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绍昆 刘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方法 改进 计算机辅助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方法的轴位CT测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 陈启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改变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获得新的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运用轴位CT扫描测量评价改良置钉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0具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按标本提供的顺序随机将同一标本两侧分成A、B两组,A组经枢椎侧块中点作纵垂线,与寰... 目的:通过改变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获得新的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运用轴位CT扫描测量评价改良置钉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0具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按标本提供的顺序随机将同一标本两侧分成A、B两组,A组经枢椎侧块中点作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0mm处作为螺钉的进钉点,向内倾斜10°、向上倾斜5°置钉。B组进钉点偏外2mm,内倾角为15°,上倾5°。置钉后通过轴位CT扫描,分别测量A组和B组可利用间隙(SAS)即钉道宽度;钉道长度(LST);外侧安全间隙(OSC),即横突孔内侧缘到螺钉外缘的最短距离;内侧安全间隙(ISC),即椎管外侧缘到螺钉内缘的最短距离;选出内外侧间隙中较小者(SSC),计算出内外侧安全间隙距离差的绝对值(|LSC-MSC|)。应用SPSS13.0软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SAS值A组为6.8±11.7mm,B组为7.8±13.0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钉道长度比B组的钉道长度短(P<0.01);A组的SSC值为2.1±0.1mm,B组为3.0±0.1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LSC-MSC|平均值为1.5±0.1mm,B组为0.6±0.1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选于枢椎侧块中点外侧2mm,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0mm处,向内倾15°,头倾5°置钉,充分使用了可利用间隙,识别标志与椎弓根的位置关系相对恒定,对临床准确置钉、提高固定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方法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献成 荆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最显著的进展。近年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脊椎滑脱和退变性椎间盘病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极大地推进了脊柱外科的进展。胸椎作...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最显著的进展。近年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脊椎滑脱和退变性椎间盘病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极大地推进了脊柱外科的进展。胸椎作为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和解剖结构都有较大的特殊性,椎弓根矢状径、横向宽度及矢状面角度变化较大,而且其周围有较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后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胸椎解剖特点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方法和相关的辅助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入技术 弓根螺钉固定 脊柱骨折脱 脊柱后路 固定技术 内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