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研究热点和趋势:20年文献分析
1
作者 涂欣乐 陈锴 +1 位作者 李明 杨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9,共14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3年至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0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梳理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在WoSCC(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检索2003~202...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3年至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0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梳理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在WoSCC(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检索2003~2023年发表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领域的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出版年份、第一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国家、出版期刊、总被引次数等信息,进行总结和可视化分析。利用VOSviewer、CiteSpace、RStudio等文献计量分析工具揭示了该领域的全球趋势和研究热点。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条件,共得到6804条文献信息,基于文献标题、摘要和全文,我们对其逐条审阅后最终得到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0篇文献,包含86篇论著和14篇综述。出版年份介于2003~2019年之间,被引用200次及以上的文献有58篇。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The impact of positive sagittal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共计1179次引用。发文数量位居首位的国家是美国。发文最多的杂志是Spine。发文最多的机构是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最多产的第一作者是Lafage V。Balance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通过阅读全文,将文献主题归纳为放射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分类系统、一般概述、代偿机制和其他等七个方面,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论:放射学参数、手术和并发症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微创手术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中国学者发文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引用次数相对来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放射学参数 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骨盆角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乔军 邱勇 +5 位作者 朱锋 Themistocles Protopsaltis 朱泽章 徐磊磊 刘臻 钱邦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能否反映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及局部平衡,及其与DS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S患... 目的:探讨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能否反映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及局部平衡,及其与DS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S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随访时间超过2年;(2)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脊柱手术;(2)同时伴有髋、膝关节病变影响正常的站立姿势。共76例DS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6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2±6.1岁。Cobb角32°-74°,平均42.6°±6.1°。顶椎位于L2椎体3例,L2/3椎间盘4例,L3椎体26例,L3/4椎间盘23例,L4椎体16例,L4/5椎间盘4例。随访2.1-6.4年,平均3.7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摄自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同时填写ODI、VAS及SRS-22量表。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TPA。采用Spearman检验分别对术前、末次随访时的SVA和TPA与其他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SVA和TP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其他脊柱-骨盆参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SVA和TP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ODI、VAS及SRS-22总分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术前TPA与术前LL、SS、PT、PI及SVA显著相关(P〈0.05),与术前TK、TLK无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时TPA均与末次随访时的LL、SS、PT、PI及SVA显著相关(P〈0.05),与末次随访时TK、TLK无相关性(P〉0.05);TP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LL、SS、PT、PI及SV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显著相关(P〈0.05),与TK、TLK的变化值无相关性(P〉0.05);TP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ODI评分、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正相关(P〈0.05),与SRS-22总分变化值负相关(P〈0.05)。术前SVA与术前LL、TPA显著相关(P〈0.05),与术前TK、TLK、SS、PT、PI无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时SVA与末次随访时TPA显著相关(P〈0.05),与末次随访时TK、TLK、SS、PT、PI、LL无相关性(P〉0.05);SV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LL、TP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显著相关(P〈0.05),与TK、TLK、SS、PT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无相关性(P〉0.05);SVA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与ODI评分、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变化值正相关(P〈0.05),与SRS-22总分变化值负相关(P〈0.05)。