明:新型体模的5个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cm^3,各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与相应的CT数呈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9 96,用于QCT检测脊椎骨矿密度测量有利于提高线性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标样骨密度体模 QCT骨矿密度测定方法 脊椎骨 羟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白海豚骨骼度量特征Ⅰ.脊椎骨
5
作者 李娜 苏天凤 +4 位作者 张良国 艾红 钟德福 张俊 江艳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8,共8页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隶属于白海豚属,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对2009年2月广东阳江闸坡海边搁浅死亡的1头中华白海豚,经多步骤处理制成骨骼标本,对其骨骼数据进行全面测量和相关统计分析。结...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隶属于白海豚属,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对2009年2月广东阳江闸坡海边搁浅死亡的1头中华白海豚,经多步骤处理制成骨骼标本,对其骨骼数据进行全面测量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胸椎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R^2=0.919 2;R^2=0.840 5);尾椎的椎体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椎体宽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55 0;R^2=0.928 6;R^2=0.866 4);幂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最大厚、最大宽之间的数学关系(R^2=0.950 3;R^2=0.917 4;R^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脊椎骨 度量特征 函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骨巨细胞瘤CT表现(附3例报告)
6
作者 周茂义 王滨 +2 位作者 魏道芹 李丽新 赵炳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5年第1期47-48,64,共3页
骨巨细胞瘤常发于长骨骨端,X线平片上表现较为特征,诊断不难。而发生于脊椎骨的巨细胞瘤则较为少见。关于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国内报道尚少。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3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CT表现 骨质破坏 恶性巨细胞瘤 软组织肿块 脊椎骨 破坏区 CT扫描 X线平片 附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多边形顶点检测的肝脏CT灌注图像肋骨和脊椎骨分割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兆学 孟子渲 孟靖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参考肋骨和脊椎骨解剖学位置特征基础上,设计了高效的基于凸多边形顶点检测的肋骨和脊椎骨检测和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肝脏CT灌注图像的基本特点,采用高斯滤波和最大相关准则法进行二值化;然后基于凸多边形检测的方法,对肋骨和脊... 在参考肋骨和脊椎骨解剖学位置特征基础上,设计了高效的基于凸多边形顶点检测的肋骨和脊椎骨检测和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肝脏CT灌注图像的基本特点,采用高斯滤波和最大相关准则法进行二值化;然后基于凸多边形检测的方法,对肋骨和脊椎骨二值化区域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实现了肝脏CT灌注图像中肋骨和脊椎骨的分割。因计算量较小,并且在耗时比较大的连通区域求取和标记环节采用了快速实现方法,计算速度比较快,对于肝脏CT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中进一步进行肝脏分割和配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CT灌注 凸多边形 图像分割 肋骨 脊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案辨治体会
8
作者 张雪枫 宋立群 宋业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痿证/中医药疗法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虹鳟脊椎骨的显微结构及钙、磷元素含量分析
9
作者 周启苓 王刘永 +3 位作者 杨云生 马骞 吴雨薇 陈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为揭示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脊椎骨的形态结构、元素组成等特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采集4个发育期(分别为幼鱼Ⅰ期、幼鱼Ⅱ期、成鱼Ⅰ期和成鱼Ⅱ期,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5、644和2129 g)的虹鳟脊椎骨样品,利用... 为揭示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脊椎骨的形态结构、元素组成等特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采集4个发育期(分别为幼鱼Ⅰ期、幼鱼Ⅱ期、成鱼Ⅰ期和成鱼Ⅱ期,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5、644和2129 g)的虹鳟脊椎骨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其第1~6节脊椎骨中钙、磷元素含量,并运用显微CT(Micro-CT)技术对其第4~6节脊椎骨进行扫描与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虹鳟第1~6节脊椎骨的钙、磷元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期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脊椎骨中钙、磷元素含量在幼鱼Ⅱ期最高;脊椎骨钙/磷摩尔质量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显著增加。第4~6节脊椎骨的显微结构扫描结果显示,脊椎骨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随虹鳟的生长呈显著降低趋势;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Tb.Sp)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显著增加;脊椎骨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组织矿物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和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指标均在成鱼Ⅰ期中最低,其次为幼鱼Ⅱ期;脊椎骨中BV/TV及TMD在成鱼Ⅱ期中最高,而BMD在幼鱼Ⅰ期中最大。上述结果不仅为虹鳟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还可为鱼类年龄鉴定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脊椎骨 生长发育 显微结构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的TRAPPC2基因突变分析
