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时所用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 目的观察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时所用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且单下肢机能恢复率、双下肢机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预后效果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永新 梁振 夏智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椎体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疗效均较为满意,从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等方面来看,经皮椎体成形术更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优势评定 被引量:8
3
作者 蒙赤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收治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手...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收治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创伤疼痛程度、失血和引流总量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伤椎高度、脊柱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不良预后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确切,可减轻创伤,减少出血和引流量,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效果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5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2 位作者 郑秀清 王景英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天、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PKP治疗效果更显著,疼痛减轻的时间更快速,椎体功能以及高度恢复的效果更满意,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是可行且安全的疗法,比PVP更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PK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邹颖 赵腾飞 +4 位作者 张恒 邓亚萍 段会婷 赵天玲 柳桓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行骨水泥PVP治疗的114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行骨水泥PVP治疗的114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风险预测组,各57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风险预测组行基于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干预。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风险预测组FRS评分、ODI评分、Cobb角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风险预测组椎体前缘高度、ADL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风险预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基于DCO的风险预测护理能减轻老年OVCF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促进伤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骨科损害控制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艽活四物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勋 乔卿洲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究艽活四物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采用PKP联合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以PKP联合艽活四物汤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 目的探究艽活四物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采用PKP联合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以PKP联合艽活四物汤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骨密度、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功能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艽活四物汤联合PKP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骨密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艽活四物汤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邻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庆庆 张军 +1 位作者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4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74例。分析比较患者年龄、初诊骨密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初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压缩程度、是否存在陈旧性骨折、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患椎进一步压缩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中,骨折压缩程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类药物、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压缩程度95%CI(0.040,0.571),P=0.005,OR=0.151;骨密度变化95%CI(1.264,1360.732),P=0.036,OR=41.477;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95%CI(1.638,31.625),P=0.009,OR=7.196。结论:骨折压缩程度、骨密度变化以及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对于一些骨折压缩程度Ⅰ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和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周期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椎体康复指标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66±0.54)分、ODI评分(19.74±1.51)分低于对照组的(4.15±1.09)、(27.87±2.35)分,ADL评分(85.39±9.7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8.4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前缘高度、前后缘高度比均升高,且观察组伤椎后缘高度(2.89±0.09)cm、前缘高度(2.37±0.32)cm、前后缘高度比(80.35±7.38)%均高于对照组的(2.79±0.08)cm、(2.13±0.26)cm、(72.44±5.17)%(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与周期性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恢复效果,是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成形术 周期性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腰椎功能 恢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迎春 吴旭旭 +1 位作者 曹鲁梅 李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微创术治疗,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骨密度、中文版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跌倒率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9例,观察组71例完成研究。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出院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可以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管理模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复位靶点穿刺技术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浙 陈建良 +1 位作者 李英周 许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PVP组和靶点PVP组。常规双侧入路PVP组(常规组)138例,男26例,女112例;年龄(72.9±4.0)岁;采用双侧入路传统PVP治疗。靶点PVP组130例,男23例,女107例;年龄(72.2±7.0)岁;采用俯卧牵引按压整复法先整复骨折,再用手术床使脊柱过伸维持椎体复位和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推注骨水泥。根据影像检查评价骨水泥是否在骨折间隙内充分填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常规组的手术时间(43.9±5.7)min、骨水泥充填量(5.3±1.5)ml,高于靶点组(39.3±3.6)min、(4.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点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常规PVP组34例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胸腰背疼痛VAS、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靶点组的VAS(3.64±0.94)分、ODI(11.50±0.38)分,优于常规组(4.69±0.78)分、(15.06±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靶点组局部Cobb角(7.51±5.37)°,小于传统组(11.68±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技术和靶点穿刺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技术中应用,有以下优点:利用体位复位技术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间软组织张力过高;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技术有效固定椎体骨折,骨水泥有效充盈,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老年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琛 李大伟 +4 位作者 马壮田 华堃池 李尧 高雁卿 邱淳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椎压缩骨折患者,34例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观察组),男8例,女26例,年龄(73.30±7.96)岁;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28例,年龄(77.30±7.