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金威宏 金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使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使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脊柱稳定性及腰部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8.36±6.11)min、切口长度(0.79±0.20)cm、术后卧床时间(2.72±0.68)d、住院时间(5.23±0.70)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8.75)min、(4.83±0.69)cm、(4.92±1.04)d、(10.04±2.45)d,术中出血量(15.76±2.53)ml少于对照组的(67.25±10.82)ml(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腰椎曲度(1.99±0.25)cm、腰椎前凸角度(44.29±1.56)°、腰骨倾斜角(33.23±1.58)°均大于对照组的(1.80±0.28)cm、(41.73±1.45)°、(31.02±1.48)°,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91±1.02)分低于对照组的(7.15±1.53)分(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能提高脊柱稳定性,改善腰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疗效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积极稳妥地开展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百祥 鲍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脊柱神经外科是一门神经外科与骨科的交叉学科。我国的脊柱神经外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地域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客观评价了中国脊柱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脊柱稳定性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一些... 脊柱神经外科是一门神经外科与骨科的交叉学科。我国的脊柱神经外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地域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客观评价了中国脊柱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脊柱稳定性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保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呼吁神经外科医师应该重视脊柱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学习和研究,积极稳妥地开展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稳定 保护 重建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时期腰椎椎板切除对成年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关海山 杨传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8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时期腰椎椎板切除对成年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访分析1985年2月~2005年2月行脊柱后部入路腰椎全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成年后的脊柱稳定性。结果 51例全椎板切除术患者出现腰椎影像学不稳定10例... 目的观察儿童时期腰椎椎板切除对成年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访分析1985年2月~2005年2月行脊柱后部入路腰椎全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成年后的脊柱稳定性。结果 51例全椎板切除术患者出现腰椎影像学不稳定10例,临床不稳定10例;37例半椎板切除术患者出现腰椎影像学不稳定1例,临床不稳定3例。结论儿童时期半椎板切除对成年后腰椎的影像学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全椎板切除影响成年后腰椎的影像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病变 儿童 椎板切除术 脊柱稳定 成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减压方式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德宏 王兴盛 +2 位作者 毕华焱 赵宁 温剑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1807-1811,共5页
脊柱稳定性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重点考虑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对于稳定脊柱生物力学系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腰椎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变化,降低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对于手术疗效的保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 脊柱稳定性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重点考虑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对于稳定脊柱生物力学系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腰椎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变化,降低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对于手术疗效的保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查询、分析,综述单纯椎板减压术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为创新术式、提搞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方式 脊柱稳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厉玉杰 黄丽婷 +2 位作者 褚千坤 梁江山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LDH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X线引导下SNRB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LDH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X线引导下SNRB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指标(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43例(53.75%),有效27例(33.75%),好转9例(1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29例(36.25%),有效25例(31.25%),好转22例(27.50%),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曲度(1.4±0.4)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0.5)cm,前凸指数(2.2±0.6)cm和骶骨倾斜角(30.2±5.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0.7)cm、(26.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RB治疗LDH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脊柱内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稳定性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厉玉杰 黄丽婷 +2 位作者 褚千坤 梁江山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方法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术,B组行侧后路脊柱内镜杨氏椎间盘镜系统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疗...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方法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术,B组行侧后路脊柱内镜杨氏椎间盘镜系统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12±7.08)min,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6.25±6.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5);A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38.42±4.28)ml,B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40.26±4.1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5)。治疗后,A组患者优17例,良15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91.43%;B组患者优15例,良14例,中2例,差4例,优良率为82.8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8,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厉玉杰 黄丽婷 +2 位作者 褚千坤 梁江山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LI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NRB组(80例)和椎旁神经阻滞(PVB)组(40例)。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SNRB...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LI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NRB组(80例)和椎旁神经阻滞(PVB)组(40例)。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SNRB治疗,PVB组患者采用PVB治疗,记录两组加用塞来昔布胶囊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脊柱稳定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SNRB组中仅5例(6.25%)加用塞来昔布胶囊,PVB组中13例(32.50%)加用塞来昔布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低于PVB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PVB组的7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腰椎矢状面垂直轴(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SNRB治疗LIDH具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对脊柱稳定性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厉玉杰 张在恒 +1 位作者 张元豫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和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现状。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YESS组和TESSYS组,每组40例。YESS组采取YESS手术治疗, TE...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和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现状。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YESS组和TESSYS组,每组40例。YESS组采取YESS手术治疗, TESSYS组采取TESSYS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腰椎间盘稳定性及随访期间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25±10.50)min略短于YESS组的(33.45±2.20)min,术中出血量(84.40±4.30)ml略少于YESS组的(86.45±6.50)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远期总有效率、术后瘫痪发生率及腰椎间盘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6、9、12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现代微创内窥镜系统进行椎间盘切除,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作为手术患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稳定 生物力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劳福彦 仇继任 劳雪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某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某院纳入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联合控... 