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异性腰背痛青少年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兰冠仪 冯强 周誉 《体育科技》 2018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痛发生呈上升趋势,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平衡与腰背疼痛关系密切。了解非特异性腰背部疼痛青少年脊柱-骨盆平衡参数的基本特征,可以为该疾病的积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3所中学,天津1所中学学生进行问... [目的]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痛发生呈上升趋势,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平衡与腰背疼痛关系密切。了解非特异性腰背部疼痛青少年脊柱-骨盆平衡参数的基本特征,可以为该疾病的积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3所中学,天津1所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受试者并使用spinalMouse?进行脊柱形态与功能测试。最终采集有效样本377例,其中初中、高中总计261名非特异性腰背痛青少年(男112名,女149名),随机筛选无痛组受试者共116名(男,60名,女,56名)。对受试者进行直立位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试,同时测量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动作中的功能。主要指标有胸椎后凸角(TKA)、腰椎前凸角(LLA)、骶骨倾角(SA)、倾斜角(INA),并计算矢状面平衡指数(T/L)。研究对象分男女组,再按年级和疼痛部位分为初、高中单纯背痛组,单纯腰痛组,腰背结合痛组。对不同疼痛类型组与无痛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LSD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1)初中女生在直立位时,单纯背痛和单纯腰痛组其SA较无痛组增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中女生单纯背痛组、单纯腰痛组T/L较无痛组减小,腰背结合痛组T/L较无痛组则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女生INA,单纯腰痛组合腰背结合痛组显著小于无痛组(P<0.05)。(3)初中和高中学生疼痛各组和无痛组在脊柱屈伸功能上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非特异性腰痛青少年脊柱-骨盆的平衡破坏情况存在,女性更为显著。容易导致身体重心失衡,这可能是青少年腰背痛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特异性腰背痛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洪 於洋 +1 位作者 李宏 刘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4.35)岁;病变程度,Ⅰ度47例,Ⅱ度48例。术后3个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ODI改善率≥50%为良好,<50%为不良。95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74例)和疗效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的相关性,评价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的价值。结果:疗效不良组病程、手术时间长于疗效良好组,病变程度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术后3个月SSA、TPA、LL、SS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T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均低于术前,且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VAS、ODI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3个月SSA、TPA、LL、PT、SS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为不良的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8、0.797、0.875、0.822、0.853,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最大,为0.927,最佳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91.89%。结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SSA、TPA、LL、SS呈升高趋势,PT呈降低趋势,PI无明显变化,且SSA、TPA、LL、SS、PT变化值与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参数 疼痛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CF行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杰 曾展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OVC...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椎体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C_(7)~S_(1)的矢状位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均小于观察组(P<0.05),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均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间骨盆倾斜角(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各阶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矢状形态与其参数变化密切相关,其中C_(7)~S_(1) SVA、TK越大,LL、SS、PI越小导致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风险越大。此外,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下,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椎体骨折 脊柱骨盆平衡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腰椎裂峡部与滑落脊柱-骨盆矢状面X线测量参数的差异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勇平 陶阳 张立斯 《现代医院》 2020年第3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究中老年腰椎峡部与滑落脊柱-骨盆矢状面X线测量参数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L5峡部裂和滑脱患者各80例的影像资料,同时选取同时期无显著疼痛症状的中老年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 目的探究中老年腰椎峡部与滑落脊柱-骨盆矢状面X线测量参数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L5峡部裂和滑脱患者各80例的影像资料,同时选取同时期无显著疼痛症状的中老年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腰和谐角(Thoracic-Lumbar Angle,TLA),腰骶角和谐角(Iumbar-Sacral Angle,LSA)、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颈胸和谐角(Cervical-thoracicangle,CT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通过对比以上参数的差异来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X测量参数与L5峡部裂发生滑脱的关系。结果三组间PI、PT、SS、LSA和LL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TLA和CTA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NK-q检验两两比较中发现,峡部裂组PI、PT、SS、LSA、LL各参数与滑脱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滑脱组中PI、PT、SS、LSA、LL各参数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所有的脊柱-骨盆矢状面X测量参数中(PI、PT、SS、TLA、LSA、LL)与L5峡部裂发生滑脱具有显著的联系。