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颈胸交界段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滕红林 王美豪 +3 位作者 贾连顺 肖建如 谭军 黎金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利于术前选择脊柱颈胸交界段手术入路的颈胸段MRI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95例颈椎MRI片,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至相应椎体前缘的距离(AO)和对应的椎体或椎间隙,同时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隙前缘中点的距离... 目的:探讨有利于术前选择脊柱颈胸交界段手术入路的颈胸段MRI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95例颈椎MRI片,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至相应椎体前缘的距离(AO)和对应的椎体或椎间隙,同时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隙前缘中点的距离(BO),测量AB间的距离及两线之夹角(称为颈胸手术角)。结果:AO距离平均为50.40mm,BO距离平均50.97mm,AB距离平均为41.41mm,夹角平均为47.64°。胸骨上切迹相对应的椎体最常见的为T3椎体的上1/3,其次为T2/3椎间隙。结论:颈胸段手术入路的选择可结合患者脊柱颈胸段的MRI表现,判断颈胸结合部与胸骨上切迹以及胸骨角水平面的关系,估计常规的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或经仅劈胸骨柄的手术入路能否到达颈胸结合部的病灶,从而便于选择损伤最小、手术时间最短、手术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康复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颈胸交界段 MRI测量 磁共振成像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