目的分析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某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某院纳入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联合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8周、12周及随访4周,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12±0.37)分、(0.73±0.25)分及(0.41±0.18)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腰功能评分为(5.68±2.10)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0.47±4.3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可提高患者腰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疼痛 腰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P、单侧PVP及双侧PVP治疗老年OVCF的疗效及对椎体、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洪柱 林松 +1 位作者 陈钱 吴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单侧椎体成形术(PVP)及双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椎体、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入老年OVCF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2...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单侧椎体成形术(PVP)及双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椎体、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入老年OVCF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PCVP治疗,B组采用单侧PVP治疗,C组采用双侧PVP治疗,术后、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双侧分布率)差异;术前及术后3d,比较三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异。结果C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大于A组、B组(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小于B组、C组(P<0.05);A组骨水泥双侧分布率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术后Cobb角均小于同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同组术前(P<0.05);其中A组术后Cobb角小于B组、C组(P<0.05);A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B组、C组(P<0.05);三组术后ODI评分均小于同组术前(P<0.05)。结论老年OVCF应用PCVP及单侧、双侧PVP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其中PCVP术式操作时间更短而骨水泥分布更均匀、渗漏风险降低,椎体、脊柱稳定性更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角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鹏欢 程玲 《江西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按摩、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脊复位手法及脊柱... 目的:观察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按摩、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脊复位手法及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JOA、VAS评分情况及半年内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80.48…%,两组VAS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内随访复发率观察组10.03…%,对照组36.36…%。整体观察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激活并强化腰部核心肌群力量,加强脊柱稳定性,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脊复位 脊柱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姚佩恒 孙志伟 +3 位作者 曹飞 姜宁 苗晋军 闫戈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目的:探究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腰部活动度、脊柱稳定性以及腰椎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腰椎前凸角、腰骨倾斜角、矢状面平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研究组的JOA评分、RO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促进患者腰部活动度改善,恢复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活动度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与脊柱结构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13
作者 黄俊斌 熊玉超 +4 位作者 张烨 吴丽 徐帆 梁治平 曾旭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椎小关节(FJ)是脊柱连结的重要关节,与其他的脊柱结构关系密切,对脊柱的运功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是腰颈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椎小关节退变与其... 椎小关节(FJ)是脊柱连结的重要关节,与其他的脊柱结构关系密切,对脊柱的运功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是腰颈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椎小关节退变与其周围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包括椎旁肌肉、椎间盘及脊柱的稳定性。对椎小关节的表现及椎小关节与周围脊柱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椎小关节退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防治椎小关节退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小关节 影像学 椎间盘 椎旁肌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劲 段洪 +2 位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两组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VAS、腰椎功能ODI评分、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较术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低(P<0.05),且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手术区域上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较术前加重,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其椎间隙高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传统钉棒系统 脊柱非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玉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SSE治疗的10...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SSE治疗的100例患者为SSE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Oswealry功能量表(ODI)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测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SSE组休假天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SSE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E组治疗后Oswealry功能量表测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SSE组治疗后Oswealry功能量表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E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在短期减少复发次数,疗效保持时间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 传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大安 路磊 方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64-266,共3页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最近十年,脊柱稳定性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更深的认识,而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关键。本文比较前路一期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两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 后路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固定治疗 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稳定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外科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雪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计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脊柱结核11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程1~16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计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脊柱结核11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程1~16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0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00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骨固定术。结果11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5例失访外,其余105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2.9年)。70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65例有后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随访期内丢失2°~4°。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1例因抗结核化疗2周不足复发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35例有明显神经损害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内固定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稳定 植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器的疲劳试验研究
19
作者 孙宏慧 范清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疲劳试验 脊柱稳定 脊柱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跃根 卢厚微 +3 位作者 杨亚东 杨东方 李哲 吴可沁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9期771-771,共1页
关键词 无脊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脊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