以上指标可以作为预测腰椎峡部裂发展为腰椎峡部裂滑脱的重点影像学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滑脱脊柱 脊柱-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矢状面平衡与否对于指导髋臼假体定位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楷甫 陈青阳 +2 位作者 孙超 王凤萍 李叔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自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概念以来便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即使髋臼假体摆放在“安全区内”仍有很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不明原因的假体脱位。并开始质疑“安全区”是否真的适合所有患者。脊柱退变、畸形,腰椎... 自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概念以来便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即使髋臼假体摆放在“安全区内”仍有很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不明原因的假体脱位。并开始质疑“安全区”是否真的适合所有患者。脊柱退变、畸形,腰椎融合等会导致脊柱矢状面不平衡及骨盆活动的改变,进而导致髋臼方向的改变,最终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边缘负荷,磨损,撞击,甚至脱位等。从磨损、撞击和脱位等角度来看,是髋臼杯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而不是解剖定位。对于站立位中性骨盆髋臼杯的解剖定位与功能定位可认为是等效的。而对于骨盆旋转>20°时则需考虑功能安放。近年来随着对脊柱-骨盆-髋关节之间的内在关系的认识愈发深刻,有学者根据脊柱是否僵硬、是否畸形将髋脊柱关系进一步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髋脊柱关系提出相应的髋臼的功能安放,从而达到稳定的人工髋关节。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矢状面是否平衡对于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脊柱疾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泽希 于淼 +1 位作者 赵文奎 刘晓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2-278,共7页
目的 探讨我国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及疼痛科治疗74例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描述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我院既往无... 目的 探讨我国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及疼痛科治疗74例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描述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我院既往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无症状健康青年人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显著增加(P=0.003,P=0.000),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显著减少(均P=0.000),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无统计学差异(P=0.062),18例出现矢状位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5 cm。患者LL与TK、SS、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 SSA)高度相关,与PT、SVA、骶-股距离(sacrofemoral distance, SFD)中度相关,与PI低度相关。SVA与SSA高度相关,与TK、LL、PT、SS、SFD中度相关。患者的胸腰段拐点约位于L2椎体下半部水平,腰椎前凸曲度的顶点约位于L4椎体的上半部水平。结论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为胸椎和腰椎曲度丢失,骨盆后旋,全脊柱前倾,胸腰段拐点较低,参与腰椎前凸椎体较少。这种形态学特征改变了脊柱的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位序列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庄弘宇 万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278例,均行负重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测量骨盆矢状位、脊柱解剖学矢状位、脊柱形态学矢状位相关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骨盆...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278例,均行负重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测量骨盆矢状位、脊柱解剖学矢状位、脊柱形态学矢状位相关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骨盆入射角为45. 1°±9. 6°,骨盆倾斜角为10. 3°±6. 7°,骶骨倾斜角为34. 8°±7. 8°;脊柱解剖学矢状位相关参数:腰椎前凸角为48. 3°±11. 1°,胸椎后凸角为24. 2°±9. 8°,颈椎前凸角为8. 6°±8. 7°,脊柱矢状位平衡为(-18. 9±29. 5) mm;脊柱形态学矢状位相关参数:腰弯前凸角为49. 0°±11. 1°,上腰弯前凸角为14. 6°±5. 9°,下腰弯前凸角为34. 5°±7. 9°,胸弯后凸角为32. 1°±9. 7°,颈弯前凸角为8. 5°±8. 7°,腰弯倾斜角为-5. 5°±4. 3°。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腰弯前凸角、下腰弯前凸角、腰弯倾斜角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 05);骶骨倾斜角与胸椎后凸角、腰弯前凸角、上腰弯前凸角、下腰弯前凸角、胸弯后凸角、颈弯前凸角、腰弯倾斜角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 05);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三者之间亦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 05);其余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 0. 05)。结论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脊柱 骨盆 影像学检查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傈僳族与汉族腰椎退变的差异性研究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何红才 王迎松 +1 位作者 李涛 邓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3期32-32,34,共2页
目的:研究傈僳族与汉族腰椎退变的差异性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腰痛患者40例作为腰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腰椎正侧位片摄片、腰椎MRI检查,... 目的:研究傈僳族与汉族腰椎退变的差异性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腰痛患者40例作为腰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腰椎正侧位片摄片、腰椎MRI检查,摄片范围包括双侧髋关节、骨盆、腰椎全节段,然后统计分析两组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结果:两组傈僳族和汉族人员的LL、PT、S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组傈僳族和汉族患者的LL、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腰痛组重度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LL、SS均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PT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结论:傈僳族与汉族腰椎退变的差异性不显著,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傈僳族 汉族 腰椎退变 脊柱-骨盆位参数 腰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盆影像学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君 姜鸿南 +2 位作者 樊知昌 杨洁 徐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4-589,共6页