结论:TPA整合了整体和局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信息,能够反映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及局部平衡,且与DS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对于DS重建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T1骨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等一系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治疗效果 成人 平衡 骨盆 顽固性腰痛 疼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成人脊柱畸形矫形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重建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成人脊柱畸形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年龄〉20岁)后所产生的或源自成年前的脊柱畸形,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严重的平背综合征、后... 成人脊柱畸形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年龄〉20岁)后所产生的或源自成年前的脊柱畸形,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严重的平背综合征、后凸失代偿综合征及各种僵硬性矢状面失平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成人 平衡 特发性脊柱侧凸 退变性脊柱侧凸 平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腰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勇 张凯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重度腰椎滑脱是指Ⅲ度以上(Meyerding分级滑脱位移超过50%,即SD≥50%)的腰椎滑脱。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脊柱力线重建过程的矢状面平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其发生、进展、转归均和脊柱矢状面参数密切相关。重度腰椎滑脱一般需行手... 重度腰椎滑脱是指Ⅲ度以上(Meyerding分级滑脱位移超过50%,即SD≥50%)的腰椎滑脱。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脊柱力线重建过程的矢状面平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其发生、进展、转归均和脊柱矢状面参数密切相关。重度腰椎滑脱一般需行手术治疗,但在是否要进行完全复位这个问题上仍存有较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滑脱 脊柱 平衡 骨盆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
6
作者 潘辉龙 张国如 +1 位作者 谢行思 韦永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8-836,共9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201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KP术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n=44)和非AVCF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VCF组和非AVCF组术后3个月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PKP术后AVC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预测价值。结果:AVCF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显著性高于非AVCF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非AVCF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低于AVCF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AVCF组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的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及PT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PI、TPA、LL、SS及TK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非AVCF组SVA与TPA、TK、TLK、LL、PT相关,TPA与TK、TLK、LL、PI、SS、PT相关,TK与TLK、PT、SS相关,TLK与LL、PI、PT相关,LL与PT、SS相关,PT与SS相关(P<0.05);AVCF组SVA与TPA相关,TPA与LL、PI、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TK、SVA、PI、SS、TPA及LL与OVCF患者PKP术后AVCF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初始骨折部位、椎体高度恢复率、糖尿病、术前骨折椎体数、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SVA(OR=2.633,95%CI:1.857~3.732)、TPA(OR=2.497,95%CI:1.684~3.702)、TK(OR=3.184,95%CI:2.699~3.755)、LL(OR=0.526,95%CI:0.438~0.631)、PI(OR=0.478,95%CI:0.320~0.715)及SS(OR=0.592,95%CI:0.500~0.701)仍与AVCF显著性相关(P<0.001);SVA、TPA、TK、LL、PI、SS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0],其中SVA预测AVCF的AUC值(0.826)高于其他参数,其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57,准确性为0.792。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AVCF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SVA、TPA、TK、LL、SS、PI对PKP术后AVC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术后3个月SVA、TPA、TK较小及LL、SS、PI较大的OVCF患者PKP术后AVCF发生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参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近椎体继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江龙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钱邦平 吴涛 伍伟飞 闫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6.0±3.1岁。年龄及性别叽配的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3~18岁,平均16.6±2.1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lYF)和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并对两组间的上述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比无统汁学差异(P〉0.05)。ALDH组矢状而TK(9.1°±7.0°)、LL(22.5°±12.2°)和SS(20.2°±6.2°)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4.8°±8.2°、47.8°±9.5°、32.5°±6.7°)(P〈0.05);ALDH组矢状面Prr(21.5°±613°)、SVA(一5.O±31.2mm)大于正常对照组(8.9°±7.3°、一18.7±18.6mm)(P〈0.05);ALDH组PI为41.2°±8.5°,对照组PI为42.2°±7.1°,两组问比较无统计学筹异(P〉0.05)。结论:ALDH患者Ⅳ值与正常青少年相近。与正常青少年相比,ALDH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骶骨垂直化、胸椎及腰椎生理曲度减小,这种矢状面异常町能是患者为了缓解疼痛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体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参数 骨盆投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因素 被引量:13