10
作者 徐贵江 李茜 +3 位作者 刘明艳 韦文莉 张坡 胡苏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确定1个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亲属外周血DNA,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COL2A1、COL1A1、MATN3、TRAPPC2、FGFR3等189... 目的确定1个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亲属外周血DNA,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COL2A1、COL1A1、MATN3、TRAPPC2、FGFR3等189个骨骼相关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测序,对发现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该突变的检测。结果在先证者TRAPPC2基因第5外显子上发现了1个移码突变c.271_275del CAAGA半合子缺失,为X-SEDT的致病性突变,同时发现患者母亲为该突变的携带者,而患者父亲和妹妹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用靶向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结合的方法确定了1个X-SEDT家系的移码突变c.271_275del CAAGA半合子缺失,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 靶向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脊椎骨破坏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存英 赵世平 +1 位作者 王冠民 张仰奇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笔者收集13例经CT扫描发现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病例,其中,结核5例、转移瘤6例、邻近软组织肿瘤侵及椎骨者2例。分别描述了它们的CT表现,并着重讨论了脊椎结核与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肯定了CT对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指... 笔者收集13例经CT扫描发现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病例,其中,结核5例、转移瘤6例、邻近软组织肿瘤侵及椎骨者2例。分别描述了它们的CT表现,并着重讨论了脊椎结核与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肯定了CT对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指出它的应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脊柱肿瘤 脊椎骨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莠剂氟乐灵(trifluralin)引起的幼鱼脊椎骨畸形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正铠 《淡水渔业》 1979年第10期57-58,共2页
氟乐灵(2,6-二硝基-N,N-二丙基-4-(三氟甲基苯胺)苯沙明)是在美国广泛使用的用于草籽出土前的含氟的除莠剂。把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羊头原鲷的饵料鱼杂色鳉(Cyprinodon variegatus Lacépède)放在较低浓度的氟乐灵溶液内作连续... 氟乐灵(2,6-二硝基-N,N-二丙基-4-(三氟甲基苯胺)苯沙明)是在美国广泛使用的用于草籽出土前的含氟的除莠剂。把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羊头原鲷的饵料鱼杂色鳉(Cyprinodon variegatus Lacépède)放在较低浓度的氟乐灵溶液内作连续处理试验,结果产生显着的脊椎骨畸形。有人已报道了脊椎后凸、脊椎前凸、或脊椎侧凸等病因不明的脊椎骨异常症。其它研究者报道了几种鱼由于寄生虫感染;日饵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 畸形 病因不明 后凸 前凸 氟乐灵 除莠剂 草籽 饵料鱼 种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妙水生生物集--脊椎动物(上)
13
作者 卢君辉 刘擦擦(图)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5年第3期44-47,共4页
上期我们介绍了按照有没有一条纵贯身体的脊椎骨把水中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分为哪几大类,以及其代表动物。
关键词 脊椎动物 水生生物 脊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新军 许柳雄 +1 位作者 宋利明 龚小龄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签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签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形=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年龄 生长方程 脊椎骨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脂拟鲿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尹邦一 代应贵 +1 位作者 范家佑 董坡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脂拟鲿 年龄 脊椎骨 生长方程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年龄与生长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建军 许柳雄 +1 位作者 朱国平 朱伟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鱼类年龄鉴定是渔业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2013~2014年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探捕所采集的227个脊椎骨样本,用不同的染...