本文探讨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腰部疼痛的关系。选取1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X线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 本文探讨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腰部疼痛的关系。选取1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X线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病例组患者采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手术前后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变化,探讨术前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与患者术后并发慢性腰痛的关系。病例组的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腰椎前凸角(LL)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腰痛组的SVA、P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非腰痛组,腰痛组的LL值显著小于非腰痛组(P<0.05);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年龄增大、融合节段≥3个、术后邻近节段退变、PT值增大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腰痛的危险因素(P<0.05)。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曲度异常改变明显;同时患者术后PT值恢复较差、年龄较大、手术融合节段≥3个、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引起术后腰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位参数 腰椎退行性病变 多因素 预测 慢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接受TLIF术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的平衡状态
11
作者 郑立诚 李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术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患者脊柱的平衡状态。方法:选取近几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TLIF术的63例DS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63例DS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 目的:探讨接受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术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患者脊柱的平衡状态。方法:选取近几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TLIF术的63例DS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63例DS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院内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PACS)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站立位及坐位骨盆及脊柱矢状面的平衡参数。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站立位及坐位的骨盆及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由站立位改为坐位时骨盆及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改变的幅度,分析观察组患者站立位及坐位的骨盆及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站立位的骨盆倾斜角(PT)及T1骨盆角(TPA)均小于其坐位的PT及TPA,其站立位的脊柱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短于其坐位的SVA,其站立位的骶骨倾斜角(SS)及腰椎前凸角(LL)均大于其坐位的SS及LL,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站立位的PT及TPA均小于其坐位的PT及TPA,其站立位的SVA短于其坐位的SVA,其站立位的SS、LL及胸椎后凸角(TK)均大于其坐位的SS、LL及TK,P<0.05。观察组患者从站立位改为坐位时,其LL、TK、SVA及TPA改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观察组患者站立位及坐位的PI、PT、SS、TK均与LL存在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站立位的SS、LL均与SVA存在相关性,其坐位的LL与SVA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DS患者进行TLIF术后其骨盆及脊柱矢状面的平衡参数与健康人有差异,其由站立位改为坐位时脊柱矢状位的平衡轴会前移,其脊柱的平衡状态主要与其腰椎曲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骨盆脊柱平衡参数 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骨盆角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评价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凯 丰荣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VA的颈椎骨盆角(CPA)是否更好的评价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探讨CPA与DS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自2010年2月~2017年1月接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DS患者资料,共67例纳入研究。术前及...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VA的颈椎骨盆角(CPA)是否更好的评价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探讨CPA与DS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自2010年2月~2017年1月接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DS患者资料,共67例纳入研究。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同时填写VAS、ODI及SRS-22量表。结果术前SVA、C7/SFD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弱于CPA;末次随访时CPA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强于SVA、C7/SFD;术前SVA、C7/SFD、CPA各与术前VAS、ODI、SRS-22存在相关性(P<0.05),CPA与之相关性更强。术前、末次随访时CPA变化值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强于SVA变化值。结论 CPA整合了整体和局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信息,能够反映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及局部平衡,且与DS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对于DS重建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颈椎骨盆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