8
作者 范国明 陈其昕 +1 位作者 龚遂良 李方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按不同骨盆姿势分为38例高SS/低PT组:PI和LL均值各为(50.85±10.01)°,(49.41±9.84)°,回归方程LL=0.571PI+20.395,68例低SS/高PT组:PI和LL均值各为(49.14±12.00)°,(39.17°±10.98)°,回归方程LL=0.531PI+13.079。组内显示PI与SS、LL,SS与LL正相关,呈线性回归,组间显示PI无统计学差异,SS、PT、L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PI不能单纯确定LL变化,必须考虑骨盆姿势的影响。(2)相同PI下,骨盆越前倾,LL越大;相同骨盆姿势下,PI越大,LL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入射角 骨盆姿势 腰椎前凸角 胸椎后凸角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秋水 牛升波 +3 位作者 李博 黄泽彬 石志才 杨长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1,P=0.104)。结论慢性腰痛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无腰痛症状的成年人不同,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见大TK、小SS、小PI,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骨盆形态 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辉 郑召民 +6 位作者 李思贝 王华锋 王建儒 李翔 王华 李泽民 李秉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部位分为胸弯组及胸腰弯/腰弯组,测量各组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冠状面偏移(CB)以及顶椎偏移(AVT),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PTH)、骶骨股骨距离(SFD)、骶骨骨盆角(PRS1)、PI与LL差值(PI-LL)、PT与PI比值(PT/PI)以及C7铅垂线与骶骨中心距离(HA-C7PL)。比较各组间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疾病组同一参数间的对比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L、TLK、TK及PRS1显著增大,PI、PT、PTH、SFD及PI-LL显著减小,重度胸腰弯/腰弯组的SVA显著增大而SS显著减小,但SVA在平衡范围内。正常组与轻中度胸弯组,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间无相关性。在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Cobb角与TK、TLK具有相关性。在所有组中,LL与TK、LL与TLK、PI与PT及PI与SS均具有相关性。在正常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TK与TLK具有相关性。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CB与PT具有相关性;重度胸弯组中,CB与TLK、SS具有相关性;重度胸腰弯/腰弯组,冠状面Cobb角与LL及CB与PT、SS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LL与SVA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脊柱侧凸组中,TK与SVA具有相关性。结论: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排列具有自身特点,表现为TK、TLK、LL的显著增大与PI、PT的显著减小;冠状面参数中冠状面主弯Cobb角与TK、TLK及CB与SS均具有相关性,矢状面参数中TK、TLK与LL三者之间及TK与SVA之间均具有相关性;骨盆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狭长水平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重度脊柱侧凸 平衡 骨盆参数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Kirkham B Wood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83例成人IS患者,男16例,女67例,年龄2084岁,平均43岁。在全脊柱站立位X线正侧位片(包括双侧髋关节)上测量侧凸Cob...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83例成人IS患者,男16例,女67例,年龄2084岁,平均43岁。在全脊柱站立位X线正侧位片(包括双侧髋关节)上测量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J)、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以及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将患者分为胸弯组和腰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胸弯组共39例,平均年龄40.9岁,主弯角度平均45.8°;腰弯组共44例,平均年龄44.8岁,主弯角度平均39.5°。两组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TK、TLJ、LL、PI、SS、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腰弯组的SVA明显大于胸弯组(P〈0.05)。在≤40岁患者中,胸弯组和腰弯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岁患者中,腰弯组患者SVA和PT大于胸弯组(P〈0.05),余参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弯组9例(23.1%)出现脊柱失平衡,其中7例为负向失平衡;腰弯组12例(27.3%)出现脊柱失平衡,其中8例为正向失平衡。两组的LL与TK、SS有相关性,PI与PT、SS有相关性,SVA与LL、SS、PT有相关性,年龄与SVA、PT有相关性。与胸弯组不同,腰弯组患者的PI与LL无相关性,而年龄与LL、SS有相关性,PT与LL、SS有相关性。结论:成人IS中,胸弯和腰弯患者的骨盆形态无差别,骨盆与脊柱的矢状位序列密切相关,年龄与躯干平衡相关。胸弯患者易出现脊柱负向失平衡,而腰弯患者更易出现脊柱正向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 骨盆 平衡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L5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金辉 苏新林 +2 位作者 周峰 孟斌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9-703,73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L5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分析不同类型滑脱的矢状面参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5滑脱患者36例,男、女各18例,平均年龄14.1±2.5岁(10~18岁);按... 