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 分析脊柱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患者131例,其中19例失访,失访率为14.5%。共纳入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目的 分析脊柱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患者131例,其中19例失访,失访率为14.5%。共纳入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年龄59~92岁,平均70.4±9.2岁,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强化椎体再骨折 结果 强化椎体再压缩组(RF组)和强化椎体未再压缩组(NRF组)比较,RF组骨水泥量和NR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F组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椎体恢复高度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强化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NRF组( P <0.05),末次随访VAS评分RF组明显高于NRF组( P <0.05)。 结论 骨水泥的注入量对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无明显影响,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越低,骨水泥弥散程度越好,与椎体上下终板接触,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更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越高或脊柱椎体骨质疏松症越严重,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越高,发生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文摘目的 分析脊柱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患者131例,其中19例失访,失访率为14.5%。共纳入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年龄59~92岁,平均70.4±9.2岁,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强化椎体再骨折 结果 强化椎体再压缩组(RF组)和强化椎体未再压缩组(NRF组)比较,RF组骨水泥量和NR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F组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椎体恢复高度明显高于NRF组( P <0.05),RF组强化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NRF组( P <0.05),末次随访VAS评分RF组明显高于NRF组( P <0.05)。 结论 骨水泥的注入量对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无明显影响,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体积越低,骨水泥弥散程度越好,与椎体上下终板接触,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更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越高或脊柱椎体骨质疏松症越严重,强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越高,发生强化椎体再压缩骨折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