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鱼类年龄鉴定是渔业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2013~2014年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探捕所采集的227个脊椎骨样本,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分成4组进行年龄的鉴定,选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对叉长和脊椎骨半径进行拟合,最后选出结果最好的鉴定组和拟合模型,通过年龄鉴定估算长鳍金枪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52~104 cm,优势叉长组为81~90 cm,占总数的83.1%;年龄组成以5、6龄较多,占样本总数的80.86%。最终得到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生长方程为:Lt=109.180 2[1-e^(-0.258 783(t-1.991 28))],t_(tp)=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脊椎骨 年龄鉴定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伦古湖白斑狗鱼六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炬光 沈建忠 +1 位作者 李鸿 马秀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6,共7页
以可判读能力、吻合率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对矢耳石、鳞片、鳃盖骨、脊椎骨、后翼骨和匙骨6种材料用于新疆自治区乌伦古湖白斑狗鱼(Esox lucius)年龄鉴定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矢耳石磨片的可判读能力高达1... 以可判读能力、吻合率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对矢耳石、鳞片、鳃盖骨、脊椎骨、后翼骨和匙骨6种材料用于新疆自治区乌伦古湖白斑狗鱼(Esox lucius)年龄鉴定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矢耳石磨片的可判读能力高达100%,各龄组年龄读数吻合率均超过了99%,且未发现假轮,是乌伦古湖白斑狗鱼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鳞片可判读能力虽低于矢耳石磨片,且存在低估较高龄组年龄的问题,但两次年龄读数吻合率较高,与矢耳石磨片读数差异小,可以用作白斑狗鱼年龄鉴定。鳃盖骨、脊椎骨、后翼骨和匙骨四种材料1~2龄组年龄读数与矢耳石磨片年龄读数基本吻合,但3龄及3龄以上龄组年龄被明显低估,不适合作为白斑狗鱼年龄鉴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Esox lucius) 年龄鉴定 鳞片 矢耳石 鳃盖骨 匙骨 脊椎骨 后翼骨 乌伦古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水系越鳠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志福 张家波 +1 位作者 朱邦科 杜孝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9,26,共5页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均达到96.0%,脊椎骨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最大年龄读数出现在微耳石磨片和脊椎骨上,读数为5+龄;微耳石磨片的同一鉴定者两次独立年龄读数的吻合率最高为94.5%、脊椎骨次之为91.7%、星耳石最低为88.1%;两种年龄材料读数之间的吻合率比较中,微耳石磨片与星耳石的吻合率较高为90.9%,两者的年龄读数在低龄组时吻合较好,微耳石磨片与脊椎骨的吻合率为89.3%,3+龄以上时二者的年龄读数吻合率高。结果表明,鉴定低龄个体选择星耳石材料(n+龄≤3+龄),高龄个体用微耳石磨片进行辅助鉴定的年龄鉴定方法对元江越鳠进行年龄鉴定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鳠(Mystuspluriradiatus) 年轮特征 微耳石 星耳石 脊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丽)靬金鳟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2,共2页
对革丽靬金鳟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虹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除体色、侧线鳞式、脊椎骨和个别可量性状明显不同外,革丽靬金鳟与虹鳟的可数、可量性状及其他指标绝大多数都比较接近或非常接近。
关键词 [革丽]靬金鳟 虹鳟 形态学 比较研究 形态学特性 金鳟 可量性状 脊椎骨 接近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绰斯甲河大渡裸裂尻鱼的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华锐 张家波 常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1,共4页
以绰斯甲河流域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的微耳石和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进行了年龄鉴定,并比较了两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微耳石更适合于年龄鉴定。同时,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推算材料... 以绰斯甲河流域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的微耳石和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进行了年龄鉴定,并比较了两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微耳石更适合于年龄鉴定。同时,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推算材料,对大渡裸裂尻鱼种群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年龄组内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024 5×L2.793 4,W♀=0.021 3×L2.859 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鱼Lt=32.319×[1-e-0.087×(t+4.024)],Wt=439.165×[1-e-0.087(t+4.024)]2.859 3;雄鱼Lt=23.195×[1-e-0.213×(t-1.008)],Wt=169.307 2×[1-e-0.213×(t-1.008)]2.793 4。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8.1龄和6.0龄,对应的雌鱼体长和体重为L=21.06 cm,W=129.12 g;对应的雄鱼的体长和体重为L=15.18 cm,W=51.8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 年龄 生长 耳石 脊椎骨 绰斯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