目的:研究青少年L5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分析不同类型滑脱的矢状面参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5滑脱患者36例,男、女各18例,平均年龄14.1±2.5岁(10~18岁);按照Wiltse滑脱分型分为峡部裂组28例和发育不良组8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分为轻度滑脱组32例(Ⅰ度29例、Ⅱ度3例)和重度滑脱组4例(Ⅲ度2例、Ⅳ度2例)。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其中滑移参数包括:滑脱率(slip rate,SR)、滑脱角(slip angle,SA);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骶骨平台角(sacral table angle,STA);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对比研究峡部裂组和发育不良组以及轻度和重度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和相关临床意义。结果:峡部裂组SR=(13.7±8.1)%,PT=15.7°±8.3°,LSA=105.9°±11.8°,STA=102.8°±6.5°;发育不良组SR=(42.4±27.8)%,PT=34.2°±9.6°,LSA=78.7°±11.2°,STA=76.4°±9.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滑脱组SR=(14.4±7.8)%,PT=18.1°±10.4°,LSA=102.1°±15.5°,STA=99.9°±10.8°;重度滑脱组SR=(65.0±19.6)%,PT=33.9°±11.1°,LSA=77.4°±6.7°,STA=77.7°±8.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峡部裂组SA=2.6°±13.1°,PI=54.6°±9.0°,TK=23.5°±15.5°,LL=-53.0°±18.3°;发育不良组SA=11.2°±10.5°,PI=60.8°±14.5°,TK=21.5°±14.3°,LL=-45.3°±15.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滑脱组SA=3.3°±12.6°,PI=55.3°±10.4°,TK=24.0°±13.1°,LL=-52.7°±17.4°;重度滑脱组SA=14.5°±12.8°,PI=61.0°±12.2°,TK=14.8°±3.7°,LL=-40.0°±2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L5滑脱中,发育不良性多为重度滑脱,而峡部裂性多为轻度滑脱。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容易出现矢状面失衡和滑脱进展,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呈现躯干前倾,骶骨垂直和骨盆后倾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滑脱 峡部裂 发育不良 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的提出及意义”一文的看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钱邦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提出一个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探讨SPA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将脊柱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中点至骶骨后上角的连线(PR线)与骶骨终板垂线的夹角定义... 目的:提出一个新的脊柱-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探讨SPA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将脊柱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中点至骶骨后上角的连线(PR线)与骶骨终板垂线的夹角定义为SPA。从几何学上观测SPA与骨盆角(PA)、骶骨倾斜角(SS)之间的关系。在111例(女56例,男55例)成人志愿者的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SPA及其他脊柱-骨盆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SPA、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指数(PI)、矢状面垂轴(SVA)、脊柱骶骨角(SSA)、PA、PR-S1(pelvic morphology)、总腰-骨盆前凸角(total lumbopelvic lordosis,PR-T1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从111例志愿者的脊柱全长X线片中随机抽取80例,由2位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分别测量SPA 5次,间隔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量SPA 5次,取平均值,采用变异系数(CV)评价SPA指标稳定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o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判定观测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一致性。结果:SPA=PA+SS=90°-PR-S1。SPA与PI、PR-S1、PA、PT、SS、SSA呈显著性正相关(r=0.994,1.000,0.482,0.538,0.699,0.465,P均〈0.05),与LL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2,P〈0.05)。SPA前后两次测量的CV分别为0.0023±0.02及0.0085±0.053,观测者间ICC分别为0.99,P〈0.01及0.97,P〈0.01,两次测量间ICC为0.99,P〈0.01。结论:SPA是一个解剖学常数,SPA=PA+SS;SPA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SPA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同PI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接近,可作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盆 脊柱 骨盆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
14
作者 邱旭升 鲍虹达 +1 位作者 刘臻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索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以脊柱畸形来我院就诊的马凡综合征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4±2.3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参数... 目的:探索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以脊柱畸形来我院就诊的马凡综合征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0~20岁,平均14.4±2.3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1)胸椎后凸角(thoracickyphosis,TK),(2)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kvphosis,TL),(3)腰椎前凸角(1umbarlodorsis,LL),(4)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5)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6)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7)矢状面平衡(sagittalverticalaxis,SVA)。定义顶椎在T12、L1或者T12/L1椎间盘.后凸角度〉10°的后凸为胸腰段后凸;顶椎在L1/2椎间盘或以下椎体、椎间盘,后凸角度〉100的后凸为腰椎后凸。