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1年内再发骨折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年,测量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es,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再骨折。观察组手术时间(41.9±11.9)min,少于对照组(52.7±1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Cobb角及ODI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提高骨水泥弥散且更久地维持椎体术后形态及保持患者腰背部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穿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14
作者 李元 李立平 李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椎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骨折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发展趋势
16
作者 丁立祥 宋继鹏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此类骨折不仅导致剧烈疼痛、脊柱畸形,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此类骨折不仅导致剧烈疼痛、脊柱畸形,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手术治疗在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稳定性及预防再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微创技术(如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然而,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挑战。随着3D打印、人工智能导航及生物活性材料的快速发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将朝着精准化、个体化与多学科协作的方向迈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脊柱定位器加手法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达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李玲慧 陈明 冯泳铿 蔡明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和传统克氏针定位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61~87(73.61±7.1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24~28.89(23.90±3.20)kg·m-2;骨密度T值-4.90~-2.50(-3.43±0.75)SD;骨折至手术时间6.50(4.00,10.25)d;骨折压缩情况Genant分级,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7例。对照组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61~89(73.63±8.77)岁;BMI为18.43~27.06(23.67±2.35)kg·m-2;骨密度T值-4.60~-2.50(-3.30±0.68)SD;骨折至手术时间6.00(3.00,8.00)d;Genant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3 d和1个月观察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评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10±0.80)个月。治疗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分别为5.00(4.00,6.00)次、(29.53±5.89)次、14.83(12.42,21.20)min,对照组分别为7.00(6.00,8.00)次、(34.58±5.33)次、22.19(17.33,27.01)m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JOA及TU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JOA及TUGT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术后3 d,治疗组JOA评分23.00(20.75,25.00)分,高于对照组20.00(19.00,23.00)分(P<0.05);术后3 d治疗组TUGT为6.26(5.86,6.57)s,优于对照组6.90(6.80,7.14)s(P<0.05)。术中治疗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结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下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的优化方案应用于OVCFs患者,能减少术中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在恢复术后患者短期腰椎功能、站立行走能力上,相较单纯克氏针定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定位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楼宇梁 陈国英 +5 位作者 王灿锋 费慧 孙观荣 全仁夫 李伟 洪锋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单侧骨水泥强化组(骨水泥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双侧置钉(螺钉组)。骨水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2.1±8.1)岁。螺钉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5.1±9.3)年。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70.1±17.3)min,明显短于螺钉组(78.6±1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VAS术后1年(1.5±0.5)分、末次随访(0.5±0.3)分低于螺钉组术后1年(1.8±0.3)分、末次随访(0.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术后1年(6.2±1.2)°、(86.6±3.5)%、(91.1±2.5)%,末次随访(6.4±0.7)°、(85.5±3.3)%、(90.5±6.3)%,均优于螺钉组术后1年(6.8±1.4)°、(83.1±2.4)%、(89.9±3.4)%和末次随访(7.1±1.1)°、(82.6±4.1)%、(87.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螺钉组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末次随访时予拆除螺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内固定系统更稳定,长期随访时能有效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慢性腰背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恐动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秋敏 秦明芳 +2 位作者 孙瑞 田甜 梁丹瑜 《内科》 202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1例OVCF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恐动症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恐动症水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OVCF患者术后医院-家庭过渡期恐动症的影...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1例OVCF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恐动症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恐动症水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OVCF患者术后医院-家庭过渡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果OVCF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20.36%,高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得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是OVCF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危险因素,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适应能力维度得分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VAS得分、ODI是OVCF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危险因素,高GSES得分、RHDS适应能力维度得分是保护因素,应综合使用各种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恐动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骨折 恐动症 压缩性骨折 影响因素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周快 丁伟 +2 位作者 俞玮 邓雄伟 王亚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腰椎融合术史患者16例(融合组),无腰椎融合术史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骨密度、伤椎分布规律、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融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平均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发生OVCF的年龄更早,PKP对于有腰椎融合术史的OVCF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腰椎融合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