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椎体成形术和脊柱成形术:比较101例次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
1
作者 Weber C H Krtz M +1 位作者 Hoffmann R T 关键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61-961,共1页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成形术 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成功率 CT引导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脊椎成形术 椎体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对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小军 林艳萍 +8 位作者 黄亚磊 孙伟 沈嘉康 孙梦熊 左冬青 傅泽泽 王雷 付强 蔡郑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641,636,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1例多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女性,79岁),术前行腰椎64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1例多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女性,79岁),术前行腰椎64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in medicine,DICOM)原始数据,导入Visual Volume重建软件,构建脊柱压缩骨折模型,对脊柱骨骼模型可视化边缘检测、分割、提取和测算,生成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脊柱压缩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及术中引导。结果·此患者术中在混合现实协助下穿刺准确,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良好、无渗漏,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混合现实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基于脊柱骨骼结构的CT原始数据的重建,混合现实技术术中可视化清晰显示压缩骨折部位与周围解剖结构,手术路径清晰,可准确定位压缩骨折成型部位。结论·混合现实技术与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的有机结合是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协助精准穿刺,在脊柱微创个性化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 精确医学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文清 卢惠琴 叶文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9期2762-2763,共2页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脊柱后凸成形术(PKP)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行PVP和PKP手术病人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并结合文献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4...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脊柱后凸成形术(PKP)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行PVP和PKP手术病人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并结合文献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4例病人,经治疗后,80%病人术后立即感觉疼痛症状消失,20%病人术后感觉疼痛症状较前缓解,1周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对手术及加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在PVP和PKP的围术期予以严密观察、康复指导等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可防止或减少各种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后凸成形术 加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晓晖 吴春根 +1 位作者 张扬 Fritz-Uwe Niethard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 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间关节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许俊杰 王志运 +1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45-1847,共3页
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借鉴于人工关节成形/置换术,旨在恢复脊柱节段的活动和负载功能,防止临近节段退变的加速,从而使术后的脊柱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要求。目前脊柱关节成形术包括:(1)人工全椎间盘置换;(2)人工髓核置换;(3)关节... 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借鉴于人工关节成形/置换术,旨在恢复脊柱节段的活动和负载功能,防止临近节段退变的加速,从而使术后的脊柱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要求。目前脊柱关节成形术包括:(1)人工全椎间盘置换;(2)人工髓核置换;(3)关节突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 临床应用 腰椎椎间 人工髓核置换 脊柱节段 椎间盘置换 解剖生理 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尹自龙 张啓维 +2 位作者 王晓滨 薛庆云 张华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 分析脊柱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患者131例,其中19例失访,失访率为14.5%。共纳入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 目的 分析脊柱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患者131例,其中19例失访,失访率为14.5%。共纳入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年龄59~92岁,平均70.4±9.2岁,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强化椎体再骨折 结果 强化椎体再压缩组(RF组)和强化椎体未再压缩组(NRF组)比较,RF组骨水泥量和NR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F组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椎体恢复高度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强化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NRF组( P <0.05),末次随访VAS评分RF组明显高于NRF组( P <0.05)。 结论 骨水泥的注入量对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无明显影响,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越低,骨水泥弥散程度越好,与椎体上下终板接触,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更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越高或脊柱椎体骨质疏松症越严重,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越高,发生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椎体 椎体再压缩 球囊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