采用Sponseller分型方法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形态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结果:本组患者在冠状面上以胸腰双弯(40.0%)、单胸弯(22.8%)以及三弯(20.0%)最常见.最大Cobb角43°-65°,平均75.2°±26.0°。在脊柱矢状面上,TK为-25°~73°(19.0°±24.1°),其中胸椎后凸正常者(200≤TK≤50。)10例(28.6%);胸椎后凸增大患者(TK〉50°)5例(14.3%);胸椎后凸减小者(0°≤TK〈20°)13例(37.1%):另有7例(20.0%)患者表现为胸椎前凸。TL为-25°~73°(14.0°±19.0°);LL为-17°~70°(37.1°±23.3°);SVA为-9.0~7.2cm(-2.0±4.3cm)。15例(42.9%)患者表现为胸腰段后凸或腰椎后凸(9例ⅡA型,6例ⅡB型).5例患者表现为后凸区明显的椎体楔形变。骨盆矢状面上,PI为25°-74°(40.1°±12.7°);PT为-12°-34°(6.9°±9.6°);SS为140~68°(33.3°±12.6°)。Sponseller分型I型患者TK、LL、PI、SS明显大于Ⅱ型患者,而Ⅱ型患者TL明显大于I型患者。未见腰椎滑脱现象。结论:马凡综合征伴脊柱畸形患者脊柱一骨盆矢状面形态差异较大.手术医生应该根据不同分型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脊柱畸形 骨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宗杉 朱泽章 +6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1例AIS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7例,年龄12~17岁(14.6±2.1岁)。... 目的:探讨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1例AIS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7例,年龄12~17岁(14.6±2.1岁)。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颈椎角(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CS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e,SS)以及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不同弯型将AIS患者分为单胸弯组、双胸弯组和腰弯组,比较3组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胸弯组61例,其中男13例,女48例,主弯Cobb角为51.2°±8.7°;双胸弯组40例,其中男7例,女33例,主弯Cobb角为53.7°±5.2°;腰弯组60例,男14例,女46例,主弯Cobb角为48.9°±4.8°。3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Cobb角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组的CSA、TK均显著小于双胸弯和腰弯组(P〈0.05),但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矢状面参数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组患者中,CSA与TK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单胸弯组r=0.73,P〈0.05;双胸弯组r=0.29,P〈0.05;腰弯组r=0.60,P〈0.05),但与LL及骨盆参数(PI、SS、PT)无显著相关性(P〉0.05)。双胸弯组TK与LL呈正相关性(r=0.40,P〈0.05),而在另外两组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胸弯型AIS患者较双胸弯型和腰弯型患者具有更小的颈椎前凸,3种弯型AIS患者的颈椎前凸均与TK呈正相关。单胸弯型患者的TK较另外两种弯型患者更小。双胸弯型患者的TK与LL密切相关,而单胸弯型与腰弯型患者的TK与LL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 颈椎角 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融合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和坐位腰椎与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倚文 刘臻 +4 位作者 胡宗杉 李劼 曾昌淳 邱勇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融合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站立位和坐位腰椎与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融合术的24例Lenke 1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1~15岁(13.0±1.8岁)。Lenk... 目的 :探讨选择性融合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站立位和坐位腰椎与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融合术的24例Lenke 1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1~15岁(13.0±1.8岁)。Lenke 1A型12例,Lenke 1B型5例,Lenke 1C型7例。根据手术融合节段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融合组(STF组,n=13,下端融合至L1 8例,L2 5例)和非选择性融合组(NSTF组,n=11,下端融合至L3)。随访6~17个月(14.0±4.2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和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L3/4、L4/5及L5/S1的椎间角、骶椎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以及骨盆倾斜角(PT)等影像学参数,分别比较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和坐位的矢状面参数变化。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填写22项脊柱侧凸研究学会调查问卷(SRS-22)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及末次随访由站立位改为坐位时,L3/4、L4/5、L5/S1椎间角以及SS均减小,而PT增加(P<0.05);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PI基本不变(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相应的矢状面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STF组手术前、手术后及末次随时站立位与坐位PT和S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STF组中手术前站立位与坐位PT和SS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STF组与NSTF组患者SRS-22评分在四个项目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STF组与NSTF组患者在功能与疼痛两个项目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及术后满意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Lenke 1型AIS患者,与非选择性融合相比,选择性融合不仅在维持腰椎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保留了从站位到坐位时骨盆后旋的代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平衡 腰骶骨盆参数 站立位 坐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汉族人群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淼淼 吕锐 程薇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无症状汉族人群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进行测量,建立汉族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其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患...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无症状汉族人群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进行测量,建立汉族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其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患者入选的85名生活无症状汉族人群,入选者年龄为21~65岁。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参数涵盖了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总腰骨盆角(lumbopelvic lordosis angle,PR-T12)、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以及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所涉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客观评估。参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间以及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本研究85名志愿者,男性39名、女性46名,平均年龄男性(50.9±13.2)岁和女性(41.8±13.6)岁。PI,PT,SS,LL,TK,CL,SVA,PR-T12,SSA和SPA的平均值分别为51.1°±8.2°、18.5°±8.0°、32.8°±6.3°、36.7°±11.8°、20.8°±11.3°、11.2°±9.7°、(14.9±39.6)mm、75.6°±9.8°、122.9°±7.8°、54.3°±7.1°。本研究发现年龄与PI、PT呈正相关,与LL、TK呈负相关,与SS无明显相关性。男女两组TK、CL、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比较,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L、TK与体质量指数有相关性,其余参数未发现与体质量指数明显相关。结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个体的年龄、种群、性别及体质量指数都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力线 脊柱-骨盆 中国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涛 李浩曦 +5 位作者 邱水强 李新华 徐志刚 顾继生 罗振东 吴德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手术治疗的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资料完整的85例患者。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全长侧位片上测得脊柱-骨盆参数有:矢状位平衡(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并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PKP术后末次随访时C7SVA由(35.9±17.1)mm降至(30.8±12.8)mm(P=0.002)。SF-36各个角色评分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PKP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C7SVA与SF-36中总体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43,-0.264,-0.272,-0.258;P=0.001,0.015,0.012,0.017)。结论 PKP手术能有效治疗OVCF,并能改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且该类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脊柱-骨盆平衡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骨盆角在脊柱矢状面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玉玺 鲁世保 +1 位作者 孙祥耀 孔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成人脊柱畸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脊柱矢状面平衡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报道了大量广泛应用的评估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如: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成人脊柱畸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脊柱矢状面平衡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报道了大量广泛应用的评估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如: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pelvic incidence minus lumbar lordosis,PI-LL)等。但是上述参数均易受到骨盆旋转、膝关节屈曲等代偿活动的影响;还易因为使用辅助站立工具而发生改变。影像学检查过程中的投射角度、距离也会对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 脊柱 影像学检查 腰椎前凸角 垂直轴 骨盆 匹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血清及关节液中病情相关分子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圣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血清及关节液中病情相关分子的关系。方法:选择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东莞市塘厦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OA组,同期接受修复手术的70例半月...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血清及关节液中病情相关分子的关系。方法:选择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东莞市塘厦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OA组,同期接受修复手术的70例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立位全脊柱侧位片并测量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取血清并测定炎症因子含量,取关节液并测定炎症因子含量及细胞凋亡分子表达量。结果:OA组患者的患侧骨盆股骨角(PFA)、骶骨股骨角(SFA)水平显著低于健侧,股骨前倾角(FI)、脊柱前倾角(ST)水平显著高于健侧;OA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PFA、SFA水平呈负相关,与FI、ST水平呈正相关;OA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1β、IL-18、MMP1、MMP3、Fas、FasL、Caveolin-1、NO、CHOP、GRP78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PFA、SFA水平呈负相关,与FI、S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能够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程中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脊柱-骨盆-下肢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